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以后,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參與全球經濟競爭,國家的宏觀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都將逐步進行重大調整。隨著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稅收征管的逐漸規范,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進程的加快,企業的納稅風險也將日益加劇,稅收籌劃工作在企業集團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漸凸現,如何做好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值得經營管理者和廣大財務工作者進行廣泛研究和深入探討。
一、稅收籌劃的概念、特點及目標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根據國家的稅收方針政策,通過對經營、投資及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與安排,進行納稅方案的優化選擇,以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獲得正當的稅收利益。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合法性、籌劃性和目的性,同時也反映出對綜合性和專業性的要求。
稅收籌劃是在企業納稅義務發生之前所做的事先規劃與設計,其根本特征是合法合理性,符合國家的稅收政策導向,與人們通常所說的避稅有著本質的區別。避稅雖然也是企業競爭的需要,但其是利益驅動性的選擇,納稅人通過巧妙安排,鉆稅法上的漏洞、反常和缺陷,謀取的稅收利益,有悖于國家的稅收政策導向,是稅收籌劃過程中所不提倡的。企業只有自覺遵守市場經濟規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才可能利用稅收籌劃為社會和自身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稅收籌劃的目標是選擇低稅負和滯延納稅期。所謂低稅負,不僅僅是個別稅種稅負的高低,而應考慮整體稅負的最低,同時還要著眼于生產經營業務的擴展和投入產出比,理想的稅收籌劃應是總體收益最多,或許納稅并非最少。所謂滯延納稅期,雖然不能使應納稅款減少,但納稅期的推后,可以使納稅人暫時使用應繳稅款,相當于得到政府的無息貸款,緩解資金的壓力。
二、企業集團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1.稅收籌劃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企業集團只有從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入手,尋求提升競爭能力的渠道,才能更好地發展。稅負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增加,收益增加意味著較高的資本回報率,相應促進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稅負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產品定價,而產品價格又相當大程度決定市場的占有份額,因此說“稅”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稅收籌劃對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大有裨益。
2.稅收籌劃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眾所周知,稅收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必要成本,如果企業在合法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負擔,將會使稅后利潤大大提高,提高資本回收率,為企業發展創造生機,生存發展的空間將更加廣闊。
3.稅收籌劃是增強企業法律意識的過程。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首先必須明確稅收法律關系,深入了解稅法,才能靈活運用所掌握稅法知識籌劃出科學有效的稅收方案,稅收籌劃過程實際就是學習和普及稅法的過程,對企業整體法律意識的提高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使企業真正做到既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照章納稅,又能夠充分利用有利條款,尋求節稅和稅收優惠渠道。
4.稅收籌劃是規范企業集團設立模式的環節之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改制成立集團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而一些設立不合法的集團形式也隨之出現,一方面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一方面制約著企業向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在集團成立之前,稅收籌劃工作的介入,可以使組建的集團既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又減少了納稅環節,避免了以后可能產生的不必要的納稅問題。
5.稅收籌劃是提高財務人員稅務知識水平的過程。在日常工作中,財務人員很難對稅務理論和實際操作做到系統掌握和全面靈活運用,稅收籌劃過程實際是系統學習和科學運用稅務知識的過程,使財務人員稅務知識水平能有一個質的飛躍。
6.稅收籌劃是發揮中介機構作用、促進稅務代理業發展的需要。企業集團的稅收籌劃涉及面廣、內容錯綜復雜,僅靠集團內部財務人員的策劃是遠遠不夠的,稅務代理機構具有專業知識全面系統、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的特點,委托其代理企業集團的稅收籌劃工作,既可避免因不全面掌握稅法而出現的違法行為,又可以使企業集中精力抓好經營管理的其他方面,同時也促進了中介機構的發展進程。
三、企業集團在稅收籌劃中遇到的問題
稅收籌劃在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漸突出,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和做好這項工作,但在目前實際運作過程中,稅收籌劃并未真正收到預期效果,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納稅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節稅經驗是企業管理者的重要素質之一,要進行企業集團的稅收籌劃,不是對稅法一知半解的人所能做到的,必須有一班對稅務知識掌握全面系統的人員,但很多企業恰恰缺乏這類人才,不能滿足稅收籌劃工作的高標準要求。
2.稅收籌劃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策劃性,就是在納稅業務發生之前有計劃地對各項活動進行合理安排,以取得節稅收益。但很多企業是在納稅活動已發生、應納稅額已經確定之后,卻想方設法尋找少繳稅款的途徑,這樣的行為違背了稅收籌劃的宗旨。
3.稅收籌劃應以法律為界限,不能以違法意圖為出發點,要周密考慮每項計劃及實施過程。目前有些企業名曰稅收籌劃,實際上,有的是鉆稅法條款不完善的空子而實施的避稅,有的純粹就是為少交稅而進行的偷逃稅,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不僅不能得到預期利益,還毀壞了企業聲譽,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4.部分企業集團在設立或改制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稅收待遇這一重要因素,沒有吸收稅務相關人員參與集團模式的討論,使最終組建的集團增加內部納稅環節,整體稅負無法達到最低。
5.有些跨行業跨地區的企業集團的母子公司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核算方式設計不科學,人為造成納稅環節的增加或稅基的增大,加大了稅收籌劃的難度。
6.企業在資本結構決策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借入資金和權益資金等不同方式下的稅負問題,使融資成本沒有達到最低。
四、企業集團稅收籌劃應考慮的幾個方面
1.企業集團稅收籌劃人員的構成:企業集團往往跨行業、跨地區經營,不僅涉及稅種稅率目繁多,各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各不相同,因此對從事稅收籌劃的人員業務水平要求相應提高。一方面需要既通曉稅法及相關法律、又明晰會計核算、同時對本企業集團經營管理了解掌握的財務人員,另一方面還需要聘請稅務師事務所的專家,既充分發揮其經驗豐富的優勢,還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納稅風險。
2.企業集團稅收籌劃的側重稅種: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以流轉稅為主、流轉稅與所得稅相結合、其他稅種為輔助的稅收體系。在流轉稅中以增值稅為主,進行普遍調節,在所得稅中又以調節企業所得稅為主。因此企業應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特別關注對企業現金流量、經營成果具有重大影響的企業所得稅和本企業主要的流轉稅種,兼顧其他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次要稅種。
3.企業集團稅收籌劃應注意的經營環節:企業集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涉稅事項很多,能夠產生重大影響需要高度重視的環節有:企業集團的組建或改制、所屬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設立或分立、企業會計政策及核算方式的選擇、企業的籌融資活動、企業的投資活動、企業經營中突發的重大涉稅事項、國家稅收新政策的出臺、國家重大產業政策的調整。
五、稅收籌劃的具體措施:
1.流轉稅
在企業集團流轉稅的稅收籌劃中,應側重從減少內部納稅環節、縮小稅基、降低適用稅率、滯延納稅期等目標出發,著眼于生產經營的發展,取得總體收益最大。
① 減少內部納稅環節是指企業集團所屬單位的設置、功能定位及財務核算要科學合理,不能為某項較低層次的管理需要而增加一次勞務提供或商品轉移,添一道無謂的納稅過程,人為地增加稅負。
② 不屬于企業收入的一些代收項目,按稅法嚴格規定需要交流轉稅,因此企業應要認真分析計稅依據的構成內容,權衡對企業所產生的利弊影響,合理地調整計稅依據的結構,以達到縮小稅基的目的。
③ 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情況越來越普遍,往往會因不同稅率的收入額核算不清晰,造成從高適用稅率或錯用高稅率的情況發生,因此企業應準確判斷各項業務性質,合理地降低適用稅率,減少無用的納稅支出。以營業稅為主,兼營增值稅業務的企業集團,應準確劃分增值稅應稅項目范圍,使進項稅最大范圍地得到抵扣。
④ 很多大型企業集團每月流轉稅額都在幾百萬元,對于資金流動比較困難的企業來講,適時爭取緩交稅款政策,無疑比到銀行爭取短期貸款要容易,而且沒有利息支出,企業應考慮這項措施的可行性。
2.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籌資投資的各個方面,納稅調整事項多,是稅收籌劃的最主要稅種,也是個難點,從減少納稅調增項目、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縮小稅基和滯延納稅期目標出發,應重點從企業集團機構設置、投融資方式、會計政策的選擇等方面入手。
① 企業集團機構模式及所屬單位設置。主要應考慮組織形式、經營地點及所屬行業的選擇,做好盈利預測,關注相關的減免稅等優惠稅法條款。對于盈利和虧損數額較大的所屬單位,盡量設成分公司等非獨立法人單位,使抵減后的應納稅所得額大大減小。
② 企業的籌資融資。企業籌資有貸款和吸收權益資金兩種,貸款利息可稅前扣除,有抵稅作用;權益資金需要付股息,不能從稅前扣除。從企業所得稅角度考慮,采取貸款方式資金成本較低。
③ 企業的投資。企業對外投資本身對企業所得稅影響較小,但其取得的投資收益對所得稅影響程度很高。被投資企業是否享受的定期減免優惠政策、分回利潤法定完稅稅率,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補稅額高低,這些都需要在投資之初充分考慮。
④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與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密切相關的會計政策有存貨計價原則、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方法、無形資產攤銷方法、長期投資核算方法、壞賬處理辦法等方面。企業應全面比較可采取的上述政策與稅法規定的差別,在企業經營的不同時期適時調整會計政策,以最大限度獲得稅收收益。
⑤ 滯延納稅期。企業所得稅的滯延納稅期,除緩期交稅這一政策的運用外,還包含因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而產生的遞延稅款的再抵扣因素。
3.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雖然不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稅收籌劃問題的討論中也很少涉及這一稅種,但筆者認為,該稅種如能做到合理籌劃,將對企業的凝聚力、競爭力產生很大影響。由于企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主要涉及職工各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經營者承包所得計稅額,因此在薪金水平較低的國有企業,月度間工資獎金波動不宜過大,以免造成有時不足扣減、有時又適用高稅率的情況,使職工利益受損。企業對經營者承包所得一般采取每年年終兌現一次的辦法,有時會產生加成征收的問題,實際上企業完全可以靈活多變,如采取“月度初兌,年終清算”的辦法,減少經營者個人所得稅支出,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稅收籌劃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實際操作中可能發生的許多細節問題,遠非本文所能列舉;稅收籌劃的奧妙所在,有待于廣大稅務和財務工作者深入探索。稅收籌劃的普遍推廣,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企業的日益成熟、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孫玉紅(1968-),女,1990年畢業于大連廣播電視大學會計專業,會計師,就職于大連港大港港務公司。
王萍:(1969-),女,1992年畢業于武漢水運工程學院交通運輸管理系,大學學歷,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就職于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
朱宏波:(1973-),男,1996年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學,會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就職于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