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縫,是木工的一種手藝,意思是連一條細縫也要清理得干干凈凈,清爽利落。城口縣修齊高望工商所的田錫炳,就被一些個體戶取了個綽號叫“田清縫”。
事情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工商部門擴充基層工商隊伍,時任城口縣黃安鄉黨委書記的田錫炳被調到高望工商所工作。他很快完成了角色轉變,不久便擔任工商所所長,負責高望片區六鄉一鎮的市場監管工作。
有一年的春節前,田錫炳帶領工商所的同志對轄區內的經營戶進行專項檢查。當檢查組來到田錫炳堂妹開的副食門市旁時,為了避嫌,同事們勸他留在車上,由同事們出面檢查。沒想到從田某店里查出了超過保質期的31瓶麥乳精和20瓶水果罐頭,按規定應予沒收。田某自恃堂兄是所長,不準檢查人員搬走過期食品。聽到爭吵聲,田錫炳立即下車來到店里,問明情況后,對田某說:“你把過期食品賣給群眾,出了事,是你負責還是我負責?”望著堂兄,田某眼含淚花,幫著把過期食品搬上了車。
高望盛產中藥材,土特產品豐富。每年年尾,外地客商都會將外地商品運進,將本地土特產品運出。田錫炳經常要求職工:“一是一,二是二。不論是本地還是外地的經營者,只要是合法經營,我們就要支持、保護。”一次,一外地客商運進一車大米在高望場鎮販賣,本地個體戶認為影響了他們的生意,與這個外地客商發生了沖突。眼看外地客商要吃虧,田所長立即把客商藏到自己家中,并緊急向縣局匯報,同時耐心地做本地經營戶的工作。第二天,老田又親自把這名外地客商送到縣城。這位外地客商感激地說:“工商所得罪本地人,保護外地人,這樣的事情我還從未遇到過。”
東安鄉的老個體戶,現在在縣城從事啤酒批發生意的羅茂友說:“我與田所長打交道10多年了,他這人一是一,二是二,從不與個體戶搞‘歪歪經’。”他說,田所長會抽煙,我們老熟人碰到了或到所里辦事,給他敬一支煙,不論好孬他一般都會接,但你若順手給他一包煙,他絕不會收,還說“性質變了!”有一個生意客到高望販運核桃、板栗,那人一到高望就找田所長套近乎,說自己是縣上某書記的親侄兒,要田所長手下留情。田錫炳笑著說:“我按法規收費,又不多收你一分錢,書記知道了可能不會批評我喲?”生意客悻悻而去,在背后罵田所長“不開竅”。
對違法經營行為決不手軟,老田對依法經營的個體戶,則關愛有加。
渭河鄉東升村1組的顧大權,因犯案被判刑7年,他的妻子在家中開商店,經濟拮據。田錫炳知道后,馬上向縣局匯報,最后局里決定減免顧大權家的工商管理費。在一次洪災中,個體戶葉勝忠的釀酒作坊被沖毀,老田聞訊立即趕到葉勝忠家,并從所里自有資金中擠出了3000元,支持他重建釀酒作坊……自從田錫炳當所長后,修齊高望工商所多了一條規矩,只要哪家個體戶有困難,工商所就會派人去問寒問暖。
2001年12月11日上午,田錫炳正帶領職工下鄉開展市場大檢查,突然感到胸腹部疼痛。他以為又是胃病發了,強忍巨痛,堅持搞完了檢查才回家。當晚,老田的妻子看他痛得睡不著覺,第二天一大早,好說歹說勸他到縣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把老田的親人、同事驚呆了——食道癌,癌細胞已擴散!
縣工商局領導和田錫炳的親人立即四處籌措資金,6天后,將田錫炳送到萬州三峽醫院治療。田錫炳以堅強的意志與病魔抗爭,終于在與死神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病情稍得到控制,老田就說:“我一輩子忙慣了,躺在床上悶得慌,不如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樣更充實些!”2002年8月,田錫炳又撲到了日夜思念的工作崗位上。
2003年初,基層工商所實行改革,縣工商局將原高望、修齊兩個工商所合署辦公。田錫炳除擔任黨支部書記外,還帶著一名年輕人,主動承擔了原高望片區的工商監管工作。他說:“活一天就應好好干一天,不能白拿國家的工資!”
而今,“田清縫”還是那樣不開竅,但給他起綽號的個體戶們叫起“田清縫”時,早已沒有了當年埋怨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種對老田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