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經濟百杰人物系列展示
永固金具創辦于1985年,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的金具行業首家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近20年的積累和發展,“永固”以超常規的速度從國內金具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浙江省電力金具行業的龍頭企業,引起社會各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如今,“永固”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設立400多個營銷網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阿聯酋、南非等地設立經營機構,產品暢銷全國并在全國200多個重點工程中得到廣泛使用。在國內同類產品市場的占有率有12%以上。公司資產也從當初的幾萬元發展到現在的注冊資產5000多萬,總資產逾1億元。
有關數據統計: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周期只有3年,而發達國家的民營企業“壽命”大多超過15年。當鄭曉超看到身邊的民營企業如走馬燈的輪換,甚至一些知名度相當高的民營企業也相繼隕落時,他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有關人士指出:中國民營企業要想尋求發展變化,其根本點在于民營企業一定要有特殊的適變機制和戰略。那么“永固”的適變機制和戰略的切入點又在哪里呢?
鄭曉超經過仔細的思考,在企業的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推出了一個個大動作。
首先是資產重組,成立規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年的創業中,鄭曉超深切地感受到溫州家族式民營企業在發展初期所發揮出的機制靈活、決策性和凝聚強等優勢,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卻恰恰成為了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阻力,出現了股東隨意性大、決策不科學、責權利不明確等現象。為此,在1999年,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四點要求,以《公司法》為準則,經浙江省有關部門批準,浙江永固金具廠經過資產重組,更名為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溫州地區為數不多的規范化股份公司,為企業下一步更好發展奠定了基礎。2001年1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企業又升格為全國無區域性股份公司。
其次是擴大生產規模。隨著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固”牌系列產品在市場上知名度不斷提高,固有生產、辦公用房已十分擁擠,不僅對經營和管理不利,而且難以突出企業規模和形象,再加上企業要進行新的技術改造,必須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安置”新引進的生產和檢測設備?;谏鲜隼碛?,鄭曉超在柳市新光工業區征地數十畝,增建了三萬多平方米的生產用房。如今,當你走進美麗而現代化的廠區,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鄭曉超在公司的產品經營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抓住機遇,有計劃、有選擇、穩妥地進行資本輸出,先后完成了對硅橡膠公司、瑪鐵公司、鍛壓公司、熱鍍鋅公司、尼龍扎帶公司、熔斷器公司、絕緣子公司、電纜分支箱公司等的控股及參股投資,并建立母子公司體制。
完善建全法人治理結構,公司建立“三會一定”并明確規定了其職權范圍以后,為進一步實施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加快企業制度的深層次改革步伐,鄭曉超在2001年就聘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職務至今。
鄭曉超的另一個大動作是進行技術創新。他深知,現代的市場競爭就是知識的競爭、科技的競爭。為積極服務國家“兩網”改造,鄭曉超堅持走以科技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道路。投資千萬巨資,建立了檢測中心,并從法國引進了先進的橡膠注射機生產流水線,大大提高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最近三年中用于技術改造的資金已達三千多萬元。與此同時,他相繼高薪聘請了一批科技人才,開發出了一個個科技新產品,使產品品種更齊全,結構更趨合理。如今,架空絕緣金具、變電金具、線路金具、電纜熱縮附件、硅橡膠預制式電纜附件、硅橡膠可分離連接終端、電纜分支箱、氧化鋅避雷器、施工工具等產品成為電力市場的“硬通貨”,多次在國內外企業高手云集的招投標中勝出,把電力金具行業大部分的國企老大們遠遠拋在了后面。
隨著企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加強和生產成本的相對降低,鄭曉超運籌帷幄,進行了營銷的全面創新,推出了“按額定價,超額獎勵,上不封頂”等舉措,大大提高了營銷人員和代理機構的積極性,使企業發展邁上了快車道。
鄭曉超有一句人生格言,那就是“沒有超越,就沒有發展。”為使企業邁上新的臺階,為了祖國電力事業的發展,鄭曉超正在用他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來搶抓機遇,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