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最近總覺得耳朵有些“發堵”,略有發癢。母親張女士察看發現,女兒耳朵里存在不少白色的耵聹片(俗稱耳屎),于是找來“掏耳瓢”為其仔細清理了一次。不料,第2天,女兒耳朵開始發痛,張嘴吃飯也耳痛,聽力也下降。第3天,疼痛仍不減,耳內還流出了黃水。最后只得帶上女兒上醫院,醫生經檢查,發現是耳道損傷引起發炎。
其實,耳朵長耵聹是很常見的現象,一般不必擔心耳朵被堵塞,因為耳道內的耵聹碎片會隨著口腔咀嚼引起下頜運動,不斷地自然排出耳道,不過,有時候因發炎等異常刺激,耵聹分泌會增多,再加上耳道經常脫落上皮,兩者混合而形成一種深褐色的硬結塊,叫做耵聹栓塞,這種情況有可能影響聽力或引起炎癥,應當及時將耵聹掏出來。不過,耵聹栓塞自已很難掏出,大多須經五官科醫生幫助,有時醫生也不能輕易掏出來,而先要用藥水把它泡軟,再用專門器械將其掏出。
有時你可能覺得耳朵老是發癢。其實,這多半與外耳道真真菌病有關,由于耳道內有真菌寄生,菌膜在耳道內生長,逐漸形成圓筒狀,緊貼于耳道皮膚,造成奇癢難忍。治療措施可請醫生將菌膜徹底清除,再局部使用一些滅殺真菌的藥物。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無事時就愛用小木棍或發夾等掏耳朵,因為掏耳時會給人一種輕微的瘙癢感和舒服感。這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耳道很短小,內部皮膚嬌嫩,掏耳如輕重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嚴重損傷,一般所用的掏耳工具多未經消毒,當耳道損傷極易被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發炎、發癢,甚至導致癤腫等不良后果。耳道一旦發炎,非常疼痛,而且要持續數天不易緩解,當處理不及時,癤腫剛好又會生出第二個,這樣連續下去既令人痛苦萬分,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還給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