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C-17”從來都是一個不準確、不科學的技術指標,它對一部電影的內涵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價值判斷,在現有的一百多部被定為這一級別的電影中,大概有70%的電影都屬于低質量的色情電影,而另外30%,則可能是藝術水準很高的作品.
1934年以前的美國電影,并不完全排斥性愛內容,但隨著各制片公司對色情電影商業利益的野心不斷膨脹,性在電影中的位置呈現出越來越露骨的趨勢,于是,針對電影制造業這種不良風向,旨在限制美國電影中性內容比重的制片法典誕生了。但是,這一法典雖然制約了色情內容在電影中的滋生,卻也對電影藝術的自由產生了不良影響,到了60年代中期,它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效力。1968年秋,“MPAA”(即“美國電影協會”,是負責對美國電影,包括對在美國上映的外語片進行分級的機構)宣布了新的分級方案,“MPAA”當時的主席是杰克·瓦倫蒂,在他宣布的這個分級方案里并沒有“NC-17”級,當時的法則是這樣的:
G——適合一般觀眾,各種年齡的人都可以看;
M——給成年觀眾看(后改為GP,再后來又改成PG,有些題材不適合十歲以下的觀眾);
R——有限制的,17歲以下觀眾需成年人陪同;
X——17歲以下觀眾不許看。
最初,人們認為這個1968年版的新分級制與之前的法典最大的區別在于,這一制度是被設計出來為影片提供信息的,而不是像法典那樣用于審查和限制電影。但這種想法很快被證實,它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只能是一廂情愿,在新的分級制度里仍然存在大量不合理因素,而這其中最為脆弱的就是“X級”電影。
美國導演山姆·佩金帕曾有一部極富爭議的電影名叫[稻草狗](1971年),影片主題是探討男性施暴的本能,性與控制力的關系等等,這部電影中有兩組驚世駭俗的粗暴的性愛(強奸)場面,但大多數觀眾看到的最終版本,卻只有一次。在佩金帕的原始版本里的第二次強奸,就是被當時的“MPAA”斷然刪除的,這一修改,事實上造成了影片的意圖含混——數學教授的妻子曾被流氓強奸過兩次,第一次她表現出的是興奮和愉快,但第二次卻只有驚駭,因為那是更為殘暴的雞奸。這個對表現影片主題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的情節被刪除,嚴重影響了作品的完整性,它也暴露了“MPAA”在制約電影內容上存在制造重大失誤的可能。
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1990年,X級電影才終于被變更為“NC-17級”。第一部被定為這一級別的電影是菲利浦·考夫曼的[亨利和瓊],這是一部成功的傳記影片,但是由于片中出現了大量露骨的性愛場面、性暗示,最初被定為“X級”,這大大影響了影片的商業發行。于是作為一個契機,“MPAA”重新修訂了分級制,從而就誕生了“NC-17級”,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區別庸俗的色情電影和包含有性愛內容的藝術電影”。但是,從目前的電影發展現實來看,所謂“NC-17”,其實只是制約了部分的性內容,對暴力、兇殺、陰謀卻往往大開綠燈。
近年來,“R”級賣座電影有越來越傾向于向“NC-17級”電影內容靠攏的趨勢,但是,只要沒有過分露骨的性鏡頭,即使片中出現割頭、斷舌、噴血漿,鼓勵少女賣淫、兒童吸毒、異形攻擊摩天大樓,只要這部電影能為好萊塢掙大錢,“MPAA”也往往會對它們網開一面。
“NC-17”從來都是一個不準確、不科學的技術指標,它對一部電影的內涵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價值判斷,在現有的一百多部被定為這一級別的電影中,大概有70%的電影都屬于低質量的色情電影,而另外30%,則可能是藝術水準很高的作品,這其中包括[巴黎最后的探戈]、[感官王國]、[夢之安魂曲]、[夢想家]等等等等。在制作這個專題的過程中,我一直感到困惑的是,各國文化在對待性的態度上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別。比如北歐諸國,對電影中性內容的態度就會相對比較寬容(難道這些國家和民族的性能力比較早熟?),而同樣的一部電影在美國被打上“NC-17”的印簽,就理所當然地成為色情電影,淫蕩的電影。而相比溫和的性愛,美國人卻又對殘酷的暴力非常寬容,他們能夠忍受斷肢的血腥,卻無法忍受完美的乳房,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再回頭說說中國人,很奇怪大家一提到“NC-17”,就能立刻想到三級片,一想到三級片就立刻表情嚴肅,心事忡忡。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一看到露胳膊就想到裸體,一想到裸體就想到性交,一想到性交就想到亂倫。似乎性永遠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我真是怕了那些一談性,就表情猥瑣的人。偉大的導師曹雪芹早就曾向我們揭露了淫(情欲)的真相,他說,自古以來“情即是淫,知情更淫。”這是多么可愛的真知灼見啊。
有時候喝酒聊天,胡話起來,幾個人會不約而同地發這樣的感慨:100年來,國內幾乎沒有情色電影,作為一個電影大國,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這奇怪嗎?這不奇怪,記得有一次坐火車前過安檢,包里揣著基耶斯羅夫斯基的三色系列,那警官確實鼻子很靈,立刻捏起來問道,是毛片吧?我說不是,是藝術片。他的眼神立刻兇惡起來,藝術片?狗屁藝術片!是的,我們所熱愛的藝術在一些人眼里就是這樣理所當然地變成了通俗的狗屁,那你說我們的電影,它能“情色”的起來嗎?你就做夢去吧!
美國電影分級制
G級 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普通級,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兒童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 普通級,但不適于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會有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監護陪伴才能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里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1972 [巴黎最后的探戈]
MPAA:片中含有大量清晰的性愛鏡頭

[巴黎最后的探戈]最常見的版本是136分鐘,在美國被定為“NC-17”的版本其實只有129分鐘,另有一個127分鐘的版本被定為“R級”,但事實上,這部電影在意大利的未剪輯版總長度卻足有250分鐘,那將是一個漫長的,尋找性愛迷宮出口的危險的旅行。
[巴黎最后的探戈]上映之初,西方評論就對其中的性愛場面開始了大肆地吹噓或反戈齟齬,浪漫主義批評家們認為這部電影是《茶花女》的變體,它“準確地把握住了人類性關系中最微妙的感覺起伏”;而偽善的道德家們則堅持認為,這是一部平庸的色情片,“它對馬龍·白蘭度的屁股過分熱衷!”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觀眾開始從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中擺脫出來,他們發現這部電影根本不是單純講性,雖然其中的性愛場面對一部愛情電影來說也確實是綽綽有余。這部看上去十足露骨的色情片,實際上是對意識、肉欲和存在本質進行的一次電影方式的分析。
有種觀點認為,“性觀念開放的觀眾,將會在一部色情片中找到一點小小的慰藉,但這樣的色情片所暗示的愛情,最多只是我們逃避現實的幻想代用品,它提醒我們,肉欲只能使人們暫時逃脫我們對自己正在走向死亡的認知。”在貝托魯奇這部作品的背后,就是作者在向我們展示永恒死亡強大的壓迫。它表現的這個極度壓抑的肉欲故事,暴露了這樣一個真相:喪失了責任感的浪漫主義者,在試圖用性愛掩蓋他精神的迷茫和痛苦,掩蓋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敗。這個意圖,在他后來的作品[夢想家]里,也得到了部分的延續。
阿根廷:18/澳大利亞:R/加拿大:R/智利:18/芬蘭:K-18/法國:-16/意大利:VM18/挪威:18/德國:16/愛爾蘭:18/葡萄牙:(禁片,1973-1974) /韓國:(禁片,1996年以前)/瑞典:15/英國:18/英國:X/美國:NC-17(1997年,82年以前被定為X級。
1976[感官王國]
MPAA:片中含有大量清晰的性愛鏡頭
影片根據日本30年代真實發生的“阿部定事件”改編,大島渚引發創作沖動之時,就準備把它拍成一部硬情色片,也就是說,它將是一部無視尺度的影片。日本AV業發達是后來的事,當時只有軟性色情片,均不作過火的暴露和直觀的細節描寫。而大島渚認為,假如采取對人類基本行為半遮半掩的手法,將極難表達他對人類終極快樂的逼視。好在法國人非常看重大島渚,予以投資,此片的法國譯名為[愛的斗牛],表現了一男一女在欲河之中的肆意揮霍,以一種自焚的姿態完成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性行為。本片在戛納電影節放映后,立刻震動了世界影壇。人們第一次通過影像看到性所蘊藏的巨大能量,這種能量不是毀滅式的,而是在引領著人類的靈魂上升。“性”在大島渚簡潔而不乏儀式化的渲染下,妖冶而絢麗。在這部除了做愛還是做愛的影片里,床第成為土壤,性器成為農具。兩個主人公均有著為此事端“至死方休”的精神力量。性變得單純而透明,并具備無以復加的慰藉功能,甚至還帶出宗教意味。
太多真實細致的性交場面使本片在很多國家都遭到禁映,在今天的日本本片仍是禁片。[感官王國]在世界情色電影之林不僅以其神秘的面紗,更因其太過耀眼的人性光芒,而成為最不容忽略的情色電影。
阿根廷:18/澳大利亞:(禁片,1992-2000)/加拿大:R/芬蘭:K-18/法國:-16/香港:三級/日本:(禁片)/新西蘭:(禁片,2001年以前)/挪威:18/韓國:18(1999年以后)/ 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德國:18
1989 [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德國)
MPAA: 片中含有大量清晰的性愛鏡頭

格林納威是個高度重視藝術形式感的導演,他的電影作品幾乎統統都是卷軸式的行為藝術圖譜,[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是其中最為復雜和細致的一個。如果你不是一個腐爛、粘稠電影的愛好者,這部電影就幾乎是難以忍受的,但這部電影卻不僅僅是格林納威個人的一次電影實驗,雖然他在同一個舞臺上表現做愛、排泄和吃人,很像是一次視覺實驗。一部分精明的評論家指出,“在這部片子中,‘吃’是一個貫串野獸世界與人類文明世界的核心隱喻。”這部分精英最無法忍受的就是普通觀眾對影片的斷章取義,也就是說,他們非常不喜歡人們緊緊僅盯住那些最有爭議的片斷,而忽略了才華橫溢的格林納威對藝術符號的特殊編碼能力。他們在對影片的解讀中指出:“那些令人尷尬的切割和吞噬鏡頭背后,格林納威將世界濃縮為三個活動空間——停車場、廚房、餐廳,依次劃出三個不同世界,分別由不同的色調和音樂造成各個空間的內向凝聚,也凸顯每個空間的獨特象征意義”,比如廚房是綠色調,象征著生命;餐廳則以紅色為主,指明了肉欲和野心的膨脹。在這里我只能說,這些精辟的觀點絕非無中生有,而普通觀眾的胃口,也必須得到最大化的尊重。
彼得·格林納威,永遠是個讓人望而卻步的導演。
阿根廷:18/澳大利亞:R/智利:18/芬蘭:K-18/法國:-12/香港:三級/挪威:18/韓國:18 (大量刪剪之后)/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德國:18
1990 [亨利和瓊]
MPAA: 過多的性愛暴露鏡頭與毫不掩飾的女同性戀場面

這是影史第一部“NC-17級”電影(1990年以前的NC-17級影片大都具有“追認”的特點),按照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的規定,這部電影因“過多的性愛暴露鏡頭與毫不掩飾的女同性戀場面”,應被定義為“X”級,但考慮到影片的藝術價值與純粹感官刺激色情片的區別,最后美國電影協會破例修改了分級制度,從而誕生了“NG-17級”電影。
除了這部以亨利·米勒為主人公的電影,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另有兩部情欲力作,改編自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的著名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布拉格之春],和以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色情小說作家薩德的個人經歷為藍本的[鵝毛筆],這三部作品曾被很多人武斷地稱為他個人所謂的“情色三部曲”。事實上,菲利浦·考夫曼最核心的創作總是圍繞著嚴肅藝術、政治及人性解放的話題,所以他也曾說過:“如果你只喜歡按你的口味制作出來的電影,如果你只喜歡那些讓你眼花繚亂、頭暈目眩的影片,那么我可以自豪地對你說,我的電影不是給你看的。”[亨利和瓊]中的性愛是優雅的、健康的,完全是取材于亨利·米勒這位被稱為“現代文明的批判者、自我的重建者、文學上的革新者”的當代作家與妻子、情人三者間的情愛糾葛。當安妮用她那充滿欲望的眼神與亨利的目光相互碰撞的時候,你敢說,這不是一部性感的電影?
阿根廷:18/澳大利亞:M/加拿大:R/智利:18/芬蘭:K-16/法國:-12/德國:16/挪威:15/葡萄牙:M/16/韓國:18/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
[綁著我,捆著我]
MPAA: 片中含有大量清晰的性愛鏡頭

性向怪誕的阿莫多瓦,其電影也多依托情欲的迷宮層層展開,在其形式感強烈的中期作品[捆著我,綁著我]中,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扮演一個精神不十分正常的男人里奇,他用一種古怪的方式向情人進行了最原始的表達。阿莫多瓦將愛情形象地概括為“捆綁”,這似乎荒誕、怪異的方式,在這部電影里成為一個符號,一個靈魂,它所表現的,是人對愛情強烈的渴求,而非粗暴的占有。曾有細心的觀眾發現片中重要道具“繩索”的一系列微妙變化:影片最初,里奇將瑪利亞捆在床上,繩索表達著里奇強烈的情欲,具有兇猛地姿態,而此時的瑪利亞是個極其被動的、被捆綁的女人;隨著劇情發展,里奇為瑪利亞更換了柔軟的細繩,繩索隨之化為一種愛的象征;而在影片的高潮段落,當瑪利亞得知里奇將離開,竟主動要求捆綁,通俗的暴行最終演變為浪漫的情感。如此說來,這實在是一部情欲和想像力都空前汪洋的電影。
阿根廷:16/澳大利亞:R/智利:18/芬蘭:K-16/德國:16/香港:三級/韓國:18/西班牙:18/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法國:U
1992[情人]
MPAA: 片中含有大量清晰的性愛鏡頭
[情人]惹來話題之處在于,它描述的是黃種男人和白人少女的愛情,與西方世界一貫接受的東方蝴蝶夫人式的悲劇截然不同;另外就是因為兩人之間年齡相差懸殊,白人少女幾乎相當于幼女,本片當年最令人好奇的內幕就是梁家輝如何與當時初出茅廬,年僅15歲的法國模特簡·瑪琪突破尷尬,大膽演出親熱戲,光是這些戲外的噱頭,就已經香艷到非一般人能承受了,對于未成年的孩子實在不是一部適合觀看的電影;第三,當然是因為片中過多的裸露鏡頭和性愛鏡頭,盡管拍得美而不淫、哀而不傷,但殺傷力也因此更加強大。[情人]從問世那一天起,受到關注的原因就未曾離開過“性”,但令到觀眾多年以后仍然被影片所打動的根本因素,卻是關于一段愛情的歷盡滄桑。[情人]這部電影也恰如片中的女主人公一樣,經過時間的摧殘愈發憔悴的容顏,卻更清晰地顯露出真正的美。
阿根廷:16/澳大利亞:R/加拿大:R/芬蘭:K-16/法國:U/德國:12/香港:三級/葡萄牙:M/18/新加坡:R(A)/西班牙:18/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
[艷舞女郎]
MPAA: 裸體、性暗示貫穿始終,大量清晰且粗俗的性愛鏡頭。
1996年,黛米·摩爾曾主演過一部表現脫衣舞女生活的電影[脫衣舞娘],影片采用的是[永不妥協]式的社會劇模式。但是,雖然影片題材非常大膽,但最終它卻成為一部幾乎喪失了性欲的電影,其鏡頭總是像斗牛士一樣閃來閃去,不敢直面女主人公的身體,結果票房和口碑都相當糟糕。與此題材類似的影片[艷舞女郎],由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執導,這位剛剛因性感驚悚電影[本能]獲得好萊塢欣賞的導演,原打算借此片打開更大的市場,卻不料也遭遇了評論的滑鐵盧,美國影評人對此片大感失望。但是在我看來,[艷舞女郎]至少還是一部性感的勵志電影,它比裝模作樣的[脫衣舞娘]要好看得多。
阿根廷:18/澳大利亞:R/比利時:KNT/加拿大:R/芬蘭:K-16/法國:-12/德國:16/愛爾蘭:(禁片)/意大利:VM14/荷蘭:16/挪威:18/葡萄牙:M/18/新加坡:R(A)/韓國:18/西班牙:18/英國:18/美國:NC-17/香港:三級
[夢之安魂曲]
MPAA: 片中含有吸毒、性愛、粗口和少量暴力鏡頭。

[夢之安魂曲]給人最大的困惑不是性,而是毒品,這些毒品包括海洛因、減肥藥、電視節目和越來越遙遠的希望與夢想。
影片取材于胡伯特·賽爾白1979年的小說,經過作家導演阿羅諾夫斯基的改編,變成了一個讓人心碎的故事。貧民區的一對母子,兒子哈里是生活中的失敗者,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染上了毒癮,他深愛著毒癮纏身的女人,卻無法用正常的方式獲得幸福。為了擺脫困境,他決定鋌而走險,和女友及好友泰倫一起賣海洛因,但這個夢卻最終導致他和愛人備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摧殘。他的母親已步入中年,身材肥胖,她忍受著兒子的墮落,過著毫無希望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接到電視臺的電話,說要她參加一個節目,她立刻將這當作是自己實現“電視明星”夢的開始,于是拼命打扮。但當她發現自己再也無法穿下那件曾給她帶來驕傲的紅色連衣裙的時候,她開始瘋狂地吞食減肥藥…… 就這樣,所有人都在慣性的依賴中深溺,他們彼此相愛,卻無法彼此援助,他們還活著,但夢想已離他們越來越遠。
這是一部才華橫溢的天才導演拍攝的,彌漫著無邊絕望氣息的黑色電影,它被定級為“NC-17”,實在是理所當然。
阿根廷:13/澳大利亞:R/加拿大:18A/智利:14/芬蘭:K-15/法國:-12/德國:16/香港:三級/愛爾蘭:18/日本:R-15/墨西哥:C/荷蘭:16/挪威:15/秘魯:14/新加坡:R(A)/韓國:(禁片)/西班牙:18/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
[露茜婭的情人]
MPAA: 大量的性愛鏡頭。

2001年之后,幾乎每個人都愛上了梅德姆,這種喜愛有時候甚至會大于對另一位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的崇敬,這偏愛不是因為梅德姆具有構造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高超技藝,它僅僅是因為,大家都愛上了這部[露茜婭的情人]。這部夢幻般的愛情電影,是最近幾年西班牙電影當之無愧的驕傲,它細致描繪了人在面對變幻莫測的命運(愛情)時,心靈產生的巨大眩暈感。“眩暈”,對愛情來講,這是一個多么準確,又多么恰如其分的總結詞匯!千百年來,人類最為微妙、最為神奇、最為難以結論的情感,就在這個渺小的瞬間動作里化解。從電影的角度講,這部作品的魔幻色彩比梅德姆以前的[紅松鼠殺人事件]更為貼切,鏡頭也更為嫻靜、唯美,是梅德姆目前為止最通透和成熟的作品。影片看似以男性角色為中心,其實更多的是在講述圍繞這個男人的幾個女人的自主和自覺,這可能多少也泄露出梅德姆創作思想中女性主義的一面。但美中不足的是,影片恐怕夸大了女性的寬容,也夸大愛情的力量,帶有知識分子一廂情愿的自我滿足。
片中有多處浪漫的性愛場面,其中在月圓之夜兩具肉體于大海中上下翻滾的景象,唯美的都有些夸張。相反,那些在居室中自然放松的性愛,倒是很讓人滿意。這種絕不忸怩作態,不壓抑猥瑣,不粗俗勇敢,不短促直接,相反自然甜美的性,在大多數美國電影里是很少能見到的。
阿根廷:16/澳大利亞:R/加拿大:R/芬蘭:K-15/法國:-12/德國:16/香港:三級/意大利:VM18/荷蘭:16/挪威:15/秘魯:18/西班牙:18/瑞典:15/瑞士:16/英國:18/美國:NC-17
[誘惑法則]
MPAA: 大量的性愛鏡頭,吸毒場面和粗口。

基本上所有提到這部片子的人都會拿它和[猜火車]相比,的確,它們都是在描繪青春迷失與放縱方面異常出色的影片,它們在純粹技術與技巧上都布滿了炫耀式的電影創意和鏡頭快感,它們都有點撓人的悲情,容易引發年輕人的共鳴,不同只是英國人喜歡放縱的是毒品,而美國人放縱的是赤裸裸的肉體……
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和思考的青春片,校園中的每個人都毫無原則地生活著,大家都吸毒、濫交、任學業荒廢。極具攻擊性的肖恩整日周旋于校外危險的毒販和校園里麻木的癮君子之間,惟一可堪慰籍的是那些藍色的情書,可悲的是它們卻并非出自他的心上人勞拉之手;內心單純的勞拉雖然認定自己的男友是維克多,而當她發現自己心儀的老師只不過是想用學分換取自己口交服務時,卻也欣然從命;保羅有幾個可靠的同性戀伙伴,然而惟有肖恩才是他真正心動的人,但對方雖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因為他的“性侵犯”和意淫大打出手,卻也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還有那個一直默默喜歡肖恩的不起眼女孩,她到死也沒有勇氣當面向心愛的男孩表白,只能選擇凄涼地浸泡在冰冷浴缸里,任身體變得青紫;甚至老師,也是精神空虛,只知誘騙女生提供性服務的癮君子。
影片改編自Bret Easton Ellis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和后來同樣改編成電影的《美國精神病人》頗有淵源,它們出于同一作者之手,這為這部影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社會諷刺背景。但導演羅杰顯然淡化了針砭時事這層考慮,這使影片暴力成分降低,傷感的成分加重,看起來更像一部帶有反思性質的感性電影,而不是淪為[美國X檔案]或[籃球日記]那樣憂郁的社會學教材。有人斷言,[誘惑法則]是90年代好萊塢最好的一部青春片,這種溢美可能相對[驚聲尖叫]、[美國派]、[恐怖電影]這些大搞流行文化噱頭的商業制作而來,并不見得客觀,但這部電影的確值得你靜心欣賞,反復揣摩,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澳大利亞:18/巴西:18/加拿大:18A/芬蘭:K-18/法國:-16/德國:16/香港:三級/冰島:16/新西蘭:R18/挪威:15/葡萄牙:M/16/西班牙:18/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
2003[高壓電]
MPAA: 大量強烈的暴力鏡頭。

瑪麗和女友一起到鄉下的家里渡假,半夜,一個身穿電工服的連環殺手闖了進來,他殘忍地殺死了女孩的父母和弟弟,并綁架了女孩,僥幸逃脫的瑪麗一路跟隨著他們,希望能夠救出女友。連環殺手殺死了加油站的工作人員,繼續逃竄,瑪麗開車追上去,在樹林的深處,她終于殺死了恐怖的殺手,但當她解救女友的時候,女友卻揮刀刺向她。原來,瑪麗是個人格分裂的同性戀者,所謂的連環殺手就是她自己的另一重人格。
[高壓電]屬于少數僅僅因為暴力鏡頭被定位為NC-17級的電影,片中幾乎沒有直接對性愛場面的描寫(只有一個至少相隔30米遠的女裸體),但片中的血淋淋的暴力鏡頭卻極其恐怖,比如用櫥柜殘忍地撞掉一顆男人的頭顱,或者緩慢地切開一個女人的喉管。這個故事最有創意的地方在于,整部電影看完你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這部好萊塢B級恐怖片的外包裝之下,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同性戀故事!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時髦創意,這部電影才能區別于好萊塢的大多數連環殺手電影,最后懸念的揭示,真是讓人大大地吃了一驚——原來如此俗套的恐怖片,也可以有一個偉大的求愛的靈魂。
法國:-16/香港:三級/英國:18/芬蘭:K-18/美國:NC-17
[男輕的亞當]
MPAA: 大量清晰的性愛場面

這是今年被美國佬定位為NC-17級上映的外語電影之一,影片結構和主題都很有現代主義小說的氣質,有趣的是,影碟上的名字竟然很香港,叫[忘情水]。
故事里有個情節很有意思,像是導演的一個惡作劇。伊萬和船老大的老婆在船上鬼混,完事兒后倆人昏睡過去,不知過了多久,他們被甲板上的腳步聲驚醒,原來船老大回來看到兩人光著身子睡在一起,一時不知所措,回到甲板上踱步。伊萬緩緩起身,熟練地點上一支煙,慢慢吸著。女人在一邊急了,咋辦啊?伊萬面無表情,說,抽完煙再說吧。這就是年輕的亞當,一個被放逐的亞當,夏娃死后,他的心其實也已經死了,后來的女人,還有再后來的女人,還有災難,都實在不算什么。抽完煙,伊萬平靜地走上甲板,船老大沖過來舉起拳頭,想想又放下,說,還是我走吧。于是伊萬留下來,于是船老大的女人非常認真地準備和他結婚,然而這之后,他的家伙卻越來越不中用了。
片子里,伊萬曾經是個作家,讓個女孩養著,卻什么都寫不出來,郁悶厲害了就向女孩施虐,然后跑出門,然后半夜回來爬上床和好。那女孩居然總是原諒他。就是這個愛的深沉的夏娃,后來居然不幸落水死了。這之后,伊萬就把打字機投進河里,去駁船上作了船夫,這是什么意思?好像罪魁禍首是寫作,而不是這個男人(亞當)冷酷的心。如果有人認為伊萬拋棄寫作去做苦力,是在為女友的死而懺悔,那就太天真了。這個男人良心并未泯滅,但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熱情的人,或者,他從來都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甚至,亞當愛的從來都是不什么夏娃,而是那莫須有的伊甸園。
香港:三級/新加坡:R(A)/瑞士:16/英國:18/美國:NC-17
2003[夢想家]
MPAA: 大量清晰的性愛場面
貝托魯奇當年必是憤青,1968年法國鬧學潮那會兒,他28歲。四年后,他拍了那部讓馬龍·白蘭度脫了褲子趴在地板上的電影。九年后,他成為唯一進入故宮拍電影([末代皇帝])的導演。又過了35年,他回到了巴黎,拍了這部謎一樣的[夢想家]。貝托魯奇當然是希望將1960年代當作一面鏡子,他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經典電影和經典音樂,這是很多人看這部電影的最大快樂。這個故事和[巴黎最后的探戈]無法相提并論,它具有比[巴黎]更含蓄和微妙的表現形式,而影片的主題也更加的曖昧。在原著中,三位主角馬修、席奧與伊沙貝之間的復雜微妙關系涉及兄妹亂倫與同性性愛,在電影里,貝托魯奇將兄妹亂倫弱化成了一種發生在兄妹間的親密而未越界的情感。這種修改充滿了美感,但也暴露了貝托魯奇的軟弱(衰老?),整部電影就像英國評論所說,像是一封“寫給1968年巴黎的舊式情書”。[夢想家]確實是無限性感的,充滿了懷念帶來的憂傷,它的開放性卻會令人感到空前巨大的無所適從。
“[夢想家]是一部極度性感的、毫不掩飾地寫給1968年巴黎的舊式情書。要完全地享受該片,你就必須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為這是這部令人愉快的電影的成分之一。這是貝托魯奇幾年來帶給我們的最好的電影。多部經典電影被明確地引用,這或許會令部分觀眾感到不耐煩,但這些細節強調了在那個沒有錄像帶、沒有DVD的時代里,像席奧和伊莎貝這樣的電影狂熱者的不幸與絕望。”——PeterBradshaw,《衛報》
“或許不具備原著小說那種伏爾泰或王爾德式的格言式指揮,但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電影,它忠實于時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輕演員的表演充滿了自信,且毫不做作……在眾多被引用的電影里,我們見不到大島渚的[感官王國]與貝托魯奇本人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原因很簡單,1968年,這兩部片還沒有拍出來,但,[夢想家]難道與這兩部片沒有相似之處嗎?三者都深入探討了在一個私密世界中發生了異變的性愛歡愉,在三部電影里,主角在道德上與肉體上的墮落都直直指向死亡。”——PhilipFrench,《衛報》
阿根廷:16/澳大利亞:R/加拿大:R/丹麥:11/法國:-12/德國:16/香港:三級/意大利:VM14/荷蘭:16/挪威:15/韓國:18(剪輯版)/西班牙:18/瑞典:15/英國:18/美國:NC-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