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郁癥是兒童時期的常見心理問題,有5%—10%的兒童出現(xiàn)過抑郁情緒,約4%—8%的青少年患抑郁癥。兒童抑郁癥的表現(xiàn)不同于成人,常以情緒和各種行為問題為突出癥狀。當一個既往表現(xiàn)良好的兒童出現(xiàn)不當行為時,要高度警惕抑郁癥的發(fā)生。
案例一:不愛笑的玲玲
玲玲的爸爸是某化工廠銷售科的科長,媽媽是列車員,他們出門的日子比在家日子長,五歲的玲玲由外婆帶著。她很羨慕別的小朋友星期天有爸爸媽媽領著到公園玩,而她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近來,玲玲的爸爸媽媽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小寶貝變得不愛笑了,常看到她一個人坐著發(fā)呆,整天不說話,以前老是撒嬌的玲玲變得不吵也不鬧了,好像一下子乖了許多,但這種“乖”在父母看來總有點不對勁。幼兒園老師也反映玲玲現(xiàn)在上課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呆的遠不象班里其他孩子那么活潑天真。爸爸媽媽真著急了。
案例二:曉明變了
曉明原來是個很聰明很懂事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大班。可是最近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只要稍一不如意,他就會對大人發(fā)脾氣。好幾次為了搶玩具,曉明動手打了小朋友,還把好好的玩具砸壞了,老師批評他,他卻把小腦袋一歪,硬是不肯認錯。后來,老師在進行家訪時了解到,曉明的父母半年前離了婚,法院把曉明判給了爸爸,打那以后,這孩子就開始變了。玲玲和曉明這兩個孩子經醫(yī)生診治都患了兒童抑郁癥。
抑郁癥主要是指以情緒抑郁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礙,不僅包含有抑郁寡歡、憂悉苦悶的負性情感,而且還有怠惰、空虛的情緒表現(xiàn),但是,以往我們常誤認為抑郁癥只會發(fā)生于有自我意識能力和情感豐富的成人身上,而忽視了兒童也可能得抑郁癥。
兒童抑郁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
患抑郁癥的兒童由于認知能力不足,他們所體驗到的抑郁情感和表現(xiàn)出的抑郁癥狀與成人有所不同。兒童抑郁癥有面部表情憂郁的特點,如目光垂視、呆滯無神、口角下垂、注意力不集中、很少有笑容等。有的孩子則表現(xiàn)為愛發(fā)脾氣、易煩躁或對刺激極其敏感。某些兒童抑郁癥則呈隱匿狀態(tài),其抑郁狀常被其他表現(xiàn)所掩曾,表現(xiàn)出一些行為障礙,如固執(zhí)違拗、惡作劇、對人無禮、暴怒、毀壞物品,年齡大點的孩子甚至打架、逃學、吸煙等,少數(shù)人還發(fā)生少年犯罪問題。
不同年齡段發(fā)生抑郁癥對孩子的影響有所不同:
1、嬰兒期抑郁癥:大多發(fā)生在6個月以后,主要與母子分離有關。患兒首先表現(xiàn)為不停地啼哭、易激惹、四處尋找父母、退縮、對環(huán)境沒有興趣、吃奶差、體質不增、睡眠減少。
2、學齡前期兒童抑郁癥:學齡前期兒童抑郁癥可使患兒易激惹、社交行為退縮,不愿上幼兒園、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食欲下降、易生病,孩子生長發(fā)育遲緩。
3、學齡期兒童抑郁癥:學齡期兒童抑郁癥的患兒常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學關系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不好、自我評價低,可產生消極意念或自殺行為,部分兒童出現(xiàn)攻擊行為和破壞行為。
兒童抑郁癥的治療主要是加強家庭溫暖和心理治療,因此父母、老師、長輩們不但要在物質生活上關心孩子,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關懷,比如家長可以時常與孩子交談,以了解他們,讓他們感受親情的溫暖。在教育方式上切忌簡單粗暴,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問題不能三言兩語打發(fā)了事,而應該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并在孩子取得進步時,適當?shù)亟o予表揚和鼓勵。除了家庭以外,幼兒園和學校也是培養(yǎng)兒童正常心理和性格發(fā)展的十分重要的場所,家長要積極主動地配合,對于有明顯抑郁癥狀的患兒應早去醫(yī)院就診,不要貽誤治療。家長應做到:
①不要對孩子“控制”過嚴,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
②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③教會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
④生活不宜過分優(yōu)裕
⑤讓孩子愛好廣泛。
⑥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⑦擁有自信。
⑧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的氣氛。
引起兒童抑郁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兒童生活環(huán)境中缺乏足夠的良性刺激(母愛、父愛、家庭溫暖等),兒童心目中缺乏偶象(如父母離異或死亡)等。
現(xiàn)在,對于許多大人來說,有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的抑郁癥狀比治療更困難。因為這種病癥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被發(fā)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孩子的家長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