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梁平縣虎城鎮陳家村黨支部書記羅吉輝到了縣城,多年沒進城的他,感慨眼前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在寬敞的大路上,當了20多年村干部的他信心倍增:“一定要讓陳家村也變個樣!”然而,羅吉輝在外務工的兒子卻“開導”他說:“你辛苦幾十年,退下來后有啥子想頭啊?不如趁現在還做得動,出去找點錢。”
老羅尋思了很久,村里89歲的老黨員沈成福,從村干部位置退下后,就陷入了窘困之中,每年2.4元的黨費,還要靠挖“側耳根”賣錢來交納。
“政治上沒奔頭,經濟上沒搞頭,人老了沒想頭。”這成了和老羅一樣的村干部的一塊心病。
去年底,村級班子換屆,老羅找到鎮領導:“我不想干了,兒子叫我出去幫人看倉庫,每月有500元呢。”事與愿違,他又一次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當選那晚,走上自己付出不少心血的那條尚未完工的公路,老羅百感交集:“修好這條路看來問題不大,但我的后路呢?”
今年的春天來得早。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梁平縣委決定把解決村干部“退無所享、老無所養”問題,作為“邊學邊查、邊查邊改”的大事。經過征求意見、調研論證,醞釀了半年多的《梁平縣農村村干部社會養老保險辦法(試行)》終于在3月1日出臺,這個《辦法》在全國開創了“縣級財政統籌,三方按比例出資,個人賬戶管理”的村干部社會養老保險的先河。
《辦法》規定,村干部的保費由縣、鄉鎮財政和個人按照一定比例共同負擔,連任的可連續投保并連續享受縣、鄉鎮財政的保費補助。本屆村干部參與養老保險的基數為每人5000元,其中縣財政補助2000元,鄉鎮財政補助1500元,村干部個人繳納1500元。參保后,村干部到法定退休年齡(男年滿60歲、女年滿55歲),按月領取養老金,參保對象死亡后,可一次性發給一筆喪葬補助費。在領取養老金保證期內死亡且個人繳費又有余額的,在個人繳費本息中扣除已領取的養老金后,剩余本息由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繼承。
在陳家村公路工地上,羅吉輝從鎮黨委書記鄧平壽口中得知了這個消息,明白了村干部養老保險的具體政策。他使勁掄了幾下鋤頭:“這下好了!我已經58歲,過兩年,自己60歲的時候,就可以每月領50元的養老金,夠了!組織上想得這么周到,我就得干出樣子來!”
修完村主干道,羅吉輝又帶領大伙兒籌劃修建村里的另一條公路。他說:“我要讓陳家村每個組都通上水泥路。”
今年春節后的一天,虎城鎮水口村村委會主任孟邦謙收拾行囊準備外出打工。鎮黨委書記、鎮長把他堵在路上:“你就忍心丟下沒有整完的事?”他低頭看看腳下的公路,這是自己帶領村民們修的,他曾答應村民,讓每個村民小組都通上水泥路,但苦于家庭收入少,只得外出掙幾個“養老錢”。
“現在我不出去了,一門心思跟大家一起修路。”參加養老保險后,孟邦謙終于回心轉意。
村干部養老保險機制的建立,不僅調動了在任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還增強了村干部職位的吸引力。
虎城鎮楚家村文書袁紅旗,今年26歲,是全縣最年輕的村干部。如果他連續任職到60歲,按照現有標準,退休后每月可領取969元。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修建楚家村村級公路的工地上。“只要群眾信任我,我會努力一直干下去。”他說,“現在,村干部的后顧之憂解決了,想當村干部的人肯定會多起來,這對我既是壓力,又是動力。”
在修建村級公路的工地上,虎城鎮永和村村民張小全格外賣力。“下一屆,我也要參加村干部競選!”他說,“我會通過努力,讓大家信任我,投我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