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籌備紀念姬際可誕辰400周年的日子里,車向前多次來運城。他說:“運城市形意界作為一個群體,你們的經驗值得總結。”那就談談我們是如何練形意拳的吧。
(一)
我們在運城練的形意拳,是經李洛能—車永宏—布學寬—呂家麟—李三元—姬群才傳來的。
1975年,28歲的姬群才師父從太原回到運城,二十多年如一日口傳身授,以姬師父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形意拳群體,已發展到千余人,分布在運城市十三個縣市的許多行業之中。
我們都是業余練武的,因此十分注意處理好與單位、與家庭的關系,處理好與體育行政部門、與別的拳種、與社會各界的關系。我們以先輩師長為榜樣,堅持練武、將習武作為生活的必要組成;堅持原則,決不做任何損害祖國與人民群眾利益的事,堅持團結,正確處理武林內外的各種矛盾;堅持開放,與武林各拳種和社會各界廣為交往,堅持進步,力爭武藝和人品、知識、事業、生活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從而使武術活動成為一項對個人、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都有益的高尚的事情。
(二)
我們練武,姬師父要求首先解決為什么習武的問題,樹立明確的目的和正確的宗旨。對大多數人來說,練武不是為了賽場奪冠,也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健身,為了自衛,是一種愛好,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形式。當然我們也組隊參加比賽,那是為了在公開、公平的競賽中,比較與檢驗自己的功夫和技藝水平,為與外地武友交流學習。我們認為,習武的目的與宗旨不明確、不正確,是會使人走上邪路的。
我們雖是業余武術愛好者,但是姬師父要求相當嚴格,是當作一頂嚴肅的事業來對待的。在做人處事方面,因為武術姓武,可以技擊自衛、見義勇為,也可以用來打架斗毆、為非作歹。沒有武德的武術,會導致作惡犯罪。在練拳方面,武術的健身與自衛是一個科學的系統工程,不是只憑吃苦耐勞就可以取得成效的,武術史上,苦練不得法而傷身殞命的不止一例,久練不規范而挨打受氣的不計其數。我們的口號是:要么不練,練就練對!違背規律,走向反面,就會誤人子弟,丟掉練武的宗旨。
(三)
我們練武,姬師父主張必須保持由李洛能、車永宏、郭云深、劉奇蘭等先師所傳的形意拳的特點和優點,不論練什么套路,只要一伸手便能讓人認出是形意拳。形意拳的招法簡樸實用,老少皆宜,會站三體式,會練五行拳、十二形拳就會練形意拳了。但是,形意拳之所以是一個獨立的拳種,有它區別于其它拳種的特殊規定。
(1)形意拳的姿勢要求是: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豹頭。
(2)形意拳的每一動作,都要做到形與意合(外之形體與內之用意相一致,這樣“形意拳”才名副其實),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這些要領及姿勢要求,不僅是靜態的,體現在樁功三體式中;而且是動態的,貫穿于演練和技擊的始終。
(3)形意拳鍛煉,對人體是老少皆宜,內外兼修的。它沒有高難花樣動作,人人都能做得來;它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身體內外,全面鍛煉。
(4)形意拳的演練,要求一把一把地練,動靜相間,節奏分明,養住氣,蓄住勁,勁整力爆,不可飄浮、氣喘。
(5)形意拳的技擊風格是:先發制人,直取快攻,上步挨身,猛打硬進無遮攔。打起來有氣勢,有章法,不可慌亂,不靠偷襲。
(6)形意拳是實用科技。它的拳理,無論講健身、講練功、講技擊都是通俗易懂的,同它的拳法一樣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簡樸實用。不可相信那些不舉實例、不可操作、不能檢驗的神秘玄學,追求什么特異功能。這類人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以上這些雖然不是形意拳的全部規范,但它是形意拳的基本要求,失去它就不是形意拳了。面對形意拳練起來長拳化,講起來神秘化的傾向,姬師父特別強調,我們不反對發展,但發展是提高、進步,是形意拳特點的強化和優點的增強。如果在形意拳賽場上,老拳師也不認識練的是什么拳;在形意拳書中,大談連作者也不懂的古代儒家、佛家、道家的東西,那形意拳就走樣變味了,名存實亡了。
(四)
我們練武,姬師父經常講太谷車永宏、李復禎、布學寬時代的武林故事,特別是用李三元師爺參加革命與獻身武術的事跡,激勵門人弘揚先師們那種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努力在運城形意界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文明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武林精神和武術文化。其主要之點是:
(1)孝敬父母,這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石、底線,是習武者的起碼條件。對辛勤勞動一輩子的老年父母冷漠、嫌棄,甚至虐待,這種忘恩負義之人,什么壞事都會做出來,決不可教其習武。
(2)愛國為民,這是對習武者的政治要求,我們在任何環境中,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做一點損害祖國與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失去它,就從根本上沒有武德了。
(3)行俠仗義,這是習武者的社會責任?!奥芬姴黄揭宦暫?,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中華武林的光榮傳統,也是先師們受到社會各界民眾尊敬的原因。
(4)勤奮誠信,這是習武者做事處人的準則,懶散與奸詐是做人的大敵,那些功高藝強的先師們沒有一個是無所作為的懶人,也沒有一個是說話不算數的奸人。
(5)開拓進取,這是習武者對事業、對生活、對武術的基本態度。什么看破紅塵,中和自在,清靜無為,與世無爭,是人生失敗者的無奈哀嘆。它不符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文化傳統,也不符合競爭取勝,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如此消極心態,練武也不會成為好手。
(6)實事求是,這是習武者應有的思想作風。我們講拳史,講拳理,講拳法,都要從實際出發,有事實根據。說假話和空話是得不到真理的,反而會導致武林分裂。
由以上幾點形成了我們師徒練武的文化氛圍,它是武術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我們運城形意界,回顧過去的習武歷程,是與姬群才師父的人格力量、武藝功夫、辛勤教學訓練分不開的。我們師徒經過20多年, 形成了正派堅強的核心和團結開放的群體,不謀私,也不封閉;明確習武目的和宗旨,不走歪門邪道;保持形意拳的特點和優點,不準走樣變味;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武林精神和武術文化,不弄神秘守舊。這是我們的粗淺經驗,也是努力的方向。
以上所談,如有不妥之處,望武林同好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