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蔥蔥的筍竹重重疊疊,綿延成林,“重慶菜籃子”潼南縣又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綠色風景——
黃化吉的大生意
黃化吉原是潼南縣太安鎮個體戶,長期經營副食和雜貨生意,收入不低。2003年,太安鎮開始種筍竹,鎮領導有心培植幾個大戶,他們相中了黃化吉,主動登門拜訪,動員他做栽筍竹這樁大買賣。
“咋個栽法?”黃不知道這個玩意兒,鎮領導便詳細講解,并送給他一疊厚厚的資料。
他沒有當場表態。在接下來的3天時間里,他把這疊資料讀了又讀,到縣城走了一趟又一趟。第4天早上,他走進鎮黨委書記的辦公室:“栽!”
鎮上很快協助他租了50畝地,同時從縣上請來技術人員,對他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這年6月,他栽下了50畝筍竹。當年11月,他找到鎮領導:“再幫我協調協調,再租70畝地。”
現在,他的120畝筍竹,青翠嫩綠,枝繁葉茂。
“這些筍竹已進入盛產期,預計今年可產筍竹200噸,總收入100萬元。”他帶著幾分得意,意味深長地告訴家人,“這才是大生意喲!”
劉長清轉行
2003年5月的一天上午,民營企業潼南長清球墨鑄鐵廠廠長劉長清辦公室的門被推開,走進一個瘦高個子的客人,他就是潼南縣委書記魏壽明。
當時,潼南的筍竹已有5萬畝,不久將進入盛產期,建立龍頭企業搞深加工,做大做強筍竹產業,已迫在眉睫。魏書記上門誠摯地邀請他加盟。劉長清被縣領導的誠意深深感動了。經過市場調查,他決定投資建筍竹加工廠。
在縣里的大力支持下,劉長清打算收購已倒閉的天府食品公司廠房作為加工車間,但他又有些猶豫:一旦收購啟動,就將面臨原料、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一系列挑戰和困難。
寧光賢縣長主動找上門:“有什么困難盡管提,有什么問題我們會協調解決。”寧光賢擱置了繁忙的事務,和劉長清一道,一遍一遍地往重慶主城區跑,辦理有關手續,聘請專家教授,經過短短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技術攻關等工作。
2004年6月,公司準備投產運行,但又面臨資金短缺,這時,書記、縣長又來到劉長清的身邊,為他協調貸款300萬元,使公司得以順利投產。
“現在我對筍竹加工充滿信心,力爭通過兩三年的努力,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筍竹加工廠。”劉長清由衷地說。
“竹林局長”田丹奇
潼南縣林業局局長田丹奇“竹林局長”的“帽子”是群眾給他戴上的。
2003年3月,剛當上縣林業局長的他為了解全縣筍竹發展情況,在10多天里走了500多里路,拜訪了400多戶農家。
要推動筍竹產業快速發展,身為局長,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是不行的。田丹奇專程到四川農業大學,向竹類專家江心教授請教。江教授事務繁忙,田丹奇前后跑了6次,才見到他。江教授為他“六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不僅向他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而且主動到潼南指導技術培訓,擔任潼南筍竹生產技術顧問。
田丹奇的工作地點除了辦公室就是筍竹林。今年1月,梓潼鎮新生村付洪發等5戶筍竹種植戶出現了技術難題,打電話向田丹奇求教,正在參加父親壽宴的他,毫不遲疑地辭別老父親和親朋好友,帶上技術人員趕了過去。
…………
自2002年實施筍竹產業化工程以來,潼南縣已栽植筍竹7萬畝,去年產鮮筍5000噸,加工鮮筍3900噸,帶動種筍農民每畝增加純收入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