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力卓越,鮮為人知
澳大利亞特種部隊的主力為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Australia'sSpecial Air SeniceRegiment,簡寫為SASR),成立于1940年,當時澳大利亞軍隊只是作為盟軍AIB情報部門。直到1957年6月25日澳大利亞陸軍要求W·Gook少校建立一支“特殊部隊”,于是“第一特殊空中服務團”由此成立。最初它的全部力量只有180人。這支部隊就是現在的澳大利亞SASR部隊的前身。
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曾參加過二戰后最大規模的特種戰爭——越南戰爭。而作為美國最主要的盟國之一,近年來由美國主導的歷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如海灣戰爭、美軍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戰等,也都不乏SASR部隊的身影。但澳大利亞政府出于種種考慮,外界對這支部隊始終知之甚少。不同于法國的“國家憲兵干預隊”、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等其它著名特種部隊,無論在澳大利亞國防軍的官方網站還是下屬各兵種網站,關于SASR部隊的有關信息都是少之又少,這也更增添了這支在國際軍界有“原始森林里的幽靈”之稱部隊的神秘性。
就外界所知,越戰結束以后,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就沒有出動過連級以上編制執行任務。SASR部隊規模最大時的編制為:一個司令部,一個基礎中隊,第1、第2和第3空降特勤中隊以及151通訊中隊。后來,第2空降特勤中隊被裁撤,其余單位則維持不變。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成員,在軍隊建設方面也深受英國影響。澳大利亞SASR部隊成員的挑選與訓練和英國的空降特勤隊一樣,并不直接從民間招募,而是從其它陸軍單位的志愿者中挑選。首先,志愿者得參加一套為期3周的選拔課程,而且這些課程難度非常大。根據安排,志愿者得背負重達50公斤的物品在澳大利亞南部荒漠地區進行連續5天的野地訓練。只攜帶一天口糧,但需連續執行3天的野外求生訓練。負重20公斤并攜帶沒有槍背帶的步槍跑步20公里。通過這些訓練后,他們將成為特種空勤團中的見習一員,接受包括英國特種空勤團教官在內的訓練,掌握各種反恐怖本領。
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的服裝與一般澳大利亞陸軍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他們頭戴的是土黃色沙漠迷彩貝雷帽,佩戴的是飛翼匕首徽章。出于任務的需要,澳特種空勤團配備有M16A2突擊步槍、MP5系列沖鋒槍、各類狙擊槍和勃朗寧HP型9毫米半自動手槍。與其它特種部隊不同的是,SASR部隊還配有貝瑞塔RS202M1/M2型霰彈槍,這是一種近距離大威力殺傷和破障武器,有效殺傷距離25~45米左右,霰彈殺傷范圍1.5~2.5平方米,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種防彈衣對它在近距離殺傷防護都不理想,彈匣備彈8發,有防卡彈裝置。
出于海上反恐怖行動的需要,戰力卓越。鮮為人知
澳大利亞特種部隊的主力為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Australia'sSpecialAirServiceRegiment,簡寫為SASR),成立于1940年,當時澳大利亞軍隊只是作為盟軍AIB情報部門。直到1957年6月25日澳大利亞陸軍要求W·Gook少校建立一支“特殊部隊”,于是“第一特殊空中服務團”由此成立。最初它的全部力量只有180人。這支部隊就是現在的澳大利~SASR部隊的前身。
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曾參加過二戰后最大規模的特種戰爭——越南戰爭。而作為美國最主要的盟國之一,近年來由美國主導的歷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如海灣戰爭、美軍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戰等,也都不乏SASR部隊的身影。但澳大利亞政府出于種種考慮,外界對這支部隊始終知之甚少。不同于法國的“國家憲兵干預隊”、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等其它著名特種部隊,無論在澳大利亞國防軍的官方網站還是下屬各兵種網站,關于SASR部隊的有關信息都是少之又少,這也更增添了這支在國際軍界有“原始森林里的幽靈”之稱部隊的神秘性。
就外界所知,越戰結束以后,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就沒有出動過連級以上編制執行任務。SASR部隊規模最大時的編制為:一個司令部,一個基礎中隊,第1、第2和第3空降特勤中隊以及151通訊中隊。后來,第2空降特勤中隊被裁撤,其余單位則維持不變。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成員,在軍隊建設方面也深受英國影響。澳大利亞SASR部隊成員的挑選與訓練和英國的空降特勤隊一樣,并不直接從民間招募,而是從其它陸軍單位的志愿者中挑選。首先,志愿者得參加一套為期3周的選拔課程,而且這些課程難度非常大。根據安排,志愿者得背負重達50公斤的物品在澳大利亞南部荒漠地區進行連續5天的野地訓練。只攜帶一天口糧,但需連續執行3天的野外求生訓練。負重20公斤并攜帶沒有槍背帶的步槍跑步20公里。通過這些訓練后,他們將成為特種空勤團中的見習一員,接受包括英國特種空勤團教官在內的訓練,掌握各種反恐怖本領。
澳大利亞特種空勤團的服裝與一般澳大利亞陸軍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他們頭戴的是土黃色沙漠迷彩貝雷帽,佩戴的是飛翼匕首徽章。出于任務的需要,澳特種空勤團配備有M16A2突擊步槍、MP5系列沖鋒槍、各類狙擊槍和勃朗寧HP型9毫米半自動手槍。與其它特種部隊不同的是,SASR部隊還配有貝瑞塔RS202M1/M2型霰彈槍,這是一種近距離大威力殺傷和破障武器,有效殺傷距離25~45米左右,霰彈殺傷范圍1.5~2.5平方米,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種防彈衣對它在近距離殺傷防護都不理想,彈匣備彈8發,有防卡彈裝置。
出于海上反恐怖行動的需要,1980年澳大利亞國防部下令在特種空勤團內新成立了外海突擊隊。不過,由于特種空勤團的任務性質和人員限制,在原編制內無法再另行組建需要海上戰斗技巧的特種戰部隊,所以外海突擊隊由澳皇家海軍的蛙人隊抽調20名蛙人組建成立,并聘請英國特種部隊的教官協助訓練及籌建工作。該隊的任務是負責巴斯海峽鉆油平臺及油輪的安全防護任務。
“幽靈”美名來自越戰
20世紀下半葉,全球范圍內發生了多場改變世界現代戰爭格局的局部戰爭,其中包括越南戰爭、英阿馬島戰爭、海灣戰爭。越南戰爭是第一次大規模運用成建制特種部隊作為常規戰力戰略性使用的戰爭,根據美國在1997年解密的一份國防部文件顯示,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及其盟軍部隊共出動特種部隊作戰達11.3萬人次,許多戰略任務如戰略目標破壞、為空中打擊指示目標、突擊敵指揮中樞等全都是由特種作戰完成的。而這種特種作戰思想在海灣戰爭及近期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都得到了重點體現。在這場特種戰爭中,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和澳大利]ESASR部隊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特種空勤團在原始森林中發動的一連串高效行動,常常成為游擊隊員揮之不去的噩夢。“原始森林里的幽靈”由此得名。
特種空勤團在越南戰爭中的作戰形式主要是突擊小隊,通常由一名中士或中尉指揮,人員組成視具體作戰任務而定,一般有5個人:指揮官、副指揮官、偵察員、通信員和醫生。而在打伏擊時則會投入更多的兵力。常用武器裝備是7.62毫米口徑SLR自動步槍,個別隊員使用M16突擊步槍,最常用的是加掛榴彈發射器的SLR改進型自動步槍,在執行一些特殊任務時,也使用M60機槍和配有消音器的斯特靈型沖鋒槍。在與基地聯系時,通常使用ANPRS64型便攜式短波無線電臺(有電報和電話兩種聯系方式),另外還有3部URCl0電臺,有電話和無線電信標兩種工作狀態,無線電信標能引導飛機攻擊目標,2部電臺與航空兵頻率保持一致,1臺使用國際頻率(救難信號)。情報傳輸時使用OTPL(一次性密碼本)防護,每頁都是單獨的,有固定號碼,只能使用一次。
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制訂了以直升機使用為主要特點的新型登陸和疏散戰術,其隱蔽性和突襲效果非常突出。共先后出動580人次,與敵方交火398次,約消滅500名越軍士兵,破壞32個戰略目標,自身僅3人死亡4人受傷,無一被俘。越南人民軍游擊隊在遭受了重大損失后,開始懸賞5000美元換取任何澳大利亞特種兵的項上人頭。特種空勤團在原始叢林地帶取得的輝煌戰績,即使是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也為之贊嘆。美國越戰特種作戰司令米斯拉·杰菲爾曾表示:“那里(原始森林)就是他們的家,即使是我最勇敢的小伙子也很難辨別究竟是常綠灌木還是他們,而在戰爭中這就是死亡。”
為了反恐要“受虐”
雖然澳大利亞特種部隊以其強悍的叢林戰力在世界特戰精兵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近年來,隨著世界反恐形勢的風云變幻,一些有識之士指出,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存在兩大致命弱點:一是人員裝備不足,目前僅僅兩個中隊的反恐力量遠遠不足以防衛有著漫長海岸線的澳大利亞;二是戰術設置落后,缺乏在城市和復雜人群環境中的相關訓練和應對措施。而從“9·11”之后的歷次恐怖行動主要針對的都是以上環境。而這將是僅有豐富野戰經驗的SASR部隊所不能應付的。
目前,澳大利亞在改變反恐力量的不適應局面上已經開始采取一些舉措。澳大利亞國防部宣布在未來8年內特種部隊的經費將增長23%,新增加的2.194億澳元(1.24億美元)經費將用來進行訓練,招募人員,配備武器、通信系統、電子光學設備、機動設備和其它裝備等。
澳大利亞國防部近期也宣布全面啟動一項名為“特種部隊直接招募計劃”(SFDRS)的試行招兵方案。澳助理國防部長布勞赫稱,根據此項計劃,19至30歲之間的澳男性公民凡體能出眾、智力過人者,均可直接申請加入特種部隊。此舉旨在緩解目前澳特種部隊兵源嚴重不足的困境,也首次打破了澳特種部隊從軍隊志愿者中選拔的傳統。
這項特殊招募計劃一經推出就在澳引起極大反響,首輪就有800人報名申請。來自澳全國各地的48人通過了初試。這些特種部隊新兵首先要在卡普加陸軍基地進行為期12周基礎訓練和8周“特種部隊速成訓練”課程。此后,這些候選者將參加長達54小時的特種部隊人選考核,其內容涉及最嚴格的體能、心理和智商測試,淘汰率預期將高達50%。考核合格者才有資格完成其它特種部隊訓練課程,落選者則根據其表現被轉調至步兵、特種部隊支援單位等。
而澳大利亞媒體近日也報道稱,為了能夠在被俘后經受得住虐待,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士兵將接受“受虐”訓練,其中包括蒙住雙眼,被烈犬恐嚇,剝去衣服,遭受性虐待等等。澳國伯特·希爾確認,訓練人員得到授權,在審迅訓練中采用性虐待等手段。他說,使用軍犬是為了創造真實氣氛,他說:“這教給士兵對付各種審訊的策略,因為他們將面對的敵人并不都遵守日內瓦條約。”
(蔡紀新薦自《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