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武術推手訓練與比賽中應當遵守什么原則?
答:1、貫徹“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2、遵守武術推手訓練與競賽“練賽一致”的原則,促進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原則,逐步放寬限制充分發揮技術的原則。
3、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則,努力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對方,不被對方傷害”。在訓練與競賽中把握住使對方倒地或被管住動不了為止的“度”的界限,從技術質量的提高上保證安全,把誤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
4、遵循“任何技術都可能使得上,任何技術都可能被破解或利用”的武術競技運動規律,允許使用各拳種流派技術或實戰中可能出現的技術招法。在推手訓練和競賽中使用武術踢、打、摔、拿技法時,允許使用持續力到對方倒地或動不了無法繼續戰斗時為止,不允許使用撞擊力或其它造成傷人后果的手段。武術前輩創立推手的“推”字即是指持續力的意思,使用持續力是掌握不傷人的量和度的技術途徑之一。當你掌握了不傷人的“度”時,同時你也就練成了傷人的“度”,這是技法的升華。
5、遵循從練到用,從定步散推到活步散推,按照對抗難度從低到高系列化進行訓練與競賽。
6、提高習武者水平,弘揚以技術保證安全的發展方向,互不使用各種影響限制技術發揮的護具。
武術推手應用技法和競賽法則問題,是個難度較高、爭議較大的問題。武術功夫是分層次的,拳諺云:“功夫不到總是迷,一層不到一層迷,一處不到一處迷,處處不到處處迷。”各流派習練者依自身特點和境界必然有不同認識。
問:武術推手對場地有什么要求?場地如何設計為好?
答:比賽可以在地面或地毯上進行,也可以在賽臺上進行。
1、用5厘米寬的白色標記畫一直徑為800厘米的外圈(沿線內計算),圈外四周可設2米寬保護墊。
2、內圈的直徑為300厘米,供定步散推用。
3、圓心畫一直徑40厘米的太極圖標記。用5厘米寬的白色標記畫一條通過圓心等于內圈直徑的直線,是定步推手時雙方站位的標志。
4、內圈直線的兩端外,是活步散推開始前雙方站位的標志。
5、順內圈直線延伸到兩頭外圈弧線處,在外圈內用5厘米寬的白色標記畫兩條200厘米長的線,做為紅方門和黑方門。
6、場地示意圖如下;

注: A線;總裁判長、副總裁判長、宣告員席
B線:裁判長、副裁判長、計時、記錄員席
C線:運動員、教練員席
D線:1、2、3、4、5為邊裁判員席
推手訓練與競賽場地直徑800厘米,與散手競賽場地邊長相同,有利于銜接,有利于場地互用。圓形和方形不同,有利于區別。太極圖案表示東方文化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場地內外圈的設計可以滿足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的需要。黑方門和紅方門的設計,增加了比賽的難度。如果紅方運動員將對方從紅方門推出線并倒地,己方在圈內站立將獲得優勢勝利而成為全場勝方,這說明己方將對方生擒活捉并帶回大本營,這將使比賽不可預測,增加了懸念,增強了觀賞性。這樣的推手比賽目標明確,效果顯著、精彩,有技擊性、健身性,還有娛樂性和表演性。
競賽方法和場地設計是隨著推手運動的發展而發展的,在今后的實踐中必然會更科學、更合理、更實用。
問:您認為武術推手的發展前景如何?
答:推手運動在各拳種訓練中最早的有幾百年歷史,作為散手前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階段,在運動訓練學上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符合武術技擊訓練與交手比賽的客觀規律。國家已經正式列為競賽項目的武術太極推手,是太極拳單一拳種的推手,其他拳種的習武者若要參加,只能采用太極拳技法,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據媒體報道,國家有關部門欲推廣中國武術推手競賽由單一拳種發展到各拳種都能參加的武術推手運動形式,這是武術發展的歷史必然,符合廣大習武者的心愿與要求。適應發展,國家制定各拳種均能參加的“武術推手競賽規則”勢在必行,早制定早推動早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
我們在幾十年武術的學習修煉過程中,深深感到先輩們創造的推手,既可作為訓練方法,又可作為競賽方式。因此參照國家《武術太極推手競賽規則》和《武術散手競賽規則》的體例格式,結合實踐多拳種推手的技術特點,還關注了跆拳道、泰拳、拳擊、柔道等技術特點,嘗試著設計了《武術推手競賽規則》。幾年來在一定范圍內的實踐,不論是練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少林拳等拳種流派的拳友,還是學習過跆拳道、拳擊、泰拳等技術的拳友,遵循此規則在一起練習武術推手,均能“推到一塊兒”。經過練習,拳友們感到技擊水平提高快,沒有傷害事故發生,既文明又高雅。普遍認為,若直接進入散手訓練,往往只能提高以剛克柔技能,所謂手快打手慢,力大打力小,且傷害率極高。而經過推手訓練階段,再進入散手,在具有以柔克剛、以巧破千鈞的基礎上,容易進入剛柔相濟境界,分寸感大為提高,不易出現傷害事故,符合習武健身自衛宗旨和技擊規律。
武術有的拳種自古以來就有博采諸家武術之長的優良傳統,這也是使自己成長為名門大派的原因之—。各拳種流派推手在成長發育中各有千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又都沒有達到完美,都還在發展,正說明還有“缺憾”。諸多拳種各有長短,相互學習、啟發、借鑒,可以加快發展與完善的進程。在推手的發展問題上,學武之人應具有開放的胸懷,改革的勇氣,在與時俱進中完善發展推手。“遺傳”是繼承,保持特性;“變異”是發展,增加創新,需要把握好“遺傳”與“變異”的關系。“雜交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近親聯姻”的物種退化,這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規律。囿于一門,天只有井口大。以本拳種流派的“傳統、規定”來劃地為牢,只能是阻礙自身的發展與提高。判定優劣、是否需要改進的標準是實踐?!凹儭笔且环N理想狀態,“金無足赤”,絕對的純正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沒有經過實踐的推陳出新,沒有合乎技擊規律的變化,流派就不會產生。在與各拳種流派推手的交流、借鑒與競爭中,博采眾長,自我完善,實現自身“脫胎羽化”的升華,力爭把“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的武術推手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