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真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無論是用大海碗喝大碗茶,還是用小茶盅喝工夫茶,其消乏解渴,稱心愜意大致上是相同的。然而,大碗飲與小盅品,是人的兩種不同的生活需要,也是兩種不同的飲茶文化層次?“飲”與“品”雖一字之差,卻是生活質量與生活品位的分水嶺。由飲而品,解渴的生理需要就升華為品嘗的精神享受。品茶講究飲茶的方法,飲茶的環境和茶具的選用。
茶有語,器有法。茶圣陸羽提出了制作茶具的四條“章法”:“因地制宜”、“持久耐用”、“益于茶味、不泄茶香”、“雅而不麗”。宜興的紫砂茶具完全符合這四條標準,最能保持茶的色、香。味。泡茶前準備一套集沏茶良器與欣賞佳品于一身的紫砂茶具,沏上香茗,一邊看著“甌中雪濤生珠璣”,一邊細品茶具上銘文刻畫的意境,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油然而生。寒夜客來之際,親朋歡聚之時,“一杯香茗,可沁詩脾”,引起許多綿思遐想、文情詩韻,幾杯茶罷,涼生兩腋,那真是“乘此清風欲歸去”了。
紫砂茶具是紫砂器中的大類,由紫砂茶壺、紫砂茶杯、紫砂茶罐、紫砂茶勺、紫砂茶海等組成,造型簡練大方,色澤淳樸古雅,不僅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而且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的特殊功能。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澤就越加光潤古雅,泡出來的茶也越加醇郁芳馨,甚至空壺內注入沸水都會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所以,寸柄之壺,盈握之杯,往往被人們珍同拱璧,貴如珠玉?!笆篱g茶具稱為首”的贊句,說出了人們對紫砂茶具的高度評價。
茶具中最早出現的是紫砂茶壺,隨后才有紫砂茶杯和其他紫砂茶器。明代的紫砂茶杯非常少見。到了清代后期和民國時期,紫砂茶杯才開始流行起來。紫砂茶杯一般與紫砂茶壺配套行世,其形狀常與壺的形狀相一致。至于單行的紫砂茶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一般器皿狀,方、圓等形狀都有,一般都是大口圈足執耳;另一種是作花枝果狀,即以折枝為把,以花果為杯。筆者收藏了一些民國時期的紫砂茶杯,并把這些紫砂茶杯分為名家制作、名家制工和名店出品三類:
一、名家制作
名藝人的手制作品,不僅講究造型的完整,而且特別講究制作過程中的工藝質量,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四個要素。形,即造形,指作品的外輪廓,要交待清楚線條的緩沖過渡,明暗轉折;神,即神韻,通過具體形象所表達出來的生動的精神;氣,即氣質,紫砂陶藝所表現的深遠的意境;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紫砂藝人由于各人個性不同,掌握制作工藝的側重點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留下了千姿百態的傳世作品。

1、葵式杯 底款為篆書方印“純耿”。吳純耿,宜興紫砂界老前輩,名列顧景舟等七位老藝人之后。他的“扁菱花壺”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2、臥足杯 底款為篆書方印“正限”。范正根,宜興紫砂界老前輩,名列顧景舟等七位老人之后,他有作品“報春壺”行世。
3、四方杯 整個杯子以紫砂為胎骨,周身施滿天藍色的彩釉,這種彩釉,稱為“爐均”。底款為篆書方印“富東”。富東,民國時紫砂藝人。
4、仰鐘式杯 底款為篆書長方形印“錦范”。錦范,民國時期紫砂藝人。
5、花辦式杯 杯身用五個橢圓形來表示花辦,底足為花蕊形,中間為篆書圓印“鼎泰”。鼎泰,民國時期紫砂藝人。
6、六方瓜棱式杯 杯身為六方形,六條棱像瓜棱一樣凸現,底款為篆書方印“伯壽”。伯壽,民國時紫砂藝人。
二、名家刻工
陶刻裝飾俗稱“刻字”,藝人們用鋒利的鋼刀在泥坯上刻畫出文字和圖形,然后裝套燒成。這是匯集器形、文字、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的獨特的裝飾手法,可使紫砂器在淳樸中見妍美。陶刻的裝飾藝術主要由“刀”來體現,用刀的快慢、浮沉、寬窄、利鈍,顯示不同的效果。陶刻藝術不應是將書法、繪畫作品在紫砂陶上簡單地照搬,而是要根據紫砂器的可飾面進行再創作,使陶刻裝飾與紫砂的藝術風格和諧統一。民國時期,紫砂器上的陶刻裝飾由專職的陶刻藝人鐫刻,署名以筆名居多,名家鐫刻紫砂器,講究布局,筆法老辣,技藝嫻熟。一件紫砂茶杯,經名家刻上一書一畫,便能“字隨杯傳,杯隨字貴”了。

1、束腰罐式杯在方寸之間刻畫一山水小品,生動傳神,精致細膩,側面的刻款為“陽羨淦庭刻”,無底款。任淦庭,著名的陶刻藝術家,是宜興紫砂界七位老藝人之一。他的陶刻藝術,刀鋒靈秀,筆力遒勁,鐵畫銀鉤。
2、束腰罐式杯正面刻“香沁詩脾,巖如刻”,背面刻一束桃花,底款為篆書方印“星辰”。巖如,民國時期著名的陶刻藝人。
3、直筒式杯正面刻“詩清只為飲茶多,泉石刻”,背面刻一束菊花,底款為篆書圓印“小龍”。泉石,民國時期著名的陶刻藝人。
4、鼓墩式杯正面刻“雅可傳杯”,背面刻“官特主人刻”,無底款。官特主人,民國時期著名陶刻藝人。
5、四方抽角杯正面刻山水小品,背面刻“辛酉秋月仁石刻”,底款為楷書方印“梅鳳林造”。仁石,民國時期著名陶刻藝人。
6、墩碗式杯 正面刻行書“從來佳茗似佳人東坡句”,背面刻一幅山水小品,落款為“友石刻”,底款為圓形楷書印“明元監造”。友石,民國時期著名陶刻藝人。
三、名店出品
民國時期,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民族資本經濟得到一定發展,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一帶,商貿發達,文化藝術有了適當的發展環境而顯現生機,尤其是上海,收藏風氣盛行,紫砂的需求亦日趨旺盛。上世紀20至30年代,上海的一批工商業家和宜興的實業界人士,在宜興、上海、無錫、天津和杭州等城市開沒專營紫砂陶器的商店,其中有代表性的商店是:吳德盛陶器公司、鐵畫軒陶器公司、陳鼎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等。這些紫砂生產商家把當時著名的紫砂藝人招攬至公司內,專門從事仿古制作,潛心仿制前代高手的作品,通過仿制,開闊了藝人的眼界,提高了藝人的工藝水平。因此,這些名店出品的紫砂器品質優良,值得收藏。
1、直筒式杯 杯子用白泥制成,杯身上用本色泥料堆畫了一幅山水畫:樹枝在風中搖曳,山石裸露,湖面寬闊,山腳下有一個小亭,兩座小山之間有一座小橋相連,一位漁夫在湖中駕著小舟。整幅泥繪深淺層次分明。底款為篆書圓印“陳鼎和造”。陳鼎和即陳鼎和陶器公司,經理為陳元明。
2、墩碗式杯 整個杯身刻著一首唐代詩人張繼的七絕“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钡卓顬榭瑫接 瓣惗驮臁薄?/p>
3、菱花式杯 正面刻山水小品,背面為“辛酉秋玉屏刻”,底款為篆書圓印“鐵畫軒”。玉屏即鐵畫軒陶器公司經理戴國寶。
4、六方杯 六個面均有刻字,依次為“建平”、“鐵畫軒”、“大吉羊”,“公永用”,“蓮生筆”、“古善刻”,底款為篆書圓印“鐵畫軒”。蓮生即鐵畫軒陶器公司第二任經理戴相明,戴國寶之子。
5、菱花式杯 正面刻一束蘭花,背面刻“辛未冬月肢陶刻”,底款為楷書方印“吳德盛制”。吳德盛即吳德盛陶器公司,肢陶即吳德盛陶器公司經理吳漢文。
6、束腰罐式杯 正面刻“飲和肢陶仿古并作”,背面刻一束牡丹,底款為“金鼎商標”。金鼎商標是吳德盛公司的注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