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陌生人忽然在你面前掏出手電筒似的東西,你可得當心,有可能那就是一枚核武器。這并非是科幻電影里的情景,很可能在未來幾年里就會變成現實。
自上世紀末有核國家簽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以后,核武器對人類威脅的陰影并沒有消失,新型的第四代核武器一直在孕育中。
據英國媒體近期披露,前不久,英國集中數十名物理學家,在倫敦西部的原子武器研究基地秘密進行“小型核武器”相關研究。有專家認為,這標志英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又一個發展低當量、小型戰術核武器的國家,這無疑使人類向可怕的“核門檻”又邁進了一步。
目前已經研究成功的小型核武器主要有:核炮彈、核地雷等。未來的小型核武器會更小。小到什么程度?打個比方說,未來小型化核武器像手電筒、手榴彈一般大小,可裝在人的口袋里。
“干凈”殺傷力
普通核武器使用時,不僅殺傷人員而且對周圍建筑物、工廠設備等破壞范圍也很大,其放射性沾染還使人員不能迅速進入被炸地區,因此,不利于軍事行動。
但小型核武器卻克服了上述缺點。比如中子彈,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強輻射、低當量和附帶殺傷小。
可以說,中子彈是一種比較“干凈”的核武器。中子彈爆炸放射出的大量高能中子,可以穿透30厘米的鋼板,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透坦克裝甲、掩體和磚墻等,殺傷其中的人員而不破壞其他設施。
例如,當量為1000噸的中子彈,可以使200米范圍內的任何生命死亡,在800米—1000米內的人員,如不遮蔽,就會在5分鐘內失去活力,在一兩天內死亡。
可這樣的一顆中子彈,對周圍物體的破壞半徑只有200—300米。如果適當增加爆炸高度,在核輻射殺傷牛徑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還可以減少對建筑物的破壞半徑。
中子彈在爆炸時的放射性沾染較輕,經過較短的時間,部隊就可進入爆炸地區,這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美國:熱衷小型核武器
小型核武器的實戰化,無疑與美軍有關。美國的一個“有力”的借口就是反恐。
“9·11”事件后,美國把恐怖組織和所謂“無賴國家”作為重點打擊目標。美國政府官員不止一次公開聲稱,由于美國沒有找到有效的武力解決辦法,無法完全清剿“基地”組織,因此,只有借助于小型核武器。
為此,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公布了一個名為《未來戰略打擊力量》的報告,公開建議美國政府使用小型核武器,對“無賴國家一以及本·拉登等進行有效打擊。
這個報告說:“目前所設想的核武器項目主要是改進目前的核武庫,這不會滿足國家未來的防務需要。我們需要那些造成更小附帶毀傷的核武器。”顯然,報告認為,美國需要更具精確性、放射性更低、并能深入地面打擊硬目標的核武器。
2002年,美國推出了《核態勢評估報告》,這是其核政策發生重大轉變的標志。這個報告不僅提出核武器應在美國戰略中扮演新角色的構想,而且強調要在某些情況下,使用核武器來對付他們眼中的“無賴國家”。2003年,美參議院通過了取消研發小型核武器的禁令。
在布什第一任期內,美國國會已批準2100萬美元資金,用于研發包括小型核武器在內的新型核武器。包括能打擊深層地下目標的小型核武器,可用來對付敵對國家地下戰略目標。同時,由于核武器研制方向的變化,布什政府已“非常認真”地重新考慮其總體核戰略,準備出臺新的全球核戰略。
國際觀察家預測,布什有可能在第二任期內下令恢復核試驗。這也就是說,核威懾有可能重新籠罩全球。在美國某些鷹派看來,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核力量已不足以滿足美國的安全需要,核武器已纖,不僅是有用的威懾力量,而是與坦克、戰斗機、巡洋艦一樣,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軍事工具。因此,美軍必須研制和裝備新式的小型核武器,以保持在全球的絕對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