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4月2日,在香港電影金像獎舉辦的“香港與內地電影更緊密關系研討會”之“市場·發行·制度·政策”部分討論會上,國內著名電影制作發行公司華誼兄弟影業公司老總王中磊,在被研討會主席吳思遠問到是否“在上映[手機]的時候付一筆錢給盜版,讓他們挪后一段日子出盜版”的時候,表示了確認,引起在場電影人以及媒體一片嘩然。
200萬元付給盜版商?
此次討論會發言人都是電影業界的發行人士,每位嘉賓例行發言的時候,王中磊著重談到了國內盜版市場的猖獗,對國產電影產生了很大的危害,帶出話題,說曾有“盜版打來電話”威脅,聲稱3天之內就可以上盜版,“好像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也接到了同樣的信,盜版發信說要偷你的拷貝”。緊接這個話題,研討會主持吳思遠向王中磊求證,據說華誼兄弟上映[手機]的時候,“付了一筆錢給盜版,讓他們挪后一段日子出盜版”,所以[手機]票房才能達到滿意的成績,是否有這件事情。王中磊接過話筒,肯定了吳思遠的提問,“國內的傳說是真的”。之后便開始講述他們是如何花200萬元人民幣“買”7天沒有盜版。
“第一手的消息證實了”
王中磊表示,由于全國有300支左右的拷貝,所以盜版可以在“很多渠道取得”,大概可以在二三天內上市,[手機]當時控制盜版,主要是“控制賣場”,華誼兄弟公司“并沒有直接面對盜版”,而是花了200萬元人民幣,讓“可以去面對他們(盜版商)的人去做這件事”。
果真“7天沒有在音像店里買到[手機]”。王中磊還詳細描述了第7天,也就是去年圣誕節當天下午5點左右,他接到通知說“他們會上(影碟架)”,于是王中磊跟“他們”說了“軟話”,讓“他們”晚上8點再鋪貨,因為“圣誕節那天晚上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電影市場,一天晚上可以創造可能是近千萬的票房”。“對方”同意了,8點鐘鋪的貨,“但是8點鐘,音像商店已經關門了,所以那天晚上很多人買不到碟”。據王中磊公布的數字,[手機]圣誕節當晚在全國的電影票房是870萬,第二天就變成了300多萬。
吳思遠聽完王中磊的介紹,說:“這第一手的消息,證實了。”
“他們”其實是打擊盜版的人
從吳思遠的提問到最后的證實,在場大部分人都將王中磊提到的“他們”當成了盜版分子,而王中磊的200萬元人民幣,以及圣誕節最后的“軟話”,也被認為是向盜版的妥協。在場的一些香港以及內地媒體均在休息間隙向王中磊質疑,為何要妥協于盜版。到了研討會最后兩個自由提問的時候,媒體終于向王中磊正面提出質疑,“為什么要妥協于盜版”,而不“報案”?
王中磊意識到自己的談話給大家帶來了誤會,解釋自己所交涉的并不是盜版商,而是可以打擊盜版的人。“當時我沒有聽清吳思遠的話,以為他是順著200萬元打擊盜版下來的,所以就說這個消息是真的。”王中磊解釋自己為什么會前后言論不符,“你們以為我是在跟黑社會老大或者是盜版頭頭談條件?我絕對不會去跟盜版商談條件的。”
而這個7天,王中磊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花了200萬”,是否真的“沒有盜版上映”,但這7天肯定沒有正版碟上映,“所以如果出現影碟,那肯定是盜版”。盜版之所以難打,是“正版和盜版同時上”,連他們自己也分不清究竟是盜版還是正版,這給打擊盜版帶來了很大難度。所以這200萬的“買”無盜版,實際上是包括了“懸賞制作販賣盜版”,以及給予相關部門以資金的支持。
“當時花了200萬,我完全不敢肯定這7天就可以沒有盜版”,王中磊事后向記者表示,而這“相當于700萬票房”才能換回來的“宣傳費”,很有可能也因為盜版的猖獗而付之東流。
(摘自《新京報》2004年4月4日 記者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