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月16日離傳統新春佳節還有5天,萬家喜慶團圓的日子里,從鞍山市鐵東區人民法院的第一法庭里傳出:“18個月了,終于可以開心的回家過年了”的歡呼聲。記者走進后才知道:這是84名民工通過法院的幫助,拿到了被拖欠18個月的血汗錢,為此記者采訪了該院院長張榮文。
記者: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全國城鎮化要達到56%,就是說,今后我國每年要有1300萬農民工進入城鎮務工,針對這一問題您是如何理解的?
張榮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已成為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近9000萬農民在城鎮務工,為城鎮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各種合同的勞動雇用關系大量產生,民工權益問題已成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我國在這方面無論從立法還是執法方面還不很健全,農民工合法權益被侵犯的現象頻繁發生,有些案件觸目驚心,極應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立法、執法機關的重視。
記者:像農民工為討工錢而出現被逼跳樓自殺,甚至綁架老板或釀成兇殺案件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一現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張榮文:由于農民受文化、法律知識水平的限制和經濟條件的制約,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往往就會出現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情緒激動,采取一些過激行為,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辦法,如綁架老板或親屬、砸壞物品、打群架等等,結果討工資不成,反受到法律的制裁,由一個受害者變成一個違法者;二是忍氣吞聲,甘吃啞巴虧,還有的用自虐的行為討工資,如跳樓自殺等。我認為以上兩種情況都不可取,我希望廣大農民工朋友,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后,一定要冷靜對待,依法維權,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與不法老板做斗爭,千萬不要沖動做出追悔莫及的事來。

記者:鞍山市是東北重工業基地之一,每年來此務工的農民很多,針對此問題貴院是如何更好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的?
張榮文:我區處于鞍山市中心,轄區面積大、企事業單位多,所以進城務工的農民自然也就多,針對此問題我院為方便當事人訴訟,成立了四個巡回法庭,深入到各企事業單位就地辦案,竭誠服務,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向他們宣傳法律知識。2002年6月至12月間,鞍山市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將位于千山區一工程承包給包工頭盛某。在該工程施工過程中,盛某雇用來自吉林、遼陽、臺安及湯崗子鎮的翟某等84名農民工建倉庫。在此期間拖欠84名農民工工資7萬元。為索要血汗錢,農民工東奔西跑,找過許多相關部門,但一直沒有結果。今年1月7日,84名農民工在追討無望的情況下,訴至我院,懇請為他們做主。得知此事后,院領導班子馬上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商討,決定采用簡易程序,急事快辦,迅速立案。同時針對農民工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等特殊情況,我院實行了“陽光工程”,免收其訴訟費用,并指派民一庭副庭長主審此案,幾經調查、調解,于1月9日,促成盛某與民工們達成支付工資協議。又經多次督促,終于確定,于1月15日將拖欠的7萬元全額支付給民工。84名農民工終于在春節前笑逐顏開,領到了工資款,高高興興回家過年。
截至今年2月6日,我院共審理4起被告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為107名農民工討回工資11.6萬元,免收訴訟費3.9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