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見到秦海璐是一個月前,在[槍林戀曲]的記者會,當時陳奕迅剛宣布女友懷孕,所以媒體焦點幾乎都集中在他身上;而秦海璐穿著一件白色便裝,一頭短發(fā),稍顯中性的打扮,與陳奕迅的熱鬧相比,確實顯得有些寂寞。
約好采訪是在她從香港片場短暫回北京的一個下午。她新簽了一家叫“星澤國際”的公司,負責這次媒體采訪的工作人員之前曾打電話說,由于她給秦海璐安排了太多采訪,需要不斷趕場,重復幾乎相同的問題,很辛苦,疲勞的時候情緒也許不會很高,如果采訪中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
因為拍照是要聽從攝影師擺布,還有極其繁瑣的程序,我們開始有點擔心——這種擔心之前有過,那是第一次采訪秦海璐,她剛得金馬影后沒多久,當時很怕影后頭銜讓這個剛畢業(yè)沒多久的女孩找不著北。但當她一個人背著背包出現(xiàn)在攝影棚時,一臉的自然讓你如何也想象不到這是曾站在領獎臺上光鮮的影后,而之前的擔心也開始變得多余而可笑;這次采訪她不再是一個人,姐姐、公司人員及司機的陪同顯然有了明星該有的架勢。沒吃午餐加上之前采訪的勞頓,她的情緒的確不高,但并沒有影響到后來的工作。
采訪時,她叫了份薯條,我們邊吃邊聊。
她講話依然那樣直接,臉上的自然也在。其實不管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如何,那份率性而為至少讓你感到了真誠;而對于一個不斷發(fā)問的記者來說,她給出的答案也是最誠實的,這樣最好。
(□ 記者 ■ 秦海璐)
看心情,想作就作
□ 這次是從香港拍戲回來吧?能談一下新片情況嗎?
■ 和[槍林戀曲]一樣,還是合拍片。名字原本叫[追擊八月十五],但現(xiàn)在暫定為[追擊]。是個喜劇片,和鄭中基、蔡卓妍合演。我在里面演個CID組長,是比較正統(tǒng)的角色。但具體講什么還不知道,因為劇本變動挺大,剛拿到劇本時說我演鄭中基的女友,但拍到現(xiàn)在看,我倆在戲里還沒有一點關系呢,所以最后發(fā)展成什么樣我還不知道。
□ 哪個公司的戲?
■ 好像是中國星吧。這和我沒關系,我只是演戲,管它是哪個公司的呢。

□ 一直是你姐姐在幫你打理工作事務,似乎內(nèi)地演員都會找自家人來打理。
■ 其實這并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因為自家人了解你,尤其女孩會有很多感觸,但這種屬于心情的東西很難和陌生的或純粹工作關系的人傾訴。相反家里人,比如說我姐,從小一起長大,大家互相了解,可能我五秒鐘不說話,姐姐就知道我發(fā)生了什么。而且會和你隨時隨地分享心情,外人誰會幫你考慮這么多呢?而且你會看到很多藝人和經(jīng)紀人之間的矛盾,但不會看到藝人和家里人的矛盾。但我現(xiàn)在這樣大的工作量姐姐很辛苦,所以簽了星澤公司幫忙。
□ [榴木連飄飄]之后也有三年了,似乎我們看到的你的電影并不是很多。
■ 不少了。只是[榴木連飄飄]后一年多沒拍戲,之后就有[停不了的愛]、[像雞毛一樣飛]、[冬至]、[槍林戀曲],還有沒上映的[窒息],還有幾部電視劇,我覺得是超額了。其實我是希望一年拍一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但今年已經(jīng)拍第二部了。我不能拍太多。
□ 為什么?工作多、演戲多似乎是每個演員最希望的,既能保證人氣又能賺錢,不是嗎?
■ 我會說不,我不喜歡,特別不喜歡。不是每個演員都一樣,所以你沒有權利把你想像的或者別人的生活方式來強加給另一個人,每個人、每個演員的想法和追求不同,我不會說一年拍多少多少部,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 選擇電影也這樣嗎?
■ 看心情,想作就作。但對于一部新戲我會首先考慮合作群體,劇本也很重要。但不能說我先看劇本,劇本好我就接也不考慮錢多錢少、制作群體怎么樣。電影是綜合的藝術,不可能劇本好拍出來就是好戲,劇本不好拍出來戲就爛。不見得,問題是你合作中這些人能否保證未來作品的質(zhì)量,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和你工作的人根本說不到一塊,就沒有必要合作,這樣再好的劇本拍出來也是一灘屎。
□ 在意自己的感受可能是你的一個原則,但作為媒體關注的人物,訪問想做就做、不做轉(zhuǎn)身就走似乎不太好,畢竟現(xiàn)在一些媒體的筆桿子是很厲害的。
■ 那又能怎么樣呢?他們寫是他們的,你還是過自己的生活,要在于你自己怎么調(diào)節(jié)。人言可畏呀,你是靠人言活著的嗎?我管他呢!

□ 太想得開,放得下了吧?
■ 見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除了做人外,其他很多東西都是沒有原則性的,但話說回來,在某一段時期你也是沒有原則的。比如說我不喝酒,但是今天同學聚會大家都喝酒,你可能也喝,那這是你的原則還是非原則很難講。原則是屬于特定時期的,標準就是不去傷害人家。
□ 那是什么時候讓你有這樣的原則的呢?有些演員可能一輩子也體會不出“放得下”的感覺的。
■ 我在得了第一個獎之后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覺得那些不懂放下的演員很笨。但有些是特定的,香港就是一個非正常的演員狀態(tài),他們的演員就像一個商業(yè)機制里的物品,比如說Twnis出來時什么都不懂,英皇就像在做一件商品,專人給買衣服包裝什么的,不紅也不行,拍電影從五萬塊拍起,然后十萬、幾十萬、幾百萬,公司安排工作不能不去,不然就違約。但無可否認這些演員也是有這個潛質(zhì),人家才去包裝的。
□ 被公司包裝出來的演員要受到很多限制,你大概受不了這種約束吧?
■ 那是因為我一開始就不是這樣出來的,所以我不能接受,也不能理解。我是受不了這種限制個性和自由的方式。知道嗎,我最堅信的座右銘就是“不求盡善盡美,但求為所欲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現(xiàn)實是很可悲的,你也可悲我也可悲,但每個人的可悲程度不一樣,比如說我今天想去逛街或想在家睡覺,但生活使然我得來接受訪問,我得工作來賺錢養(yǎng)家。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很違心的,有幾個人不是呢。很多演員都說要做回自己,這不是做演員而是做人的道理。就像你想去吃頓川菜,但如果兩個人去,她想吃粵菜,你很可能就妥協(xié)了。在這個社會中你得隨時配合很多步驟,人什么時候能主宰自己呀,所以這是很悲哀的。
□ 這會不會太悲觀了。
■ 也不一定,看怎么樣去想,你要懂得什么叫滿足。就像現(xiàn)在肚子很餓,特別想吃薯條,所以如愿了,就很滿足。可能這個薯條端上來的時候彌補了我來之前的不悅或者什么,你要懂得平衡,人干嘛分左右腦,干嘛要長兩只對稱的手,就是平衡。你時時刻刻在失去,又時時刻刻在擁有。

□ 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很現(xiàn)實的。
■ 其實這只是一個大方向來講的共性上的可悲,但如果單就我個人來講還是挺快樂、幸福的,因為現(xiàn)在靠演戲來賺錢的方式是我自己喜歡的。即辛苦地考慮達到什么程度。也許明天我喜歡的東西養(yǎng)活不了我,比如說我突然喜歡做公交車售票員,但一個月幾百塊錢的工資可能養(yǎng)活不了我自己,那我就不能做,可能就做了賺錢多卻不喜歡的工作。這是生存的壓力,也是我們的幸與不幸。
率性的、自然的
□ 做演員整天忙碌拍戲、演出,有沒有覺得辛苦呢?
■ 是很辛苦,但你并不是奴隸,你走的路是自己選的,為什么要一邊喊著辛苦還要做呢。
□ 演了這么多戲,有沒有遇到有困難或者覺得自己不行的時候?
■ 幾乎沒有。我自己認為不好,但導演會說OK。因為有時候你太執(zhí)著強調(diào)個人感受了,電影不是畫畫,講求個性。有時候你覺得把這個鏡頭演足了,但出來后發(fā)現(xiàn)你搶了別人的戲或者完全歪曲了導演的意思,這會給影片造成很大的缺憾。所以演員的可悲之處就是導演的活道具,永遠都逃不掉的。
□ 你演的角色都是率性、自然的,很多人直觀地認為這就是你的本性,你認為呢?
■ 那他們是對的。昨天我還和朋友說對于演員演的任何一個角色都有一半的一到五是生活中的自己,另一半的六到十才是發(fā)揮的、游蕩的,其實真正需要演員創(chuàng)作的只是六到十,所以很多角色反映的就是演員的本性。比如大家都說銀幕上的梁朝偉有雙電眼,但他的電眼不管和男人還是女人演戲都是一樣的,因為他本身眼神就那樣。所以很多演員說這個角色和以前怎么不一樣,怎么有發(fā)揮,那都是虛的,不同的可能就是角色的改變及情緒而已,你的性格還是占角色的很大成分。

□ 性格雖是天生的,但很多時候是隨著環(huán)境而改變的,也會有轉(zhuǎn)變的時候不是嗎?
■ 對。人的性格每天都會受外界影響而改變的。性格是個很渺小的東西但卻可以左右人的行為。好像我在上中學前是個男孩子性格,和人打架會拿著凳子往人身上砸,但上完大學大家覺得我很內(nèi)斂、很柔弱了,很少和別人交流喜歡獨居在家里,加上演的角色讓人覺得很可憐。這都是后來環(huán)境影響改變的。
□ 是什么讓你轉(zhuǎn)變的呢?
■ 一般沒有經(jīng)過特別大的事情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我從學戲曲轉(zhuǎn)到話劇那一段時間的生活變故使我整個人改變了,但對我來說那是個坎坷。我之前在遼寧的時候?qū)W習是非常優(yōu)秀的,但到了中戲全國的尖子都在這兒,從最好的變成一般的,那種失落感是很難想像的。你只能讀書,從消遣、無聊到喜歡。當你過上和你想像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時就會給你很大重創(chuàng),那種重創(chuàng)不一定是某件事,可能是生活的一段時間。
□ 小時候?qū)W京劇的辛苦也給了你一定的改變因素吧。
■ 學京劇是因為父母送我去的,不是自己的愿意。說苦,你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客觀的,從主觀出發(fā)我在學京劇的時候雖然不喜歡,但卻不想讓別人說我不好,所以我會承受這種苦。當你學會承受的時候那就不叫苦了。
□ 那你是很要強,什么事都希望做到最好嗎?
■ 現(xiàn)在懂得你再好也會有人說你不好,再不好也會有人說你好。問題是你自己覺得好還是不好。對得起自己,和別人沒什么關系,所以很多時候不會強求。但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別人說我生活中也在演戲。我生活中是很真誠的。
□ 別人說什么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啊。
■ 所以演員就要自檢啊。就像很多狗仔隊拍到明星的這個那個的,被別人拍到首先是你做了這樣的事兒或者讓別人有了以為你這樣的想法。好比我今天和我姐姐去逛街,被狗仔隊拍到也許會寫我是同性戀。誰讓你和一女的逛街了,這是我的問題;那我和一男的逛街他們就會寫緋聞;一個人逛街又會寫你一個人無聊。其實我和幾個人逛街又怎么了,有問題嗎,問題是你只有選擇和誰逛街的權利,卻沒有阻止別人說什么的權利。知道這個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