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并不想以哄別人高興為生。只是,當別人請求你幫忙時,你總是不由自主地讓“Yes”脫口而出。為了取悅你的朋友、上司、鄰居和你周圍的人,你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習慣了向任何人都說“行”的你,怎樣才能開口說“不”呢?
在我的閨中好友安安的身上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安安的姨媽從外地到上海辦事,請安安陪她吃飯。當時已近月底,典型“月光族”的安安,身上只有300多塊錢。姨媽卻偏要去最貴的餐館,安安無奈地同意了;姨媽又要點些價格不菲的菜肴,安安只好一一照辦;一結賬,總算還好,剛好300元。安安買單之后,姨媽看著她,問:“那是你全部的錢?”“是啊,姨媽。”“你用全部的錢來招待我吃這樣‘奢侈’的午餐?那太好了——可太傻了。你知道所有語言中哪個字最難念?就是‘不’。你已經長大成人,你得學會說‘不’。天那!你這頓午餐差點兒撐死你可憐的姨媽了,我通常的午餐只是一個三明治!”呵呵,原來姨媽的觀點如此經典,酒足飯飽后的這番宏論,不啻是一頓人生哲理的可口甜點。
初聽安安講這件事,覺得很可笑。可笑過之后再思量,就再也笑不出來了。其實,類似這類午餐的事,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歷過,生活中有太多的尷尬和無奈,而追根溯源,很多就是因為我們不太會說那個最難念的字“不”。這位姨媽不惜讓自己被食物撐得很難受,其目的不就是想用事實來教育她的外甥女學會說“不”嗎?而作為“死黨”,我太了解安安了,她正是那種有求必應的熱心人,只要別人開了口,礙于面子,或是怕惹別人不高興,即使心里再不情愿也要硬撐著答應下來。“不”字從她嘴里蹦出來,似乎比登天還難,到頭來,往往攪得自己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委屈就能求全嗎?
其實,不少女人都遇到過類似的麻煩,她們往往為取悅別人而委曲求全。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心理,希望別人喜歡自己的強烈欲望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需要和欲求,但往往事與愿違。一口應承的事情萬一做得不夠圓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方可能由嗔生怒,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怪罪于你。而你呢?啞巴吃黃連,惶恐不安,負疚自責,難過得要命。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從自身的角度考慮而做出某種決定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比那些僅僅為取悅別人而做出決定者高出3倍。心里說“No”,嘴上卻“Yes,Yes”,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安安在辦公室也是如此,擔心自己不承擔所有交待下來的工作,就會惹上司不高興,于是有求必應,從來不去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結果分內的工作都給耽誤了。拒絕別人最讓她頭疼,在夫妻關系中也不例外,“不管老公想干什么,我都會讓步,還是少惹他不開心的好。他的工作壓力已經夠大了,就讓我當天底下最不開心的那個人吧。”
女人何苦強求自己
不敢說“不”的人往往缺乏實力。她們或許害怕不順著對方的意自己會吃虧,豈知越想討好所有人,可能最后一個好也討不了,因為沒有人珍視她的“好”,卻要加倍地責備她的不周到。越是想對得起每一個人,越可能對不起人,因為精力、時間、財力有限,不可能處處顧及周詳,結果雖然幫了別人,卻沒幫好,還是對不起人。就算拼老命應付了所有的人,至少她還是對不住自己。
已經爬到市場部主管的燕秋也不例外,“什么場合沒經歷過?可對我來說,天底下最難說出口的那個字還是‘不’。有時候連我都恨自己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好像生下來我頭頂上就刻了‘傻妞’兩字。我倒是蠻欣賞老公的哲學——說自己心里最想的,不理會別人怎么想!聽上去是有些不近人情,但你還不得不承認,他的人緣出奇的好。”
Nana是個護士,白天工作非常辛苦,盡心盡力照顧病人,有人稍不滿意她都覺得很內疚。晚上回到家里,整個人累得快散架了,還得侍候好老公和孩子。她一臉的無奈:“我也是人,也需要照顧呀,可是,等我一拿起雜志準備翻翻,或者剛放好水,準備泡個熱水澡,老公不但不體諒,還在一旁埋怨這埋怨那。唉,真不知怎么辦才好。”
她的處境恐怕會觸動所有的同齡女子。希望被最親最愛的人認可,這是情理中的事;讓別人開心和滿意,這本身也沒什么錯。問題是,不能讓這種沖動影響自己做出理智的選擇。有時候Nana會想,如果晚上在家休息不好,第二天說不定忙著忙著會一頭倒下,就睡死在醫院病床上了。她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似乎不能有太多的選擇,但不管怎么樣,首先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如果先把自己弄垮了,一切不都是空談嗎?
如何說“不”的6個小技巧
1.有日常計劃才能說“不”
只有在你擬好了日常計劃時,比如8點到9點瀏覽信息,9點到9點半聯絡客戶等,才能理直氣壯地說“不”。設想一下,一位同事打電話來,詢問他是否可以到你的辦公室來聊聊,而此時你尚未訂好計劃,心中無數,哪怕是工作已堆積如山,卻沒有理由說“不”。反之,就可坦然地說:“不。很抱歉,今天排完了,另約時間吧。”
2.清楚地說“不”,不一定就傷害他人
清楚地說“不”,讓你的談話對象知道原因。你要盡可能友好地說明拒絕的理由,設身處地幫助對方理解自己。要學習獨具魅力地說“不”,以致對方只因與你說話就感到很高興。不要爭論,簡短說明你的理由。否則,聽起來會像辯護。
3.主動積極地傾聽會有神奇的效果
專注認真地傾聽對方講話,讓人家把話說完。盡可能將對方的話扼要地重復一遍,如:“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你的話”,“你認為……”從而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談話氣氛。對方會覺得與你交談很愉快,自然也就不會產生誤會了。
4.識別說“是”的陷阱
有時我們很輕易就會說“是”。在說“是”的陷阱中我們很難把握住自己。比如無助式陷阱:“沒有你,我做不了”;獻媚式陷阱:“你是最好的”;不可缺式陷阱:“沒有你,我可怎么辦?”
5.對事而不是對人說“不”
將問題與人清晰地區分開來。個人攻擊對人際關系有殺傷性的后果。比如,對于辦公室里老是遲到的那位,作為領導,如果能夠委婉地告誡“我很欣賞你的工作能力。但即使是一個出色的員工,也必須應嚴格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這是不是比指著他的鼻子訓斥幾句效果更好?
6.不要太快地說“不”
回答前,先做深呼吸。減少生氣、無助和害怕感,使自己鎮定。當氣氛緩和時,你有更充裕的時間做出恰當的回答,此刻說出的“不”,就很有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