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規軍化 民族特色
整頓擴大 打出軍威 活動于河北安平縣一帶的定州人民自衛軍回民干部教導隊,于1938年6月,開赴河間縣城,與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教導隊合并編成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下設兩個大隊,馬本齋任總隊長,馬仲三為副總隊長。
1938年8月初,回民教導總隊到河間沙河橋鎮駐防,主要是整訓部隊。本月,晉察冀軍區選派第三分區回族干部、教導員丁鐵石任該部的政治部主任。
馬本齋尊重黨內干部,后來由丁鐵石和劉世昌介紹,馬本齋于1938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馬本齋入黨的那一天填寫的入黨志愿書,上面寫道:“我決心為回回民族解放奮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徹底解放,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領導之下,才能實現。”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部分日軍從前線調回華北,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清鄉”、“掃蕩”。11月中旬,日軍開始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連續5次戰役“圍攻”。回民教導總隊遵照冀中軍區的指示,開赴青滄地區。夜襲青縣車站,圍攻滄縣杜林鎮,消滅了大量敵人。1938年冬的3個月中,作戰30余次,斃、傷日軍500余人,破壞津浦鐵路70余次。馬本齋和回民教導總隊威名大震。許多回族同胞聞風響應,紛紛參軍入伍,隊伍迅速擴大。
1939年1月25日,日偽軍7000余人開始了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的第三次戰役“圍攻”,區域為河間、肅寧、任丘、獻縣一帶,回民教導總隊與軍分區部隊相配合,開始了反“圍攻”作戰。同日,賀龍、關向應率八路軍120師到達冀中。
1月30日,回民教導總隊襲擊沙河橋之敵,斃敵30余人。2月,回民教導總隊在滄縣至河間的公路上伏擊敵汽車19輛。同月,回民教導總隊在滄縣杜林之間,伏擊敵車隊,擊毀汽車兩輛。
3月中旬,馬本齋率教導總隊與120師獨立一支隊配合作戰,在交河縣大小徘徊村一帶殲滅匪首陳連舉、周朝貴率領的土匪武裝六路軍700余人,繳步槍600余支,戰馬200余匹。
4月23日,120師和3縱隊部分主力部隊開始了著名的齊會殲滅戰,激戰3晝夜,殲敵700余。戰斗進行中,上級調回民教導總隊參加,馬本齋率部趕到臥佛堂村時,戰斗已結束,部隊就地休息。賀龍、關向應等領導同志到總隊駐地看望了全體官兵并講了話。
1939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部隊在饒陽小官亭一帶休整。期間同志們普遍反映,回民教導總隊顧名思義是個教育訓練單位,于是報請軍區更名,經冀中軍區批準,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由馬本齋任司令員,丁鐵石任政治主任。
7月,回民支隊奉命到定縣、無極、藁城、新鄉一帶活動。8月,先后進行了殲滅無極大刀會的戰斗和大名莊伏擊戰、南蘇村伏擊戰等戰斗。10月,襲擊無極縣城,戰士們用土炮、大刀、長矛、手榴彈等消滅了一批敵人。回民支隊在反“掃蕩”斗爭中,消滅了敵人,打出了軍威,擴大了影響,鍛煉并壯大了自己。部隊發展到近2000人。
挺進深南戰功卓著
開辟新區成長壯大 1939年底,原在冀中深縣南部(滄石公路以南)活動的部隊參加軍區組織的南進支隊,赴冀南討伐國民黨頑固派石友三部,日軍乘機在深南修路筑堡,大肆“蠶食”。衡水一帶日軍則乘機依托衡水、深縣等大據點,強征民夫搶修石(家莊)德(州)路,企圖打開津浦、平漢兩大鐵路干線之間的通道,進一步分割封鎖我抗日根據地。衡水之敵經常出來掃蕩石德路沿線村莊,氣焰十分囂張,百姓深受其害。
1940年2月初,回民支隊赴深南地區活動,打開該地區的斗爭局面。
1940年2月28日,回民支隊經過一番迂回運動到達深南縣棲鳳莊。由于未能及時同當地黨委取得聯系,敵情不明,地形生疏,于兩日后突遭千余敵人的襲擊。支隊倉促應戰,沖出包圍。二大隊教導員黃澄、電臺譯電員高福昌等19人戰死,數十人受傷。這次戰斗失利使馬本齋深深感到離開地方黨委和當地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立于不敗之地。支隊迅速同深南縣縣委取得聯系,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同時派出若干偵察分隊了解敵情。摸清敵人的活動規律之后,馬本齋決定在康莊來一個“引蛇出洞,圍點打援”。

康莊位于石德路南衡水縣城和安家村據點之間,是衡水到安家村的必經之地。該村較大,便于我軍隱蔽;村外地勢開闊,又便于我軍發揚火力。
5月29日深夜,回民支隊主力部隊悄悄進入康莊及附近的邢家村設伏,命七中隊及衡水縣游擊大隊隱蔽于安家村據點附近的麥田里,次日拂曉佯攻該據點。30日凌晨,佯攻部隊按時打響。待安家村之敵向衡水緊急求援后,馬本齋即命令割斷敵人的電話線。上午八時左右,一貫驕橫的衡水日軍在大隊偽軍配合下攜帶加農炮、九二式重機槍殺氣騰騰地向安家村趕來。當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后,指揮員一聲令下,霎時伏兵四起,殺聲震天。敵人在我密集火力打擊下,被迫竄入兩米深的道溝,欲戰無力,欲逃不能,亂作一團。僅40分鐘,敵軍全部被殲,繳獲加農炮1門,輕、重機槍3挺,擲彈筒2個,步槍150余支,子彈萬余發,軍衣、軍毯等軍用物資一部。俘偽軍50余人,其余100余日偽軍全部被擊斃。回民支隊則無一傷亡,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殲滅戰。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高度贊揚了康莊伏擊戰,在平原游擊戰中取得這樣的戰斗經驗,不只是回民支隊的光榮,也是冀中軍區八路軍的光榮。
深縣榆科村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有近百名偽軍駐守在那里,對我抗日軍民的活動具有很大的威脅,回民支隊在棲鳳莊遭受襲擊就是該據點向日軍提供的情報。6月初,偵察兵和敵工人員報告說深縣城內有70多名日軍要去榆科。馬本齋覺得這是巧取榆科的良機。7日,他命三弟馬進坡和騎兵連指導員任振宇帶領70名隊員化裝成日軍大搖大擺地搶先趕到了榆科據點。偽軍們事先已接到通知,見“皇軍”駕到,立即畢恭畢敬地列隊迎接。回民支隊的戰士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據點展開攻擊,當場擊斃企圖頑抗的20多名偽軍,其余的見大勢已去便乖乖地當了俘虜。這次戰斗,我以傷三、四人的代價斃、俘敵60余人,繳槍30余支,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響,敵偽軍終日惶恐不安,全區軍民拍手稱快。
敵人在深南地區連受重創,遂調集千兵力于6月中旬對回民支隊分路合擊,企圖迫我決戰。回民支隊避其銳氣,打其疲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依托人民的支持和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沒,忽東忽西,馬本齋稱之為“旋渦打卷”戰術。利用這一戰術,把數千敵人拖得暈頭轉向,疲憊不堪,小股敵人則經常被我吃掉。一次,部隊在護駕村集中休息時,突遭敵人重兵包圍。馬本齋沉著應戰,用一個排的兵力在正面吸引敵人,主力選擇敵人的薄弱點突圍后急行軍鉆入了敵占區。敵人不明我軍去向,懊喪地收兵回營時,回民支隊在敵后方已休整數日,隨即又返回了根據地。經過52天的反掃蕩,挫敗了日軍迫回民支隊決戰或將回支隊逐出深南的戰略圖謀。
1940年秋,在彭德懷副總司令的直接指揮下,發動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馬本齋率部在深南、深北一帶頻頻出擊,扒毀敵人的交通要道,摧毀日、偽軍據點和偽政權組織。為了拖住石家莊之敵,回民支隊于11月14日深夜突然包圍石家莊附近的深澤縣城,并展開猛烈攻擊。石家莊日軍只好抽調大批兵力和五架飛機支援深澤。奮戰四晝夜,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勝利完成策應東線戰役任務后,主動撤出陣地。
這一仗是支隊攻堅作戰的重要嘗試,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回民支隊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也使敵人感到敬畏。日軍將爬城偷襲敵人而犧牲于城內的幾十具回族戰士的尸體葬埋于東門外。樹立“回民支隊戰死之墓”的巨大木牌。
在深南的一年里,經過血與火的戰斗洗禮,馬本齋的軍事指揮水平大大提高,回民支隊也由一支人員少、裝備差、成分復雜的地方武裝迅速成長為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
1940年10月,冀中軍區第三次政治工作會議上,獎給戰功卓著的回民支隊一面錦旗,上寫“打不爛,拖不垮,無攻不克的鐵軍”。毛澤東同志也給予高度評價,親筆題字:“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