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人們對“心理咨詢”這一概念已不再陌生,只是真要來一場直擊心靈的坦誠對話,不少人還是會猶豫不前。心理咨詢究竟能產生多大的作用?目前心理咨詢的現狀又如何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上海同濟醫院身心科的崔海松醫師。
問:目前走進心理咨詢室的主要是哪些人?
答:主要有3大類:
1. 自從“亞健康”成為一種流行概念之后,心理咨詢的作用也日益凸現。人們往往因為壓力較大造成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免疫力下降、心煩、失眠等癥狀而走進心理咨詢室。
2. 部分海外歸來的人,因對這種方式了解較多,而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詢。
3. 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如發生成績突然下降、性格突然改變、變得內向不愿見人、神志恍惚等情況,責任心較強的家長會及時發現并帶學生來就診。畢業班學生心理壓力較大,來心理門診作心理疏導,為最后沖刺作準備的人也不少。
問:心理咨詢可以為我們解決哪方面的問題呢?
答:心理學包括普通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交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婚姻心理學、性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軍事心理學等等,涵蓋社會各個方面。
問:心理醫生如何為咨詢對象服務呢?
答:心理咨詢師通過談話、測試、游戲等方法實施認知療法、行為矯正、塔格式療法等心理咨詢特有的治療方法。
問:做心理咨詢的人精神都有問題嗎?
答:不一定。心理咨詢的受眾很廣。有些人生活中遇到困難,感到煩惱,但他們完全沒有精神科的癥狀。有些人因為長期或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一些亞健康的癥狀,欲尋求排遣,他們也會來找心理醫生。還有的人因為長期或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了心理不適而又得不到合理的排遣,導致強迫、抑郁、焦慮、驚恐、疑病、神經癥等,病人通常會感到非常痛苦。但是,經過治療之后,病人往往會感到明顯改善。
問:有沒有“無病防病”之說?
答:有些人在遇到升學、就業、戀愛、結婚時,常會產生矛盾和困惑。在發達國家,人們此時會找心理醫生,這就是所謂的“無病預防”。但在國內這種情況相當少見。
問:有些人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會不會不來看病?
答:會。可能是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識不足,所以遇到一些心因性的不適癥狀,病人自己有求醫的愿望,但卻不知道心理醫生能幫助他解決問題。如果有的病人對心理疾病有偏見,為了面子拒絕就醫 ,我們通常不會拘泥于“有病”、“沒病”的概念,而是灌輸他以心理知識,幫助他解決問題,讓他自己判斷有病與沒病。
問:心理咨詢的收費情況如何?
答:通常上海各綜合醫院治療費用為40元~60元/次,可以使用醫保卡。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為50元/次,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室為100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