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都曾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各自在外發展,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不想研究他們每一步的人生腳印,而與能力相關的話題卻總也無法回避,它無論如何要我相信能力在社會上不是惟一的。
要說的是第一位朋友,該是比較聰明,反應較快、能力較強的競爭者。因為有了這些,前途是有盼頭的。不過從朋友身上找到的情形,卻沒有那么樂觀,到底是社會過于復雜了,竟不能容忍能力的充分展露。
朋友很是沮喪,命運捉弄得顯然有點過分了。總不會遇到的全都是些有眼無珠、嫉賢妒能的上司與同事吧。隨即,他又不斷地跳槽,希望今后的工作更容易開展,至少能穩定下來好好做自己的事。不過事物的發展,沒有跟隨他渴望的方向。他還是不斷地更換工作,還是逃脫不了沒多久即被辭退或者被迫離開的糟糕結局。
盡管工作非常出色,成效顯著,但他也無太大作為。于是,寫滿三張紙的信憤然飛到我的辦公桌前,逼得我只能回以安慰:
可能環境的差異,讓你走了諸多彎路。試想身處美國,該是全然不同的。或許那兒便不會讓你目前的現實再度重演……
說這些,自己也覺過于虛偽,口是心非。知道美國他是不容易去的,又何必說這些話刺他呢?這就表明他要一直處于失意和落寞中,豈不殘忍!
但想來問題的根源并不在于此。曾有人說我的這位朋友有個非常個性的愛好,就是痛打“落水狗”。自然公司在經營中,決策并不一定都對,在別人還不大清楚的時候,他能看出一些端倪,而隨后的結果往往證明他是對的,這便足以證明他的能力過人了。他把勝利的旗幟舉過了頭頂,四處飄揚,卻不給已經丟了面子的同事留一點自尊,這就使和他一起戰斗的同事們心靈上再次受到踐踏,使他們和他共事時,常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繼而轉為討厭和憤恨。很快,幾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和他合作了。這便使經理為難了,在不能炒所有人“魷魚”的情形下,只有請他自動離開而顧全大局了。
這樣看來,事物就不是孤立和片面的,它總有自身的源頭,盡管在朋友看來并不十分明朗,但事實終究要給他一個答復,便是能力無法包容一切。
提到的另一位朋友,沒有過多的聰明才智,能力平平,卻是走過了扎實的人生道路,看起來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沉穩。
在公司里,他從事守電話的工作,月薪300元。一次得到同事的訊息,表明公司面臨嚴重虧損,即將倒閉。隨后幾天的情形大致驗證了同事的說法,公司的生意清淡,而且每天都要應付來自各地的討債人員。同事們紛紛辭職離開公司,而他卻是咬牙堅持著,每天仍準時上班,把辦公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并做好電話記錄,及時匯報。
可能是因為考慮到經理為這家公司已付出了太多心血的緣故,他執意要留在公司,想像奇跡的發生。不過,最終公司還是倒閉了,員工只剩下他一個。
他繼續幫經理整理完財務,賣掉所有的辦公家具,站完了最后一班崗。經理很是感動,他覺得這樣仁至義盡的年輕人,是該有好的發展氛圍的。于是,經理千方百計為這位朋友謀求了一份好的工作,并介紹他是如何的忠誠、值得信賴。
這位朋友工作并不十分突出,卻得到上司好評。很快,他成了該公司的人事主管,待遇也比過去高出了許多。
兩份完全不同的人生簡歷,放于面前,究竟該如何取舍與判斷,這似乎并不重要。關鍵的是,它給出了相同的認識,一種對人生態度的有力詮釋,使它幾乎毫不費力地證明世上有一樣東西確實和能力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