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斯尼,這個被稱為“魔術王國”的媒體巨頭,從去年底開始,成了好萊塢和華爾街關注的焦點:公司八年來的表現不濟;羅伊·迪斯尼發起的要求CEO麥克爾·艾斯納下臺的行動;皮克斯動畫制作公司和迪斯尼的決裂……“魔幻王國”今天的困境,確實引人深思。
艾斯納:今非昔比
1984年,正當迪斯尼面臨著發展的十字路口時,艾斯納接過了CEO的位置。憑著過人的判斷力、戰略視界,以及硬朗的領導作風,這位學習英語文學和戲劇出身的經理人,戲劇性地把迪斯尼這個集中在動畫電影制作的公司,轉變為一個涉及主題園、電影、廣播、電視等多個產業領域的全球媒體巨頭。在1984年至1997年間,他成功地把迪斯尼的總營業額由16.5億美元提高到220億美元,把公司的市值由20億美元提高到670億美元。這個成績足以使他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CEO之一。他本人則在公司享有不可動搖的地位:迪斯尼王朝,也正是艾斯納的個人王朝。
然而,90年代中期后的迪斯尼,卻開始走下坡路:2002年公司利潤比97年要低三成;股價則停留在97年的位置。迪斯尼的不景氣不能只歸結于壞運氣:艾斯納個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恐怕沒有一個分析家會否認艾斯納的管理存在著突出問題,直接關系到迪斯尼的發展前景。事實上,不久前,《福布斯》雜志將他評為全美最差CEO。
頤指氣使,獨斷專行的艾斯納
在何種程度上,艾斯納存在戰略性的決策失誤,倒難以判斷。但迪斯尼內外大多人都肯定,這位CEO從不善于任用有天賦的管理人士,并和他們和睦相處:迪斯尼有一長串怒而出走的高層經理人的名單,他們都發現艾斯納難以相處。艾斯納可謂到處數敵,而企業內人才紛紛流失。觀察家們認為,迪斯尼高層缺乏一種友善的合作精神:艾斯納同獨裁無異。他還愛將政治斗爭引入企業內部,排擠反對他的人,扶持支持他的人:要么你是我的親信,要么你是我的敵人。
艾斯納不善于容人的刻薄作風甚至被用到了同合作者的談判之上。和皮克斯的協議就是個例子。實際上近年來迪斯尼近半數的電影收入,都來自皮克斯的作品。艾斯納和皮克斯的老板喬布斯(即蘋果的創始人、CEO),另一個性格急躁的經理人,向來難以相處。今年初,喬布斯宣布中止與迪斯尼的續約談判,不再合作。對迪斯尼來說這無疑是個重大打擊:皮克斯合作的份量太重要了。而業內人士大多認為這是喬布斯對艾斯納施行的個人報復。
野心勃勃的艾斯納在1996購入了電視公司ABC,因經營不力,收視率和廣告都逐漸下降。這個一開始盈利的子公司,現在一年要為迪斯尼帶來上千萬美元的虧損。獨斷專行,親手打造迪斯尼帝國的艾斯納,這時卻不可能聽取分析家的建議,從全局出發,把這個短期內難以扭轉局面的虧損企業賣掉。
羅伊·迪斯尼:拯救家族產業?
74歲的羅伊是迪斯尼創始人瓦爾特·迪斯尼的侄子,作為持有企業近2%的股份前股東,他一直是迪斯尼家族和迪斯尼的最后聯系。羅伊不關心公司財務和商業運作,而更專著于電影制作。80年代,他主持迪斯尼的動畫片制作,[幻想曲2000]就是他十年的心血。他也是傳統迪斯尼人的代表:信奉迪斯尼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力圖在商業化的狂潮中為迪斯尼留住這種精神。艾斯納本人和羅伊也多有沖突;作為批評艾斯納最有力的聲音之一,羅伊素來不滿艾斯納的行事作風,糟糕經營,及其對企業傳統文化的破壞。
艾斯納政治清洗終于搞到了羅伊的頭上。去年底,羅伊被告知,新的退休政策要求超過72歲的股東退出董事會。羅伊十分清楚,這個改革是針對他,這個艾斯納的異見者來的。羅伊憤而辭職,并不甘就這樣離去:他寫了一封長信,歷數艾斯納的數大罪狀,其中包括他對ABC的經營不利;和皮克斯的談判失敗;高層人力資源管理不力;盈利狀況多年的不景氣;以及他從不嘗試提供繼任CEO的計劃。公司另一個董事,羅伊的同盟斯坦利·古爾德,也一同辭職。他們試圖自下而上,聯合股東,利用他們的不滿情緒,發起一個反對艾斯納,\"拯救迪斯尼\"的行動。在3月3號的迪斯尼年會上,他們的行動初見成效:43%的股東對艾斯納投了不信任票,迫使他從董事長的位置上撤下來,但保留CEO的職務。
康卡斯特的收購和迪斯尼的未來
2月11日,美國最大的有限電視公司康卡斯特對迪斯尼提出660億美元的收購計劃。艾斯納和董事會拒絕了這一敵意收購。
在皮克斯、康卡斯特、羅伊本人和華爾街的大多分析人士眼中,迪斯尼的問題就是艾斯納。艾斯納倘使能離開迪斯尼,也許喬布斯愿意重新和迪斯尼談判;對羅伊來說,艾斯納治下,無論盈利如何改善,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艾斯納已經破壞了迪斯尼的固有文化和價值。對股東來說,他們更關心的仍然是公司的盈利和股價。
康卡斯特和其他可能收購者仍在虎視眈眈。迪斯尼能否保持獨立,目前還難以判斷。我們只能關注艾斯納在未來的表現,看看他是否能拯救自己,拯救迪斯尼,也許,他需要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