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訪問新畫面公司的老總張偉平先生,此公近兩年威震影壇,一是由于[英雄],二是[十面埋伏],他是投資者和制片人,是張藝謀票房奇跡的策劃者,也是諸如“驗身份證入場”、“包機(jī)宣傳”和今夏“工體首映禮”的始作俑者。
讓他接受這次訪問對我們來說頗不容易,因為兩年前有一場關(guān)于[英雄]的論戰(zhàn),本刊大約是第一個開炮抨擊這部電影的,后來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么個印象:凡是張藝謀的東西,我們都反對。前些日子接受一家報紙的采訪,記者還問:你們?yōu)槭裁磳英雄]和[十面埋伏]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好像質(zhì)問我們?yōu)楹巫児?jié)投降了似的。有這層背景,約張偉平接受訪問就好像砸了人家場子,還想讓人家請客一樣,確實有點得便宜賣乖的嫌疑。
沒想到他還真同意了。而且這次見面非常精彩,大約是我們所有訪問做得最爽的之一,因為張偉平完全出乎我們意料,他是那種既能把手槍頂在你腦袋上,又能把五臟六腑掏出來給你看的東北漢子,一個性情中人,像草莽胡子更多些,就是不像個做電影的商人。
“你丫真不仗義,”他說,“有你那么寫東西的嗎?還東北人呢。”
我說:“反正我不道歉。打死也不。”
他說:“你甭嘴硬,我還先就原諒你。”
粗人喜歡和粗人打交道,我那會兒開始慶幸自己不是個秀才,這把很多事情變得簡單了。
我們說得最多的自然是張藝謀。那是一個非常奇特的角度,我們不知道在電影史上,還有多少靠著“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沖動而變成電影投資者的——張偉平對電影圈毫無興趣和野心,但就是他開發(fā)了另一個張藝謀——那個充滿爭議和商業(yè)價值的張藝謀;中國電影也為此變得有點生機(jī)和活力了。
我們出來的時候心情不錯,同時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感慨:張偉平和張藝謀堪稱一個江湖佳話。
詳情諸位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