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日前預測,今年中國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極大。中央可能不會進一步出臺更嚴厲的調控政策。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可望穩定在9.2%~9.5%之間。
宏觀政策開始起作用
樊綱在首屆浙商論壇上演講時表示,對于一季度投資增速不降反升,這很可能是這一輪投資過熱的“最后一跳”,地方政府聞得國家宏觀調控風聲,在政策叫停之前突擊上新項目,而民企也抓住最后機會加緊完成現有項目以回籠資金。如果這一判斷成立,估計今年5、6月投資增速回落的幅度將很大。這就意味著現有調控政策見效,國家應不會出臺更嚴厲的政策。
樊綱認為,這輪經濟過熱有可能實現軟著陸,一方面是因為這次政府反應比較快而且靈活;另一方面是市場機制和企業家在起作用,很多企業在自我調整,配合國家政策。
樊綱指出,今年首季GDP增速為9.8%,預計第二季度達10%以上,如下半年能實現9%,就可能實現軟著陸,全年將可望穩定在9.2%~9.5%之間。
企業要善用經濟周期
基于這一輪經濟波動的經驗教訓,樊綱建言廣大民營企業家要增強對經濟周期的判斷力和市場風險意識。他說,這幾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跨國公司對追加在華投資仍保持著嚴格的限制。他們從來不按經濟最高峰時的需求規模來設計自己的投資規模,而總是留有余地。當那些在經濟高潮時擴張過快的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而急于變現資產時,他們正好趁機廉價收購,展開自己的擴張。樊綱建議,民企一定要保持住一定量的資金流,維持住最核心項目,度過當前的低谷期,再圖大舉。
民企應增強政策游說力
對于有傳言說這次清理鋼鐵業項目主要是幾家國有鋼鐵巨頭在背后推動,樊綱表示,政策背后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確實存在,但不能說什么人操縱了國家的政策。事實情況是國有大企業對政府的游說能力比較強。民營企業應更多地通過各種政商溝通渠道,形成自己的游說力量,去積極地影響國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