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非所有的影片都能順利誕生,發行公映,就像并非每個生命都能哇哇墜地,最后壽終正寢一樣。影史上有許多由于資金不足、主創身亡等天災人禍而夭折的影片,好萊塢稱之為“死驢”,以下是幾頭著名的“死驢”。其中有的本可以成為影史留名的經典,但有些對觀眾而言,夭折反而是種幸運……
夢露未完成遺作
[雙鳳奇緣](Something's Got To Give,1962)
犧牲品:瑪麗蓮·夢露、迪安·馬丁、希德·凱麗絲/導演喬治·顧柯([費城故事]、[窈窕淑女])
影片梗概:艾登(馬丁)認為自己的妻子艾倫(夢露)已經死了。七年之后當艾倫出現在艾登面前時,他已經再婚了……
致命打擊:1962年時夢露的狀態非常糟,她無法自拔地依賴鎮靜劑,經常行為古怪、情緒失控。而且一貫不怎么守時的夢露(“我看日歷,但從不看表,”她有次自嘲道)經常遲到兩三個小時。由于夢露老遲到,還總因用藥過度處于頭昏眼花的狀態,喬治·顧柯不得不炒了這個大明星。但是夢露的經紀人成功地說服制片人在找到替代的演員之前,繼續雇用她。不久,這個性感女神就有點蹊蹺地死在寓所里了,[雙鳳奇緣]成了她未完成的作品。1963年,歌星兼演員多麗絲·戴主演了內容雷同、改頭換面的影片[移情別戀](Move Over,Darling)。
假如它起死回生……[雙鳳奇緣]完成的部分前不久被收進了夢露電影的DVD合集,不管是夢露還是故事都那么難看。
昆汀未發表處男作
[我最好朋友的生日](My Best Friend’s Birthday,1986)
犧牲品:克雷格·哈曼/昆汀·塔倫蒂諾(導演兼主演)
影片梗概:邁克(哈曼)在生日那天被女朋友甩了,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為了讓朋友振作起來,克拉倫斯(昆汀)要給他一個有生以來最美妙的生日.
致命打擊:1986年,還是洛杉磯音像店伙計的塔倫蒂諾花了大量工余時間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個劇本。這是一部霍華德·霍克斯風格的怪誕喜劇。不幸的是,影片剛拍不久,那些膠片就被大火毀于一旦。想到所有的心血就這么付諸東流,塔倫蒂諾似乎悟出了拍片比寫劇本艱辛多了。于是他決定專職寫作,一年后他寫出了劇本《真實羅曼史》,并從此名聲大噪。對他知根知底的老朋友哈曼等當年的劇組成員問他能否將[我最好朋友的生日]的拍攝權交給他們時,塔倫蒂諾斬釘截鐵地說“不”。
假如它起死回生……昆汀有次對記者說他現在覺得那部影片“相當煩人”。連創作者自己都不齒的影片,我們自然也不能期待了。不過也許昆汀是謙虛了。
又少了一部偉大電影
[風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1970)
犧牲品:約翰·休斯頓、彼得·博格達諾維奇/導演奧遜·威爾斯
影片梗概:講述一位暮年的導演(休斯頓)和一群年輕的嬉皮士一起拍攝一部雄心勃勃的影片。注意啦,這不是威爾斯的自傳片。
致命打擊:威爾斯無疑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但他恐怕也是影史上拍片最無法善始善終的導演,[All True]、[堂吉訶德]、[The Deep]等諸多影片都胎死腹中了。威爾斯拍不下去多半是由于資金難以為繼,這一部也一樣,但[風的另一面]的悲慘命運后來又和伊朗國王沙哈被推翻攪和在一塊了。
為了拍[風的另一面],威爾斯從沙哈的一個親戚那尋求投資。在當時,這是個聰明的舉動,可代價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沙哈的統治后,威爾斯失去了對那些完成膠片的所有權。對電影藝術嗤之以鼻的霍梅尼控制了這些膠片,并且拒絕公開。霍梅尼死后,這些膠片到了它的伊朗制片人手里。意識到這是影史上少有的偉大影片之一后,這個伊朗人拒絕將版權交還給威爾斯的后人。
假如它起死回生……“這是一部不可思議的影片,”主演博格達諾維奇說,“和過去所有的影片都不同。”現在他為將這部未完成的影片公映而努力。
殺死特里·基廉
[殺死堂吉訶德](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2000)
★犧牲品:約翰尼·德普、讓·羅什福爾([理發師的情人])、瓦尼莎·帕萊茲/導演特里·基廉([巴西]、[12只猴子])
影片梗概:一個壓力重重的現代廣告制片人通過時光旅行回到堂吉訶德的時代,遇到了這位大戰風車的悲劇英雄……
致命打擊:在哪兒開機?無數次的時間安排沖突,來自一大堆投資人的巨大壓力,預算出乎預料地飆升……對特里·基廉來說,一切還沒開始就已一團糟了。就像遭了天譴,影片一開機就遇上可怕的冰雹,隨之而來的泥石流沖毀了片場的一切。雪上加霜的是,西班牙空軍的直升飛機還不時在片場上空盤旋,震耳欲聾的響聲無法彌補地干擾著拍攝。更要命的是扮演堂吉訶德的演員,70多歲的法國演員讓·羅什福爾,得了嚴重的前列腺疾病,根本沒法騎馬。堂吉訶德不在馬背上,那他干嗎呢?影片無限期地擱淺了。特里·基廉如果認認真真讀一遍塞萬提斯的這部巨作,就會發現其中有這么一句詛咒后人改編《堂吉訶德》的話:“我是堂吉訶德的唯一創作者。這個人物只為我表演,只有我才能記錄他的表演。”
假如它起死回生……吉斯·富頓和路易斯·佩佩拍下了這部影片流產的經過,如果一切像這部名為[救命啊!堂吉訶德](Lost In La Mancha)的紀錄片所描繪得那么糟糕,那么這部影片恐怕是回天乏術了。不過和堂吉訶德一般固執、悲哀又惹人愛的特里·基廉總是夢想著有天能買回已完成的膠片,重新開機。
里弗·菲尼克斯的超級表演
[黑血](Dark Blood,1993)
犧牲品:里弗·菲尼克斯、朱迪·戴維斯、喬納森·普賴斯/導演喬治·斯魯依澤([歐盟風云]、[神秘失蹤])
影片梗概:一對夫婦(戴維斯和普賴斯)在亞利桑那荒漠中旅行,他們遇到一個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的古怪年輕人(里弗),他制作了兩個威力無窮的玩偶……
致命打擊:到了90年代初,里弗·菲尼克斯對好萊塢商業片完全失去了興趣,他關心藝術勝過片酬。他接拍了許多另類影片,其中包括這部低制作英國影片。但是問題發生在拍攝中,菲尼克斯和合作的朱迪·戴維斯矛盾重重、舌戰不已,劇組的人都覺得度日如年。六個星期后,這兩個死對頭和導演斯魯伊澤以及制片人開會研究他們之間的問題。“我對里弗對影片的建設性意見印象非常深刻,”制片人尼克·鮑威爾說,“他很冷靜、成熟。后來我們一起進午餐的時候,我對他說:‘里弗,無論將來如何,你都不要丟了自己的頭腦。’”可是僅僅幾天之后,菲尼克斯就精神崩潰,因吸毒過量暴死在洛杉磯的“蝰蛇屋”俱樂部外面了。
假如它起死回生……鮑威爾認為菲尼克斯在其中的表演爐火純青。如果影片最終誕生的話,看看菲尼克斯和戴維斯在鏡頭前是否橫眉相對也是很有趣的。
本是上世紀30年代最好的影片之一
[羅馬大帝克勞迪](I,Claudius,1937)
犧牲品:查爾斯·勞頓、弗洛拉·羅布森、默爾·奧伯倫/導演約瑟夫·馮·史登堡([上海特快])
影片梗概:遲暮之年的羅馬大帝克勞迪回憶自己的一生,盡管這個暴君掩飾了自己的殘暴,必須承認他的一生十分精彩。
致命打擊:馮·史登堡很恨勞頓,因為這個明星傲慢刁蠻,總想憑借自己同制片人亞歷山德拉·柯達的私人關系操縱影片的拍攝。后者曾幫他依靠[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最后當另一個主演羅布森在一次車禍中受了點輕傷時,馮·史登堡,這個倔強的德國人對柯達夸張了羅布森的傷勢,說后者無法勝任拍攝,借機退出了拍攝。影片就這樣因兩個大腕的交惡夭折了。但是勞頓成了笑到最后的人,他不但從極不舒心的表演中解放出來,還很高興地看到這個風波將電影天才馮·史登堡從一線導演的位置上拉下來。
假如它起死回生……盡管勞頓看不上此片,但從出現在紀錄片[未誕生的史詩](The Epic That Never Was)中的影片片斷看,它原本會成為30年代最好的影片之一。
影史歷時最長的同步電影
[瑪泰·哈麗](Mata Hari,1978)
犧牲品:卡利斯塔·卡拉丹/導演大衛·卡拉丹
影片梗概:瑪泰·哈麗出生于荷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成為德國女間諜。她非常神通廣大,她的大名曾使整個歐洲的人失色。有一次,她運用手段使十四艘英國潛艇化成了十四縷青煙!
致命打擊:動作明星大衛·卡拉丹(在[干掉比爾]中飾比爾)當時正處于事業的巔峰,雄心勃勃的他自掏腰包打算將美女間諜瑪泰·哈麗的傳奇人生搬上銀幕。有意思的是,這位父親兼導演在藝術上還頗具探索精神:這部影片必須每年拍一點,女兒卡利斯塔長到幾歲,就拍幾歲時候的瑪泰·哈麗,直到她們倆都長大成人。按計劃這部影片要拍20年,也就是在1998年夏問世。可我們誰也沒看到這部影片,原因不是大衛·卡拉丹沒錢了就是他沒興趣了。盡管不久前他宣布此片“還未結束”,等到心寒的影迷們早就不再期待了。
假如它起死回生……真不知這個動作明星獨立制作的影史上拍攝時間最長的“實驗”電影會成什么樣。我們期待著有人現在開始正兒八經地拍個[瑪泰·哈麗]出來。
埃羅爾·弗林的救命稻草
[威廉·泰爾傳](William Tell,1953)
犧牲品:埃羅爾·弗林、布魯斯·卡伯爾、導演沃爾特霍·哈斯、導演杰克·卡迪夫
影片梗概:一個鐵匠射中了放在自己兒子頭上的蘋果,后來自然成了瑞士最著名的民族英雄。
致命打擊:1953年時,因性丑聞聲名狼藉的好萊塢花花公子埃羅爾·弗林,迫切需要一個英雄角色來挽救自己曾經輝煌的演藝生涯,但是沒有哪家制片公司想和他合作。于是弗林自己掏了50萬美元,又找了一個意大利貴族合資投拍這部影片。為了證明資金問題不在話下,他在攝影棚里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阿爾卑斯風格的村莊。結果在影片剛拍三分之一的時候,他的資金就出大問題了。原來,那個貴族根本就是個沒有實際資產的騙子,負債累累。現在人們要到片場搬走那些貴重的攝影器材,以便拍賣后抵債。弗林從此一蹶不振,他將自己關在樓里,他和外界的唯一聯系是一個拴著繩子的籃子——他用它從窗外拉上食物和酒,很多很多酒。
假如它起死回生……起死回生?算了吧,就這么部爛片。如果當年它能使弗林對電影心灰意冷,不去拍最后那部爛得掉底、臭名昭著的[反叛的古巴女孩](Cuban Rebel Girls,1959),就算功德圓滿了。
突降大雪
[地獄的鐘叮當響](The Bells Of Hell Go Ting-A-Ling-A-Ling,1966)
犧牲品:格里高利·派克、伊恩·麥克蘭、戴維·巴斯達/導演戴維·米勒
影片梗概:一隊英國空軍企圖將戰斗機的零部件偷運到德國,然后組裝起來,以便攻打德國的軍事目標。
致命打擊:“這部影片真不走運,” 伊恩·麥克蘭爵士笑著回憶第一次觸電的經歷,“我們在阿爾卑斯拍片,大概是因為大獲成功的[音樂之聲]是在那拍的,制片公司希望這是個好兆頭。然而,拍了五個星期后,阿爾卑斯突降大雪,天氣預報說該地區的冬天提前來臨,未來六個月將大雪封山。那時可是夏天!這時拍攝日程已經被耽誤了很多,為了減小虧損,制片人米雷奇兄弟決定停機,把我們打發走。但是老板倒是很慷慨,我得到了4000英鎊的補償金,這夠我花一兩年了……”
假如它起死回生……從劇本上看,這部影片實在不怎么樣。不過如果它拍成了,麥克蘭爵士恐怕會后悔自己沒有早點涉入影界,畢竟拍電影來錢多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