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南京投資逾25億美元居外資來源之首
江蘇省南京市市長蔣宏坤6月18日在港表示,在南京引進的外資中,港資一直居于首位。截至目前,港商在寧實際投資已達25.7億美元。
他說,南京已成為中國吸引外商投資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全市現有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8000多家,外商實際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愛立信、飛利浦、西門子、巴斯夫、菲亞特等47家排名世界500強的企業在南京投資了78個項目。
作為南京第一大投資伙伴,香港在南京的投資項目已達2900個,中華煤氣、恒隆集團、新世界集團等知名港企均在南京有較大規模的投資,且多數企業取得了良好的回報。香港還是南京第五大貿易伙伴,去年兩地間的貿易額超過7億美元。
蔣宏坤表示,此次來港進行南京經濟和城市發展商機推介活動,共推出70個、總投資45.7億美元的合作項目,其中有30個項目將在推介期間簽定合作意向,其投資總額約28億美元。
據蔣宏坤介紹,南京現已為中國沿海經濟帶和長江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以及中國東部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電子、汽車、石化、鋼鐵和電力為其具有良好基礎和發展支持體系的支柱產業,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65%。
去年,南京實現GDP 15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逾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600億元,居中國10強城市之列,同比增長14%以上;進出口總額14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近77億美元,商品出口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蔣宏坤透露,未來南京將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電子資訊、汽車、鋼鐵、電力五大產業,形成世界性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總體框架。同時,加強長江岸線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建成長江流域綜合物流中心。
天津招商“兩個凡是”每小時聚斂美金百萬
“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投資領域,對社會資本全部開放;凡是對外開放的領域,都向民間資本開放。”天津在招商引資上新翻“兩個凡是”,優化環境,強化服務,投資熱潮持續走高,今年來平均每小時就有百萬美金投入到海河兩岸。
記者在連續4天的走訪中了解到,古鎮楊柳青所在的西青區,高新技術產業云集,世界500強企業大行其道,今年投資規模、增幅又居郊縣之首;走出過兩位新中國總理的市區南開,已成投資開發的熱土,今年上半年已有40多億元人民幣的項目落戶。
天津市外經貿委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市對外招商活動多、聲勢大,一系列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舉措,開始顯現政策效益,大批先期在津投資、業績不菲的企業又積極擴能增資,并吸引了一大批配套企業。1至5月,天津招商引資再創歷史新高,全市共批準利用外資項目436個,合同外資額逾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6%。按每周5個工作日計算,每天就有1200多萬美金積聚天津,相當于每小時簽約110萬美元左右。
據介紹,今年前5個月外商投資天津凸現三大特點。一是引進的大項目明顯增多,數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5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同比增長50%,合同外資增長1.3倍。從大項目的來源看,香港、日本、美國、維爾京群島屬投資大戶。二是第三產業吸引外資速度日益加快,海河綜合開發吸引大批房地產商及其相關配套產業聚集兩岸;三是外商獨資企業投資比重越來越大,占同期合同外資總額80%以上。
福州馬尾一如既往歡迎臺商投資
福州馬尾區副區長雷成才近日在接受海峽兩岸16家媒體記者的聯合采訪時示,馬尾臺商投資區將“一如既往地歡迎臺商投資,為他們熱情服務,創造良好條件”。
雷成才介紹,馬尾區與臺灣一水相連,1989年國務院在馬尾設立福州臺商投資區開始。目前共引進臺資項目210多個,總投資15億多美元,實際利用臺資近10億美元,已成為祖國大陸吸引臺商投資最多、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上世紀90年代,抓住臺灣電子信息產業升級時機,馬尾臺商投資區成功將臺灣電子信息產業移植到馬尾,以產能1800萬只CRT的華映光電為龍頭的百億電子城吸引臺灣及全球電子資訊廠商46家前來投資,將馬尾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管生產基地。此外,統一企業、大同集團等臺灣大公司也先后來區內落戶。臺商投資以大公司、大財團的技術、資本密集型項目為主是區內吸引投資的重要特點。
雷成才表示,馬尾臺商投資區良好的服務,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是吸引這些大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舉例介紹,去年夏季,水電占重要地位的福建遭遇大旱,電力供應緊張,馬尾區政府專門撥出近400萬元人民幣購買高價電然后平價提供給不少臺資企業。他說,臺商投資區管理部門還設立了一個24小時服務電話,全天候為臺商提供服務。區內很多企業履約率高、到資快、效益好、投產后迅速增加投資規模,已先后有52家企業增資,增資額達到5.2億美元。
隨著海峽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擴大,馬尾還在積極發展以促進海峽兩岸“三通”為特色的現代物流業,努力成為東南沿海的物流集散地。雷成才相信,優良的投資環境和獨特的人文地理優勢將吸引更多的臺商來此投資并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