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安東尼·法奎/編劇:戴維德·弗朗祖尼/主演:克里夫·歐文、凱拉·奈特麗、史蒂芬·迪蘭、休·丹西、伊安·格瑞弗、斯特蘭·斯卡斯加德/類型:傳記/動作/劇情/級別:未定/出品:試金石(迪斯尼)/映期:2004年7月7日
公元450年,羅馬帝國逐漸走向沒落,意欲撤離大不列顛。為了爭奪土地和城堡,眾多騎士不停開戰,人民組織起的游擊隊,也積極地活躍在各地,殘忍的薩克森人,乘亂入侵大不列顛。整個大不列顛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年輕的亞瑟發誓要推翻統治了數百年的羅馬帝國,同時讓大不列顛擺脫這種混亂的戰爭局面,在這里建立一個全新的、和平的、寧靜的國家……

[亞瑟王]群像
亞瑟/Arthur
“你有你的功績,但如果沒有更遠大的目標,這些功績終將毫無意義。”
亞瑟王不僅是一個傳奇,他更擁有真實飽滿的形象:他通過努力成為領導者,最后成為當之無愧的王者。在騎士中,亞瑟是最睿智的,他意識到羅馬奴役的不公平,自己有責任為公平與和平而戰斗。騎士們忠誠地跟隨他,但他們更像是戰斗機器。
蘭斯洛特/Lanclot
“我不相信天堂,或許因為我在地獄里生活得太久了。”
蘭斯洛特,一個天生的殺手,亞瑟的得力助手。如果說亞瑟醉心于開創一個他理想中的完美世界,那么蘭斯洛特就是一個完全關注這個世界冷酷和污穢的現實的人。雖然蘭斯洛特充滿熱情又傲慢自大, 但卻對亞瑟保持著絕對的忠心。他熟練使用自己的雙劍,在他眼中根本沒有敵人。
格拉哈德/Galahad
“如果每個人的喉嚨都被割開,那將會創造一個多么美好而寧靜的世界啊!”
格拉哈德是所有騎士中最年輕的一個,因為長年受羅馬的奴役和壓迫,他也是最容易被激怒的一個。他一直被重返家園的夢想所驅使,因為格拉哈德最年輕,家園在他的記憶中仍然清晰美好,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返回家鄉,從羅馬人的鐵蹄下挽救那些受奴役的人民。
蓋溫/Gawain

“我使用上帝給我的天分在兩個地方:戰爭和床上。”
和格拉哈德不同,蓋溫完全沒有返鄉的想法,他的家就在戰場上,如果自己戰死沙場,所謂的家也就沒了。為羅馬而戰曾經是他的夢想,如果他不返回家鄉薩爾馬西亞的話,就會完全變成一個流浪者。
特里斯坦/Tristan
“我們在這里接受祝福,所以我們絕對不離開這里,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我們要尋找自己的榮譽。”
沉靜的他就像一匹孤獨的狼,擁有敏銳的嗅覺和預知危險的能力,無論走到哪里都帶著他的鷹伙伴。他不相信任何神,對于他來說,殺戮是一門藝術,他喜歡在敵人的身上留下致命的傷口,然后獨自離去,留給他們一個痛苦而緩慢的死亡。
鮑斯/Bors
“我沒事!讓我們把他們都宰了!”
鮑斯,一個勇猛的戰士,一個資深的老兵。他特別喜歡靠近敵人,用帶滿尖刺的手撐或鋒利的戰斧,結束和敵人的爭辯與對峙,而且每次手刃敵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歡呼。他有5個孩子和2個老婆。
達戈尼特/Dagonet
“當這次征程結束的時候,我們將在這里永垂不朽。”
他清楚地認識到,如果沒有亞瑟的領導,騎士們無異于一群殘暴的狼。他是生命的沉靜的觀察者,對時間和地點擁有強烈的感覺。然而他也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當戰斗開始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戰場上的巨人。
格妮薇/Guinevere
“動物是自由的,因此人類也應該是自由的!”
格妮薇出身高貴。在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許多女性為了爭取和男人同等的政治權利而斗爭,格妮薇就是她們其中的代表者。為了避免被薩克森人奴役,她被迫和自己傳統意義上的敵人——討厭的羅馬戰士亞瑟結盟,最終她發現亞瑟的善良,兩人開始惺惺相惜。
梅林/Merlin
“有時候,你必須主宰你的命運。”
梅林,藍軍的神秘領導者,一位擅長游擊戰的大師。他訓練戰士在每一次野蠻的攻擊之后,快速地消失在他們周圍的環境里。如果有人從未懷疑過亞瑟抗擊薩克森人的天命,那么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薩滿教徒——梅林。

瑟迪克/Cerdic
“如果你不配領導別人,那你也不配去死。”
瑟迪克,薩克森軍隊令人心寒的指揮官。對于他來說結果勝于一切,為達到目的他會不擇手段,甚至是犧牲自己的兒子。他擁有過人的智慧,但也非常殘忍和邪惡。他的信條只有一個,如果你想在這個亂世中生存,除了殘忍,別無選擇。
塞恩里克/Cynric
“沖!殺與被殺,都取決于你自己!”
塞恩里克跟隨父親瑟迪克南征北戰。雖然塞恩里克擁有健壯的體魄,但他仍然需要保鏢來保護自己。戰斗中,他能做的就是發布命令,督促自己的部下向前沖。
■電影、歷史和現實
①格妮薇敵視亞瑟:格妮薇認定亞瑟是羅馬人的走狗,對他懷著深刻的敵意和仇恨。因為羅馬人曾入侵英國北部,那里正是格妮薇的家鄉。但格妮薇不得不與亞瑟聯盟,蘭斯洛特后來對她說,亞瑟的父親是羅馬人,但他的身體里“永遠流淌著母親的英國的血“,但格妮薇仍然反駁他說亞瑟只對羅馬效忠。
②圓桌騎士正式落戶:圓桌騎士確實歸屬俄羅斯人,蘭斯洛特曾說:“數年前我們被拆散,現在再也沒有騎士離去了。”許多騎士在此宣誓,包括鮑斯、達戈尼特、格拉哈德、喬爾斯、毫頓、蓋溫。伴隨著格妮薇的是她的好友弗西妮婭,弗西妮婭的兒子盧坎和丈夫馬里烏斯(相當于雇傭兵)。馬里烏斯和亞瑟看起來不太喜歡對方。
③親密戰友臨終遺言:影片中最感動人的恐怕要屬蘭斯洛特和亞瑟之間的一段對話,蘭斯洛特對未來之王說:“別忘了把我的骨灰撒在東風里。”所以,我們可以想象蘭斯洛特終將在戰斗中犧牲。

④亞瑟之王歷經蛻變:亞瑟拯救和組織起俄羅斯騎士,前往英國一個荒無人煙的地區執行任務,途中遭遇意外的沖突,從此結識了格妮薇。此后亞瑟經歷了一段從羅馬斗士到英國英雄的刻骨銘心的蛻變。
⑤定位反傳統重歷史:對于亞瑟王的定位,編導很明顯注重歷史解釋,甚于傳統的亞瑟王傳奇。根據英國歷史(凱普·馬龍和P.J.F·特納的《真實的亞瑟王:后羅馬時代的英國》The Real King Arthur: A History of Post-Roman Britannia A.D. 410-A.D. 593),亞瑟王很可能是盧休斯·阿托里烏斯·凱斯特斯(Lucius Artorius Castus),曾駐防英國達爾馬提亞,統率一支羅馬外國援軍,以鎮壓阿莫里卡暴亂成名。
⑥亞瑟遺物重大發現:2003年1月,羅馬古藝術專家大衛·澤維爾·肯尼展示了一塊石棺碎片,與凱斯特斯的石棺頗為相象。該碎片由澳大利亞收藏家在意大利坎帕尼亞區購得。

⑦編劇大衛兩方兼顧:凱斯特斯很可能是羅馬皇帝瑟提米斯·賽佛魯斯(Septimius Severus)統治時期的人,有趣的是編劇戴維德·弗朗祖尼正在創作的[角斗士2]也設定在該時期,所以不難想象他創作的亞瑟王會是凱斯特斯。
⑧最后的解釋與補充:如果你還對這里的圓桌騎士和亞瑟王的來歷不明所以,不妨參考下面這段話:“在羅馬時期,大軍征服薩爾馬西亞(古俄羅斯),許多武士被派往英國保衛羅馬要塞。當時一些薩爾馬西亞人的信仰圖騰便是石中劍形象,而他們的統率名字就叫阿托里烏斯——亞瑟的拉丁語寫法。”
■人民需要娛樂
很多人喜歡看史詩片,因為它大氣磅礴、觀感奇佳。我們即將迎來本年度第三大受關注的史詩片——[亞瑟王]。[亞瑟王]投資1億多美元,近20位大牌影星加盟,在美麗的愛爾蘭取景,為了讓肅殺的古戰場和美麗的風光交相呼應,古劍、火器的運用和萬箭齊發的大場面,給觀眾帶來視效的盛宴,根據試映結果,不甚滿意的制片人杰瑞·布魯克海默又招集人馬開始補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