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白領的你平時工作繁忙,往往只能做個“周末健身者”。一星期前5天在辦公室里坐著,基本沒有運動,身體實際上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周末突然拿出許多時間集中鍛煉,反而打破已經形成的生理和機體平衡,其后果比不運動更差。
專家認為,健身效果主要是“鍛煉痕跡”不斷積累的結果。所謂鍛煉痕跡,即運動后留在健身者機體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時間間隔過長,在鍛煉痕跡消失后才進行鍛煉,那么,每一次鍛煉都等于從頭開始。
因此,要想讓你的健身事半功倍,就必須正確掌握“FITT”:Frequency(頻率)、Intensity(強度)、Time(時間)以及Type(類型)。
Frequency (頻率)
對于繁忙的現代人而言,能夠每天做運動并不容易。若想取得滿意的運動效果,最理想的運動次數是每周3次,每次間隔一天。
請記住:偶爾健身就相當于“暴飲暴食”哦!
Intensity(強度)
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于連日高強度的工作讓心臟負荷過重,結果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專家認為,鍛煉是減壓的好方法之一,但工作已經相當繁重的白領,需要在健身前考慮一下強度問題,不要在非常勞累的情況下還是按照平時的強度進行鍛煉,以免健身不成反而危害健康,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運動量的安排是科學鍛煉的重要環節之一。實踐證明,一般應以中等運動量(每分鐘心率130次~160次)的有氧鍛煉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負荷(最大肌力的50%~80%)為佳。時間安排可每周練3次,每次60分鐘~90分鐘。每次練8個~10個動作,每個動作做3組~4組。連續做一組動作時間為60秒左右,每組間歇20秒~60秒,每種動作之間間歇1分鐘~2分鐘。通常,每組動作應能連續完成8次~15次,如果每組次數達不到8次,可適當減量。還有一點必須記住,最后兩次必須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動作對肌肉組織刺激較深,“超量恢復”明顯,鍛煉效果極佳。
Time(時間)
運動一定要去健身房嗎?那些忙于工作的人當然希望回答是否定的。其實,只要是個有心人,隨處都可以健身,關鍵是在腦子里要常有健身這個概念。
一位朋友剛從香港考察回來,感觸最深的竟然是當地人的健身方式。那天她去一家公司,接待人員一邊推給她一個健身球樣式的椅子,一邊熱情地招呼她入座。當時,她對這個時尚的椅子頗感新鮮,后來了解到,如今在香港,這種健身球式樣的椅子已悄然溜進了辦公室。那么,這種特殊的椅子究竟內藏什么玄機呢?原來,為了保持平衡不致滑倒,坐這種椅子時必須始終堅持端正的姿勢,在此過程中,身體的脊椎也在悄然地整形,變得筆直。
這一招果然是妙,每天坐在普通椅子上工作,常常在托腮思考時,身體就不自覺地東倒西歪。以球代椅,不但營造了輕松時尚的工作氛圍,更是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健身效果。
Type(類型)
有氧運動(步行、慢跑、游泳或騎腳踏車)和無氧運動(短距離跑等)比較起來,前者的強度較弱,所需時間較長,能量的來源是糖及脂肪酸,且安全性高,效果主要在功能上的改善;后者則會對心臟、肺部等器官造成負荷。所以說,有氧運動優于無氧運動。
而且,有氧運動都有健腦作用,尤其是以彈跳運動為佳,可促進血液循環,供給大腦充分的能量,更主要的是可起到通經活絡、健腦和溫肺腑的作用,能提高思維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