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歡樂地生活在一片樹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他們在這里繁衍子孫,同其它動物友好相處。后來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片森林被雷電焚燒,各種動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后一部分熊去了北極邊緣生活,另一部分則去了一個四季溫暖、草木繁茂的盆地居住下來。到了北極邊緣的熊,逐漸學會了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捕食魚蝦,甚至敢于與比自己體積還大的海豹搏斗……長期下來,他們的身體比以前更大更重,更兇猛。這就是北極熊。
另一部分熊到了盆地之后才發現:這里的肉食動物太多了,決定改為吃草。沒想到這里的食草動物更多,只好改吃別的動物都不吃的東西——竹子,這才得以生存下來。由于沒有其它動物和他們爭搶食物,他們變得好吃懶動,體態臃腫不堪,就演化成了大熊貓。
熊的遭遇如此,每個人的職業發展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機遇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自己不主動地去競爭,遲早也會和大熊貓的遭遇一樣,被別人排擠,甚至被別人吃掉。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職場拼殺的白領們不敢有一絲的懈怠,惟恐“砸”了手中的飯碗。已被劃入“老員工”行列的三四十歲的白領們,眼見著學弟學妹們揣著碩士、博士學歷,意氣風發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不自覺地就會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然而,這個年齡的人已不像新手們那樣了無牽掛,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公事、家事早已壓得他們進入了亞健康狀態。可看著后來者們“虎視眈眈”的樣子,原地踏步只能是死路一條。
我們所處的生存空間正在被無限壓縮。相當多的人每周工作時間在無限延伸,甚至超過了72小時,還有不少人被市場無情淘汰,假如你不淘汰自己,可能就會被別人淘汰。
“你應該每一兩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這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有一句名言與這個觀點相同:“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所以不要奢望個人的進步能夠立竿見影,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了。讓自己進步的方法很多,“每天做點困難的事”,就是“逼”自己進步的辦法之一。
如果你是一位營銷人員,但是當眾演講又是你最發怵的事情,那你就每天“逼”自己對著鏡子練習講話;如果你是一位公關人員,但是你恰巧又是一個內向的人,那你就每天“逼”自己主動與主要的業務伙伴聯系,或是打電話,或是發E-mail,或是相約見面;如果你從中學就討厭學外語,可是你要想獲得在職碩士學位,就不得不硬著頭皮,每天“逼”自己練習聽力、復習語法,再一口氣做完一套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