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國最早出現全職太太是在20世紀40年代,豐厚的物質生活讓美國女孩在那個年代里就開始有了五彩繽紛的全職太太夢,以至于到50年代,大約有1400萬個女孩在17歲就訂了婚。可是5年后,美國的心理學家發現“全職太太憂郁癥”席卷了整個美國,毫無疑問是舒適的生活讓她們生病了。這次席卷美國的是一股風起云涌的女人走出家庭實現自我的狂潮。到了80年代,一個正常的女性如果不工作,雖然沒有人指責你,可你自己會覺得生活不對勁了。
日本——日本的全職太太是60年代出現的。當時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得不到晉升的機會。再加上孩子希望放學時媽媽總在家,所以,“全職太太”就出現了。從前的日本女性是完全不工作的,工作甚至會成為一件讓人覺得恥辱的事情,當然現在已有很多女性從家庭走向了社會。在日本,即使是做全職太太也不會讓人覺得寂寞。在日本、女性的社團活動是非常多的。一些女性社團和活動的組織者會像推銷員一樣主動登門勸人去參加,而日本的男人也很愿意他們的太太用他們的錢去做社團的事,這會使他們在自己居住的社區里很有面子。
德國——結婚生子后,一般德國女人便當起了全職主婦,之前上班的女性,公司依法為她們留職,并給予相當長的育子假,假終,媽媽們既可以選擇重返崗位,逐漸由半天班遞增到全職,也可以屆時再決定辭工。在德國,家務勞動也可以獲得一份穩定的薪水。家務勞動被納為社會工作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全職太太從事家務勞動不必擔心被人瞧不起和被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