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著名華裔作家哈金以其小說《戰爭垃圾》再度獲得美國筆會/福克納文學獎。
來自中國東北的哈金在國內讀完英語本科和碩士之后,他又繼續留學美國攻讀英語文學的博士學位。幾經生活的艱難和創作的挫折,隨著其長篇小說《等待》獲得1999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哈金于是成為繼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湯婷婷之后又一獲得同類大獎的華裔作家,同時他也因此步入美國主流文學行列。
迄今為止,哈金出版作品包括:詩集《于無聲處》、《面對陰影》、《殘骸》,短篇小說集《辭海》、《紅旗下》、《新郎》,長篇小說《池塘里》、《等待》、《戰爭垃圾》。這些作品多獲美國文學界重要獎項,其中《紅旗下》獲1996年福蘭諾芮·奧康納獎,《辭海》獲1997年度筆會/海明威文學獎,《等待》獲199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和2000年度美國筆會/福克納文學獎,《戰爭垃圾》在相繼入選《紐約時報》2004年年度好書和2005年度環太平洋桐山文學獎決定名單以后,現在又再度獲得2005年度筆會/福克納文學獎。可以說,哈金是世紀之交美國文壇冒出來的少有的獲獎專業戶,頗具國際文學聲望。
好運不斷并最終榮獲本次大獎的小說《戰爭垃圾》以朝鮮戰爭為背景,通過回憶錄的方式,描寫了主人公于遠從隨志愿軍入朝參戰,到受傷被俘以及戰后回國的一系列生活遭遇,揭示了一位志愿軍戰俘的獨特生活命運。由于中美之間關于朝鮮戰爭的復雜關系及近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并出現的虐囚事件,《戰爭垃圾》在美國歷史現實的語境中備受青睞有其獨特性。當然,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哈金獨具慧眼的選材角度。評委大衛·安東尼·達拉謨在評價該小說時指出:“在走向哈金簡潔文字之旅的終點之際,我對《戰爭垃圾》充滿敬畏:小說蘊涵政治與個人之間巨大沖突的痛苦,它糾結著悲苦與清醒相間的情感矛盾,在從上世紀幾乎為人所遺忘的朝鮮戰爭到反映美國草根家庭生活的動畫劇《辛普森》所揭示的當代美國,小說在其深廣上延伸以致完滿。”
筆會/福克納獎乃美國重要文學大獎,自1981年開始頒獎以來,歷屆獲獎主包括美國主流文學諸多大家,如托拜厄斯·沃爾夫、彼得·泰勒、菲利普·羅斯、約翰·厄普代克等。今年恰逢該獎25周年紀念,據悉,筆會/福克納文學獎周年紀念暨頒獎典禮于5月14日在華盛頓的福爾杰·莎士比亞圖書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