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向把臺灣當作一顆棋子,早期用來圍堵共產(chǎn)主義,近期用來鉗制中國的崛起或當作要求中國配合的籌碼。而臺灣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都曲意奉承老美,與祖國大陸作對,不僅丟盡了臺灣人的臉,更損害了全體中國人的利益。
美國愛打不打的一張牌
美國滿嘴自由民主,但一切考量全以美國利益為主。比如把一個文明古國伊拉克徹底摧毀,表面的理由是反恐或是建立民主制度,實際就是搶奪石油,毫不掩飾。在臺灣問題方面,不同的美國總統(tǒng)或許做法有些不同,但本質(zhì)上是不變的。
尼克松是美國著名的反共保守政客,結果是他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還與中國總理周恩來簽下關系正常化的《上海公報》。卡特在競選期間強烈抨擊中國的人權紀錄,結果與中國建交的人是他。里根反共立場堅定,但上任后不久便與中國簽下限制對臺軍售的《八·一七公報》。他的繼任老布什,曾任美駐京辦事處主任,對華態(tài)度最為友善,后來卻為了拯救衰退的經(jīng)濟,不惜破壞《八·一七公報》,擴大對臺軍售。克林頓在州長任內(nèi)數(shù)度訪臺,競選總統(tǒng)時嚴詞抨擊大陸,當選后卻與中國建立最友好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還發(fā)表了反對臺獨的“三不”政策。不懂外交的小布什上臺后,立即將中國從伙伴關系轉(zhuǎn)為競爭對手,并誓言不惜一切保衛(wèi)臺灣,結果基于現(xiàn)實政治考量,在溫家寶總理面前訓斥臺灣領導人,將美國對臺關系從最好拉到最低,逼得臺灣駐美代表程健人遞出辭呈。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說著同一件事,那就是美國絕不會因為臺灣的需要而保護臺灣,或為了臺灣而與中國大陸,一決殊死之戰(zhàn)。臺灣只是美國的—個棋子。作用就是“將”大陸一軍。也就是說,除了經(jīng)貿(mào)往來,臺灣在對美關系上并無自主性,美國如何對待臺灣全視美國與大陸關系處于何種狀態(tài)而定。說得更直白些,美國其實只有“中國政策”,并無“對臺政策”;美國所謂的“對臺政策”就是用來對付中國的。
現(xiàn)在一般提到美國的對臺政策就拿出《與臺灣關系法》,但是盡管《與臺灣關系法》洋洋灑灑訂了18條美國與臺灣的關系,在實際執(zhí)行時,還是繞著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系轉(zhuǎn)。也就是說,美國要對中國強硬時,便擴大解釋和執(zhí)行該法;要與中國修好時,便忽略該法。美國與臺灣的關系從來就不曾脫離中國這個因素而單獨存在與發(fā)展的。
美國官方在回答有關對華政策的問題時,都是說“美國以三個公報和《與臺灣關系法》為基礎,支持兩岸和平解決爭端,并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xiàn)狀。”其實,美國是利用軍售加強臺灣與大陸談判的實力,延長兩岸的分裂現(xiàn)狀。少了臺灣這張牌,美國與大陸的角力會更吃力。因此美國絕不可能真心希望兩岸的和談有結果。但如果臺灣的分離主義走過頭,超出美國允許的范圍,那就不見得對美有利,美國也會毫不客氣地阻止。陳水扁搞“公投”引起美國的反彈就是最佳之例。
“臺灣就是要抱美國的大腿”
陳水扁的大將,“總統(tǒng)府秘書長”邱義仁曾毫不諱言地說,臺灣就是要抱美國的大腿。他的意思是,無論美國怎么對待臺灣,臺灣就是要把臉貼上去。而美國也差不多就站在這種居高臨下的位置,對臺灣事務指指點點:高興時捧你兩句,不需要的時候罵兩聲。就像布什總統(tǒng)最近當著溫家寶總理訓斥臺灣領導人,陳水扁連回個嘴都不敢。這就是臺灣與美國關系的現(xiàn)實。
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后,臺灣派駐美國的代表與人員便不可進入白宮和國務院,甚至國會的全院會議亦不得旁聽,足可說明臺灣在美國官方眼中的地位。美國對臺灣的態(tài)度,在兩蔣時期因為兩人還知自重,美尚考慮給予一定規(guī)格的尊重。但自李登輝露出“臺獨”的真面目后,臺當局對美國極盡低聲下氣、踐踏外交自尊之能事,還重金聘用公關公司游說美國政府和議員,再加以數(shù)千億元的軍事采購誘惑美軍火產(chǎn)業(yè),使得美中臺的三角關系生變。老美一面享受臺灣無止境的利益輸送,對臺灣予取予求,另一面以此要挾大陸在國際事務和雙邊貿(mào)易上配合,否則便公開或暗助臺獨勢力,嚴重戕害中華民族的利益。
由于李陳兩人曲意奉承美國,使得臺灣在美國的地位大幅跌落。過去美國即使想干涉島內(nèi)事務,還有所顧忌,多半私下表達,鮮少公諸媒體。但近幾年,臺灣一有事,美方便公開派人前往了解,聽取簡報,一副主權國前來殖民地的架勢,而李陳兩人還每每隆重接待。
比如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發(fā)表“兩國論”后,美國即派美在臺協(xié)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公開前來了解狀況。之后,李登輝攜同文武百官還盛裝陪著穿了條短褲的他打球,簡直丟盡了臺灣人的臉。更不可思議的是,現(xiàn)任美駐臺代表包道格過生日,陳水扁竟帶著重要幕僚前去吃飯祝賀,自貶身價討好美國大哥到這種程度。還有,當時美國在臺協(xié)會理事主席夏馨訪臺,竟然被像英國女王似地接待,難怪她口不擇言胡亂解釋美國政策,最后被美國務院下令閉嘴。
不過李陳這種自動降級、破壞成規(guī)的做法,確實見到一時的“成效”,如李登輝1996年順利訪美,陳水扁2003年在紐約公開與臺灣僑民握手。但當真正觸及中美關系中的美國利益時,這套伎倆根本不管用。克林頓還是將李登輝定調(diào)為不受歡迎的“麻煩制造者”,小布什在全球記者面前訓斥了陳水扁。李陳這幫人口口聲聲愛臺灣,其實丟盡了臺灣人的瞼,最終更斷送了臺灣人和平安寧的生活。
總之,不管李陳兩位臺灣領導人曾經(jīng)想怎么玩這盤棋,結局都是被美國耍了,還損害了全體中國人的利益——因為說到底,真正在對弈的始終只有中美兩個巨人,而臺灣是其中的一顆棋子。未來的臺灣只有借著新領導班底的成立,改進兩岸關系,帶動新氣象和新做法,否則必然自取其辱或成為被吃掉的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