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茉莉花、太極拳……2004年8月30日,燃燒了17天的第28屆奧運會圣火,在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漸漸熄滅,由張藝謀導演的8分鐘節目,點燃了全世界對北京奧運的憧憬。現場氣氛在中國魅力的沖擊下,又一次達到高潮。在展現中國魅力的舞者中間,有一個25歲的重慶女孩王琳。
對王琳這個名字,也許很多人不熟悉;但對于北京奧運宣傳片開篇那段紅綢舞,也許很多人都印象深刻。那位舞紅綢的姑娘,就是中國歌舞團舞蹈隊演員、共產黨員王琳。
“今晚的臉叫‘中國’”
2004年7月的一天。王琳一切如常早早地去了練功房。練功快結束時,舞蹈隊隊長突然通知她交照片,辦護照用。“難道……”王琳有些不敢相信。4天前,為了雅典奧運會閉幕式那場體現中國魅力的8分鐘壓軸表演,團里十幾個演員在表演總導演張藝謀和執行導演、中國歌舞團團長陳維亞的面前“過”了一遍。雖然自己在團里是主要演員,且已經在北京奧運宣傳片里表演了一段紅綢舞,但王琳還是不敢奢望能到雅典去。后來得知,團里選中的演員是四男四女,她就是其中的八分之一。
幸運的滋味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排練的艱辛就取代了一切。
王琳所在的團隊負責那8分鐘表演里的2分鐘,即第二個節目:太極拳。8個人加上大名鼎鼎的黃豆豆都是學舞蹈出身,從未接觸過武術。剛開始,9個舞者的姿態總要露出舞蹈的底子。團里專門請來武術教練,第一次看到他們蹲馬步,教練忍不住笑了,他們實在是太業余了。教練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摳”,不斷糾正,漸漸地,終于“有點感覺了”。
一個坎剛剛邁過去,另一種折磨開始了。幾乎每隔兩三天,當節目剛排練得稍熟時,便會進行傷筋動骨般的大調整,連導演都說“我要瘋了”,而她作為演員,只能盡最大努力去不斷適應新的風格。這段2分鐘的節目,前后改了6版。
距離雅典奧運閉幕式還有一周時,演職人員終于啟程了。王琳整個身心都充溢著榮譽感、自豪感,還有對雅典這座著名城市的向往。
下了飛機,王琳終于見到了心儀已久的雅典。雅典遠沒有想像中的發達,只有天空和愛琴海的藍色符合想像。也許并不是雅典不夠漂亮,而是自己缺乏雅興,因為王琳一想到那日漸臨近的8分鐘,心里就沉甸甸的。
閉幕式前一天,在仿真舞臺上,這場8分鐘節目和雅典閉幕式所有節目一起合起來彩排了一回。當晚,王琳很快就入睡了。16歲就進入中國歌舞團,正式舞臺表演經驗也有8年的她,雖然心里有些發緊,但還是很平靜。“像大雨前的平靜。”王琳說。
演出時間終于到了,工作人員一聲“集合了”,王琳忽地感到熱血沸騰,緊張、興奮、自豪,五味俱全。在體育場門口候場時,周圍喧嘩起來,工作人員紛紛要求和王琳他們合影。人群中,不時有人叫上一句不太純熟的中國話:“加油!”閉幕式上,北京市長接過會旗,60秒的北京奧運宣傳片橫空而出,王琳看到了在宣傳片中舞紅綢的自己,她知道,屬于中國人的舞臺,已經拉開了帷幕。
第二個節目的配樂淡入的時候,王琳和伙伴們開始朝舞臺進發,她生平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照相機閃光燈,把黑夜曝光成了白晝。拾級而上時,曾經參加過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文藝匯演,先后到馬來西亞、泰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演出過的她,第一次覺得腿有點發抖。站好位置,做動作前,只覺得自己仿佛踩在云朵上,輕飄飄的。表演正式開始后,她才漸漸定下神來,幾乎已聽不到音樂聲,漫無邊際的掌聲、歡呼聲,早已席卷了一切。
節目結束后,王琳沖進休息室,急切地給母親打電話。“看見我了嗎?看見了嗎?”“我仔細看了,真沒看出你是哪個。”喜悅無邊的母親這樣回答。“真的?”她心里閃過一絲遺憾,不過,轉念一想:“自己今晚的臉就叫‘中國’,還遺憾什么呢?”
從巴山渝水起飛的“孔雀”
今年25歲的王琳出生在重慶,現已是中國歌舞團主力演員、文化部“十佳杰出青年”。雖然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京味”普通話,雖然已經近兩年沒有回過重慶,但王琳認為自己舞蹈的根還是扎在巴山渝水。
上幼兒園時,王琳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舞蹈興趣,經常自編自演。以前在重百擔任零售員工作的王媽媽回憶,每次帶她到單位,只要同事們一逗,她就立馬大方地在眾目睽睽下翩翩起舞。
上小學后不久,王琳和媽媽有一次路過樹人小學,偶然發現學校門口的藝術生培訓班招生啟事。在王琳的要求下,媽媽給她報了名,沒想到,經過層層選拔,王琳竟被錄取了。不過,王琳的藝術生涯并不是從舞蹈開始,當時她考取的項目是藝術體操。不足1個月,她開始了墊磚頭拉韌帶訓練,媽媽看著心疼,問她哭了嗎,王琳則倔強地說:“別人不哭,我也不哭。”
直到9歲那年,王琳才真正開始學習舞蹈。一次,王媽媽的一個軍區歌舞團的朋友來家玩,見到王琳,對她的身段贊嘆不已,認為是根不可多得的舞蹈苗子。就是這句話,王琳告別了藝術體操,在母親朋友的引薦下,找到了重慶歌劇團的著名舞蹈演員黃四志。雖然和這位啟蒙老師呆的時間不長,但王琳覺得自己的藝術人生是從這里開始拐彎的,黃四志老師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舞蹈藝術的大門。
一年半后,黃四志給王琳介紹了兩個地方,一是市文化館,一是市歌舞團。王琳選擇了前者。在這里,王琳遇到了啟蒙階段最為重要的老師——劉露。
那時,小王琳已經對舞蹈表現出了超乎年齡的執著。當時,父親認為跳舞沒出息,其他親人除媽媽外,都認為把這作為業余愛好即可,而王琳卻把舞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每周三次舞蹈課,小王琳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學校課時繁重,都節節不落。而這一切,劉露老師都看在眼里,她傾其所能傳授,她喜歡這個執著的小女孩。
王琳讀小學五年級時,適逢海政、空政歌舞團來渝招生。王琳永遠記得,一天,劉露老師專程找到她,提出要為她參選特別編排一個節目。雖然后來因為一些其他因素王琳落選了,但王琳在劉露老師那兒打下的底子卻沒有落空。1991年,王琳在進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考試時,以扎實的舞蹈功底贏得了機會。1997年,她進入了中國歌舞團,成為一名專業舞蹈演員。王琳年齡雖小,但已是歌舞團一朵初綻的風露之荷。為追求盡善盡美的舞蹈表演境界,王琳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使自己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具有無限潛力的出色獨舞和領舞演員。
作為中國歌舞團新一代領舞演員,王琳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和堅持不懈的專業精神,為她贏來了許多光榮而又閃亮的業績。她曾先后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出訪多個國家;多次代表中央慰問團,赴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慰問演出。特別是在2002年赴西藏慰問演出時在高原嚴重缺氧的情況下,王琳以真摯的情感、赤誠的表演,為西藏人民帶去無限的藝術享受。回京后,王琳受到文化部記功嘉獎。付出就有認可,在中國歌舞團大型晚會上,王琳擔任《輝煌回顧》、《秘境之旅》的領舞,并在奧運會宣傳片中成為紅綢舞片段中一名紅綢舞者。2004年4月,王琳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5月,被文化部授予“十佳杰出青年”稱號。
如今,遠在異鄉的王琳回憶起在重慶的成長歲月,心里涌滿了溫暖和感激。雖已定居北京,然而一提起重慶,她仍覺得親切無比。2003年,王琳回了家鄉一趟,在狠狠地解饞之余,她為重慶直轄后的新面貌欣喜不已。王琳說,不管自己到哪里演出,她總要興奮而又激動地介紹自己的家鄉重慶。
銅鈴般的笑聲從水面上傳來,傣家少女纖柔的倩影在霧靄中時隱時現,似碧波精靈,挽起一泓春水;如翠林孔雀,撩得百鳥爭艷……這就是王琳的保留節目:“碧波孔雀”——一個優美的名字,和人契合。而今,這只從巴山渝水飛出的孔雀,正在藝術的天空盡情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