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每日和你最親密接觸的3大“毒源”
你喜歡穿上新衣服的感覺嗎?但是你知道美麗的面料、柔軟的質感、順滑的絲毛背后又隱藏著多少“不可見人”的秘密?現在的不少服裝都存在著化學污染,服裝面料在加工、清洗過程中由于處理不當、未按規范要求嚴格完成工序,或是在儲藏過程中為防蛀和防霉,使用了大量的防蟲劑和消毒劑,因而在服裝表面形成了一層化學物質,它總是“潛伏”在你漂亮的衣服當中。當你興高采烈地在鏡子面前展示新衣服時,也把這層“恐怖”的化學混合物披在了身上。
毒源1:漂白劑
看上去顏色特別鮮艷的衣服大多使用了這種物質,因為它們在加工過程中相對復雜,要求的工藝和程序就比普通的服裝來得麻煩,所以使用的化學藥劑就會多一些。你在選購時也要注意一下,比如:面料的味道(有沒有什么異味)、手感(是否僵硬)、褪色情況等,特別是要注意貼身內衣的安全性。貼身內衣與人的組織器官“親密接觸”,安全性非常重要。
毒源2:抗皺劑、染色助劑
有一些化纖布料在紡織過程中使用一些染色助劑、防皺劑等有機溶劑,如二甲基甲酰胺、甲醛等殘存在面料上,皮膚接觸會有麻木、灼痛感,有些人還會出現皮膚發紅、皮疹、干燥等過敏癥狀。這些物質中用得最多、危害最大的是甲醛,人在穿著過程中,含有甲醛的服裝在穿著過程中會從面料中逐漸釋放出游離甲醛,通過人的呼吸道及皮膚接觸除可引發呼吸道和皮膚炎癥外,還會對眼睛產生刺激。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醛,有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經紊亂,甚至誘發鼻咽癌,孕婦接觸危害更大,可引起妊娠綜合癥、染色體異常和新生兒體質下降。
毒源3:干洗劑
干洗的過程中埋伏著一個利器——四氯乙烯,這是能影響到每個人肝臟、中樞神經系統的有害物質,而且殘留物質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阻塞我們皮膚的正常呼吸,使人出現頭昏眼花、惡心眩暈等癥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還沒有干得徹底的衣服,也就是還帶有未干的干洗劑的衣服被你帶回了家,還可能成為污染室內環境的殺手,更別說把它穿在身上了。
妝
5類最有可能發生的“美麗代價”
據專業機構的研究顯示,化妝品種類由于日趨繁多,成份日趨復雜,因此化妝品使用不當引起的各類皮膚不良反應如接觸性皮炎、光敏反應、色素沉著、痤瘡、唇炎以及感染毛發和指甲病變等也呈上升趨勢,這種因化妝品使用而引起的反應被稱之為“化妝品病”。
美麗代價1:“香氣”襲人
許多女性常常以香味濃淡作為衡量化妝品理想與否的標準,其實,香料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化妝品氣味上的需求而使用的添加劑,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香料成份越復雜,用量越大,刺激越重,越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和光敏反應。據一些研究表明,有些化妝品中香料和色素還含有毒性物質,可損傷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損害嚴重時,可使細胞發生突變而致癌。
美麗代價2:高“營養”的油脂
高營養物質如氨基酸和毛囊內淤積的分泌物,可成為細菌等微生物的培養基地,使細菌大量繁殖進入毛孔,從而使炎癥發生與發展;易堵塞毛孔的粉底,粉質化妝品中由于添加的原料含有有害金屬元素如汞、鉛、砷或使用了大量研細的鈦白粉,也會堵塞毛孔。另外,使用過了保質期的化妝品,也易發生毛囊炎等皮膚感染。
美麗代價3:“藥”你好看
有的女性喜歡使用含有藥物成份的化妝用品,她們認為那樣美麗和健康可以一舉兩得,其實無論是什么藥物都不可避免地對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且這種刺激與化妝品中所含藥性成份的濃度含量成正比。如含維生素甲酸和維生素A的化妝品,用量過大時會使皮膚出現灼熱、脫屑、瘤癢等癥。雀斑霜含有4-異丙基兒茶酚,過多使用也會加速皮膚老化。市場上推出的多種摻有少量激素的護膚脂、霜、膏,雖有某些特殊療效,但長期使用可引起激素水平的失衡,還可能引起激素性皮炎、毛細血管的擴張、皮膚萎縮以及多毛癥等。
美麗代價4:鉛中毒沒商量
染發不當會導致染發者鉛中毒,而染發劑中某些成份在體內積蓄所引起的慢性作用常被人忽視。染發者如果使用了低檔染發劑會出現頭昏、頭痛、無力、睡眠障礙、記憶力下降等神經衰弱癥,嚴重時會發生惡心、腹脹、腸絞痛等消化系統癥狀,并引起貧血、肌肉癱瘓、甚至累及腎臟,還可能發生腦部疾病。慢性作用中,尤以氧化型染發劑和含醋酸鉛的金屬染發劑對人體危害為最大。氧化型染發劑中含有20多種化學成份,其中有10多種會引起細胞突變,導致癌癥。染發劑中有苯衍生物可導致溶血和白血病、中毒性肝炎、腎臟損害。
美麗代價5:把口紅“吞”進肚
人造色素是化妝品中常見的成份,目前在歐美禁用的8種化妝品色素和其他人造色素一樣,大都取自煤焦油,它們全都經過多次動物試驗。其實,絕大部分人造色素在實驗用老鼠的皮膚上都曾出現過致癌及腫瘤記載,不過其數目及發生的時間低于決定性界限,所以暫時仍被批準使用,但這并不代表它們真正安全。事實上,顏色越多的口紅,其中毒的機會越大,日常中應盡量回避火紅色及鮮橙色,不脫色唇膏中含有強力固定劑,使色素依附在唇上。
住
潛伏在你身邊的7大健康“殺手”
殺手1:早晨起來的第一滴水
早晨第一次擰開自來水時,會發現流出的水沒有那么新鮮透明,這是水管中長時間不流動的“死水”,是水與金屬管接觸后,受到金屬物質污染所致。據分析,這種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既不能刷牙,更不能飲用。這種水中還可能窩藏軍團菌,這種細菌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罪魁。另外,存放在容器中三天以上的水,也是“死水”,不宜飲用。
殺手2:家庭裝修
目前,由于家庭裝修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有害物質對女性和嬰兒的傷害更加嚴重。首先,專家調查發現,裝飾材料中的游離甲醛引起女性月經紊亂和月經異常,當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達到每平方米0.24~0.55毫克,40%的適齡女性會出現月經紊亂的現象。其次,裝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和膠粘劑造成的苯污染,容易造成胎兒發育畸形和流產。另外,室內環境中由于裝修帶來的各種放射性物質的增加,比如:花崗巖和大理石,會造成女性的不孕不育。
殺手3:家具污染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多年研究發現:家具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繼建筑、裝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室內環境污染源。不但木制家具有污染,而且沙發、床墊等軟性家具也會造成造成室內環境污染,這些家具的污染主要來自于木制家具使用的人造木板、油漆和軟家具中使用的含苯膠粘劑,長期吸入這些有害氣體,會出現頭暈、頭疼、惡心、胸悶、乏力等癥狀,嚴重的會造成對人體健康的更大危害。
殺手4:電磁的污染
注意人體與辦公和家用電器之間的距離。對各種家用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與電器越遠,受電磁波侵害越小。如彩電與人的距離應在4~5米,與日光燈管距離應在2~3米,微波爐在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注意使用辦公和家用電器時間。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殺手5:電冰箱
許多人習慣在冰箱中冷凍存放熟肉,如豬肉、羊肉等。科學研究發現,在這些冷凍肉內含有一種細菌,能使人發生類似闌尾炎癥狀的腸炎,尤其是沒有包裝或打開封口的食物,特別容易產生李斯特氏菌、沙門氏菌等四五種細菌,人食用后會因腸道黏膜受感染而致病。
殺手6:燃氣熱水器
在家庭中安裝燃氣熱水器,洗個熱水澡十分愜意。但燃氣熱水器在燃燒氣體時,如不能及時通風換氣,或者排煙通道設計不合理,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對人體同樣有害。
殺手7:殺蟲劑、清潔劑
家庭中常用的殺蟲劑、清潔劑中都含有甲醛,能對人體的皮膚、眼睛、呼吸道及中樞神經都有很強的刺激作用。
行
警惕新車的4大“毒招”
3年前,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就針對當時消費者反映的新車內氣味污染問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新車內空氣污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曾經對100輛轎車進行的隨機抽檢,發現有90%的轎車都存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
毒招1:車內配件放毒
由于我國家庭汽車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大,使很多汽車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入市場,各種配件和材料的有害氣體和氣味沒有釋放期,安裝在車內的塑料件、地毯、車頂氈、沙發等如果不按照嚴格環保要求,會直接造成車內的空氣污染,其中最多見的污染物是甲醛,它會使駕車人出現大量脫發、掉眼淚、頭暈腦漲等生理反應。而且不少新車主沒有在車內開窗通風的習慣,加強了有害物質的釋放。
毒招2:車裝空調連環送毒
有的司機非常習慣使用車內的空調送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緊閉車窗,其實這會讓很多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病毒和污染物進入你的身體,而且由于汽車空間窄小,新車密封性比較好,車內空氣量本就不多,汽車內有害氣體超標比房屋室內有害氣體超標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更大。特別是對那些體弱者、妊娠期婦女、兒童和有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在密封的條件下長時間駕駛和乘坐新車。
毒招3:裝飾物成了同案犯
大多數消費者買車以后都要進行車內裝飾,有的車開了一段時間也要重新進行裝飾,還有的經銷商也以買車送裝飾為優惠條件,一些含有有害物質的地膠、座套墊、膠粘劑進入到車內,這些裝飾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氣體,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然會造成車內的空氣污染。另外,許多車主喜歡在自己的車內放香水以改善室內氣 味,其實大多數的香水并非天然提取物,而是化學合成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實際上空氣質量沒有任何改善 ,反而會破壞車內的空氣質量。
毒招4:空氣芳香劑、防臭劑
有些人喜歡在車內放置空氣芳香劑或者防臭劑,以為這樣可以保持車內空氣的芳香。殊不知,空氣芳香劑、防臭劑不僅會加速汽車面板的老化,而且它還含有有毒氣體甲醛,對人體的傷害很大。
健康物語:雖然隨著公共衛生體制和生物科學技術的重大發展,抗生素、疫苗似乎使鼠疫、瘧疾等瘟疫離我們遠去了。但高枕無憂的時代還沒有來臨,人類行為模式的改變以及對自然界無限制的破壞,也正在使一些新的可怕的“瘟疫”向我們走來。審視一下我們的生活狀態,竟然發現被那么多種類的毒素包圍著,有人為的,也有自然界帶給我們的,但無疑都對我們的健康構成了威脅。很多時候毒素似乎比人類更“聰明”,它們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隨時隨地向人類發動突然襲擊,讓人類防不勝防!人類的生存所面臨的也許是一場更為持久,更為艱巨的自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