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平
二度復出的鄧小平來到韶山,令接待方“拿捏”不準
1973年10月19日,一輛老式的乳白色“吉姆”牌轎車駛進了寧靜的韶山沖。轎車停穩,從車里走下一位個子不高、神采飛揚的長者。他就是剛剛被毛澤東“解放”出來、重新委任為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鄧小平是送一位重要外賓到桂林,返京路過長沙時突然決定來韶山看看的。
接到鄧小平來訪的消息,韶山方面召開了一個會議,安排鄧小平訪韶事宜。會議開得很長,意見分歧很大。圍繞以什么規格接待這位副總理發生了爭議。但是,爭論雙方都有這種感覺:無論用什么規格接待鄧小平,都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于是制定了一個“不冷不熱”的接待方針。但是,究竟“冷”到哪種程度,“熱”到哪個境界,讓這些人“拿捏”不準。好在長沙方面首先做了示范:讓鄧小平坐過了時的“吉姆”轎車訪韶。他們對鄧小平解釋說,其他車輛都已派出去了。這種車,1959年毛澤東到韶山來時坐過。此時,國產的高級“紅旗”轎車早已代替了它。平時,即使是一個軍級干部坐“紅旗”轎車也早已是司空見慣。長沙在派車方面為韶山做了暗示。
長沙方面派了一位領導陪鄧小平來韶。韶山接待辦的人以為這下子有了主心骨,凡事都可以請示他。但是,這個人只是對他們說:“你們看著辦吧,不要問我。”這話說得十分巧妙,模棱兩可,韶山接待辦仍然把握不準“不冷不熱”的尺度。
鄧小平本人是不注重這一細節的,他只知道到韶山來已經滿足了多年的愿望。他的同事、戰友如賀龍、陳毅、劉少奇等,很久以前就來過韶山了,他直到現在才有機會來這個幾十年來火紅火熱的地方,感到十分高興。他對陪同人員說:我老早就想來。1965年有這個念頭,當時太忙;1966年我想來也來不了啦。他說得很詼諧,但了解他的人都能領會到這番話的意思。鄧小平從1966年起被林彪、“四人幫”軟禁,后被下放到江西,直到1973年才被周恩來“解救”出來,重新得到毛澤東的信任。
鄧小平與毛澤東有著一種特殊的微妙關系。毛澤東說過,鄧小平是個有才干的人,“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鄧小平也很尊重毛澤東,但有時不太順毛澤東的意愿。20世紀30年代初,毛澤東在江西遭排斥時,鄧小平是站在毛澤東一邊的。“文革”期間,因為剛直,鄧小平有時會背離毛澤東的意愿,這樣就被林彪、江青一伙所利用,致使鄧小平失去毛澤東的信任。因此,鄧小平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成為“三落三起”的人物,這就難怪長沙和韶山都小心翼翼。
在毛澤東舊居,鄧小平想起了和毛澤東三兄弟一起戰斗的歲月
在一大群誠惶誠恐的人們陪同下,鄧小平來到了毛澤東故居。這里,風貌依舊,仍保持著毛澤東離開它時的原貌。從堂屋走進舊居,鄧小平看得很認真,很仔細。當走到毛澤東父母臥室時,陪同人員告訴他,墻角那張木床是原物,毛澤東就是在這張床上誕生的。鄧小平聽后笑了。在毛澤東的臥室里,鄧小平一邊看說明詞,一邊詢問毛澤東早年學習、生活的情況,并詳細詢問了韶山黨支部的建立情況。在鄧小平看來,毛澤東建立這個黨支部,是中國革命的一大創舉,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列主義的一個標志。
鄧小平隨后來到毛澤東小弟弟毛澤覃的臥室。望著毛澤覃的照片,他的神情專注而凝重。他熟悉這位身材魁梧、嗓門洪亮的青年。1933年,臨時中央推行“左”傾路線,他與毛澤覃、謝唯俊、古柏一起被誣蔑為“江西羅明路線”的代表。鄧小平還清楚地記得王明一伙是如何集中“布爾什維克的斗爭火力”對他們進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他還清楚地知道毛澤覃是如何被王明他們心懷叵測地留在江西,等待國民黨軍隊的“圍剿”的。毛澤覃就是在大兵壓境、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壯烈犧牲的。
鄧小平久久地凝視著這位犧牲時只有29歲的青年,仿佛能感覺到烈士那雙眼里流露出的悲憤與不平。他語氣悲切地對大家說:“毛澤覃是個好同志!”
毛澤東大弟弟毛澤民的臥室在舊居的盡頭。這里,窗戶靠山,房間里光線很暗。鄧小平透過昏暗的光線,仔細打量照片上的毛澤民。這是一張毛澤民在新疆工作時的照片。他正是在那兒被盛世才殺害的。這位方臉盤、厚嘴唇的漢子既憨厚老實,又精明能干。鄧小平對他有很深的印象。在江西的時候,毛澤民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很行行長,為蘇區經濟的發展、紅軍的壯大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鄧小平說:我認識毛澤民,還認識他的妻子錢希均。
從舊居出來,鄧小平又參觀了曬谷坪,看了毛家的稻田和菜地。韶山方面希望鄧小平在參觀舊居后能照張相留念,但省里來的那位領導沒有表態。也許他是擔心鄧小平再倒霉,自己會受牽連。當時,一張照片也能成為“同伙”、“集團”的罪證。這位謹慎小心的領導要韶山方面自己去詢問鄧小平,看看他是否有興致照相。一位膽大的人不好意思地走到鄧小平面前,帶著試探性的口氣問:“小平同志,您是第一次來到韶山,照不照張相啊?”沒想到,鄧小平聽了很豪爽地說:“照!怎么不照?”這樣,鄧小平唯一的一次訪問韶山才有了一張珍貴的相片。這張相片,現陳列在毛澤東紀念館,已成為歷史永遠的見證。
宴會上,鄧小平站起來致祝酒辭:“讓我們為我們黨,為毛主席干杯!”
接下來的安排是參觀毛澤東陳列館。在去陳列館的路上,鄧小平沒坐車。他喜歡散步,說這也是一種體育鍛煉。從舊居到陳列館的公路兩旁是成片的稻田。這時,晚稻已成熟了,微風吹過,陣陣稻香撲鼻而來。鄧小平走路很快。他走在前面,將陪同的人甩下一大截。
來到陳列館,鄧小平一邊吸煙,一邊參觀。當時,陳列館也同其他地方一樣,受極“左”錯誤影響很大,不能實事求是地宣傳。幾十年來,鄧小平一直受極“左”錯誤的打擊,這里是不可能陳列他過去的功績的。鄧小平是個胸懷坦蕩的人,他是不會在乎這個的,倒是主管陳列的人有點兒不好意思。鄧小平參觀完陳列館,陪同人員問他有什么指示,他說:“你們陳列的是歷史,符合歷史就行。我沒有什么指示。”
鄧小平的到來令韶山賓館也頗傷腦筋,他們不知道按什么規格準備午飯。去請示接待辦,接待辦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還是廚師有辦法,準備了兩桌飯菜,一桌是國賓級的,一桌是一般規格的。他們說,到時候上哪桌菜,要看鄧小平高興不高興:他若高興呢,就吃好的;他若不高興,則作第二手準備。
鄧小平走進松山一號小餐廳,便有人上前去“偵察”。他巧妙地問鄧小平:“你老想喝什么酒?”鄧小平隨口答道:“喝茅臺吧,我只喝茅臺。”“偵察員”很高興,立即跑進廚房吩咐上國賓級酒宴。有人感到不理解,為什么要上最高規格的?這人回答道:“這是鄧小平自己的意思。”鄧小平自然不知道這些情況。
宴會開始后,鄧小平第一個站起來向大家敬酒。他大聲地致祝酒辭:“來,讓我們為我們黨,為毛主席干杯!”69歲高齡的鄧小平興致很高,這頓飯他喝了4杯茅臺酒,吃了4個饅頭和一小碗飯。
見鄧小平情緒不錯,有人要他談談黨史方面的情況。鄧小平聽了,有些不高興起來,宴席未散,就離開了餐廳。飯后休息的時候,有人向鄧小平解釋,說陳列館想修改陳列內容,過去夸大了林彪的作用,而今他死了,叛國了,要糾正過來;去年修改了,不滿意,想請你談談看法。鄧小平聽了解釋,臉色有所好轉,但仍然不想談這方面的問題。他只是說:“都過去啦,還說什么。”
世易人非。三年以后,“文革”結束,人妖顛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之后,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深入人心并逐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81年,韶山特區撤銷,成立韶山管理局。同年,新設的管理局派人上京求見鄧小平,請求題寫舊居和紀念館的匾額。鄧小平答應下來,并幾易其稿,題寫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和“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兩塊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