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下旬至4月初,賀龍師長指揮一二○師連克晉北七城,為建立和鞏固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井戰(zhàn)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戰(zhàn)斗。
三井戰(zhàn)斗的序幕,是從圍困岢嵐城拉開的。
1938年2月下旬,八路軍一二○師正在沿同蒲線北移開展突擊戰(zhàn)。大同日軍第二十六師團之黑田旅團8000余人,會同偽蒙軍李守信部3000余人,向我晉西北地區(qū)發(fā)動了首次“圍攻”,連續(xù)攻戰(zhàn)岢嵐、寧武、神池、保德、五寨、偏關、河曲七縣。26日進至黃河東岸的軍渡、磧口,并炮擊我黃河西岸的河防陣地,企圖迫我一二○師過河入陜,或?qū)⒁欢饚煔灉缭跁x西北,以解除對他的威脅。
敵人進攻的情報傳來,賀龍師長和關向應政委果斷地決定一二○師回師晉西北,打擊侵略者,鞏固晉西北根據(jù)地。
晉西北的初春,仍是朔風呼嘯,滴水成冰。一二○師的將士們,身著單身夾褲,腳蹬草鞋,從2月28日始,晝夜不息地向晉西北疾進。
3月6日,毛澤東同志急電一二○師:“三五八旅不必到離石方向,應集中兩個旅的重要兵力,打敗敵之一路,切實鞏固晉西北根據(jù)地。”
賀龍師長和關向應政委依據(jù)電示決定集中主力首先打擊進犯岢嵐、五寨之敵。
3月6日晚,三五九旅旅長王震率七一七團和七一八團從忻縣平社一帶出發(fā),經(jīng)靜樂直逼岢嵐城下。7日,該旅七一七團奪取城南高地天馬山,七一八團攻戰(zhàn)城東高地仙人澗,并派出一部配合岢嵐縣游擊隊控制了城西制高點。
與此同時,三五八旅也于3月7日到達距岢嵐縣城30余里的辛家灣、寇家村一帶集結(jié),準備截擊從岢嵐城撤退之敵和打擊增援之敵。
岢嵐縣城歷來為邊陲要地,自隋大業(yè)設城廓以來,經(jīng)歷代修葺擴建,城墻堅固,城門高大,成為一座難攻易守的城池。進占岢嵐縣城的日軍是千田聯(lián)隊的一個大隊,一部騎兵和炮兵,共計1000余人。千田部下的一個中隊長揚言說:“八路軍沒有重武器,要攻下岢嵐城是不可能的。”
王震旅長帶領著七一七團長劉轉(zhuǎn)連和政委劉禮年,冒著敵人從城內(nèi)不時射出的槍彈,請來熟悉岢嵐地形的游擊隊負責人,仔細勘察地形,制定了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圍困岢嵐城,只留北門讓敵人撤退,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作戰(zhàn)計劃。
岢嵐城東有一嵐漪河,河水從東繞南向西而行。岢嵐城內(nèi)沒有水源,飲水全憑城東水渠引河入城解決。水渠就在仙人澗的懸崖峭壁下面,于是圍困岢嵐城的計劃就定在了“水”字上。
3月7日晚,三五九旅派出一部,從南面的天馬山佯攻縣城,將敵人注意力全部引到南面。一部乘機從東南面的仙人澗堵塞水渠,斷絕水源。日軍出動兵力爭奪水源,守衛(wèi)在仙人澗高地上的七一八團指戰(zhàn)員早已作好了戰(zhàn)斗準備,他們將捆好的手榴彈投向日軍。日軍只好退回城內(nèi)。到中午時,日軍人畜均饑渴難耐,又派一部牽馬執(zhí)桶出了南門,妄想下河飲馬、挑水。守衛(wèi)在天馬山的七一七團居高臨下,射出一發(fā)發(fā)憤怒的子彈,日軍只好丟下幾具死尸退回城內(nèi)。到3月9日午后,被圍困的敵人因缺水,不得不宰殺戰(zhàn)馬,用血水解渴。王震旅長站在天馬山上,從望遠鏡里將敵人慌忙的景象看得一清二楚,他對劉禮年說:“看來敵人渴不住了,只要我們再堅持圍困一至兩日,鬼子就會不戰(zhàn)自退。”
果然不出所料,敵人在水源斷絕、通訊中斷的情況下,只好于3月10日午后3時,從岢嵐城北門撤出,向五寨方向逃竄。
一二○師收復岢嵐城后,賀龍師長命令三五九旅乘勝追擊,并親自到西會村里給參戰(zhàn)部隊和支前隊作了簡短動員。他講話的大意是:這是一二○師回師晉西北的第一戰(zhàn),全軍上下務必打勝,只有打勝才能鞏固晉西北根據(jù)地,才能對得起晉西北勤勞樸實、勇敢堅強的人民。
賀老總還要求一二○師的全體官兵和支前隊伍一定要和友軍搞好合作。最后,賀龍師長揮著手里的煙斗說:“鬼子乘我軍不在晉西北,大舉進犯根據(jù)地,到處殺人放火,欠下一筆筆血債。血債必須叫它用血來償還。”
接著賀師長命三五八旅一部星夜前進,冒雪從辛家灣出發(fā)趕到岢嵐通往五寨的要道麻子澗溝設伏。并征得閻軍趙承綬同意,由騎一軍之一部配合,讓騎一軍步三團在三井鎮(zhèn)南七八里的焦山、孟家坡之間設伏,以便增援七一七團。
日軍從岢嵐縣城退出,向東北逃竄40里后,進占了三井鎮(zhèn)。
三井鎮(zhèn)是岢嵐北川第一大鎮(zhèn),位于岢嵐通往五寨之咽喉要道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鎮(zhèn)外雖無堅固屏障,但殘堡猶存。饑腸轆轆的日軍于晚上8時進占三井后,發(fā)現(xiàn)我方群眾早已轉(zhuǎn)移。這伙侵略軍在岢嵐城被我軍圍困三天三夜,已極度疲憊不堪,就一面安鍋造飯,一面部署兵力。將輜重停在三井東西直通的大街上,在鎮(zhèn)北堡設了炮兵陣地,并用機槍封鎖了東西堡口,想借火力,死據(jù)三井。
三五九旅追至三井鎮(zhèn)西南之曹家溝和秦家莊時,天色已晚。這時雪后初晴,寒風凜冽。部隊指戰(zhàn)員不顧衣單腹饑,借助三井鎮(zhèn)西堡門外干河灘上楊柳林帶作掩護,匍匐前進到三井西堡外的西壩堰上。與此同時,一二○師指揮部設在三井西北的二龍山上。賀龍師長親臨前沿陣地,在三井東北五里的谷河坐陣指揮。
三五九旅七一七團運動到西壩堰后,立即分兵兩路,第一路直插三井西堡外圍的三井完小廣場,第二路繞西堡墻南移至西堡門口200米,開始向敵人發(fā)動正面進攻。
當?shù)谝宦饭ミM街心時,擔負增援我軍的趙承綬騎一軍步三團盲目射擊,遲滯了我軍行動,使第一次正面攻擊受挫。天明后,七一七團政委劉禮年和團長劉轉(zhuǎn)連,再次組織進攻。尖刀班以集束手榴彈炸毀了敵人設在西堡口的機槍陣地,我軍立即拿下西堡口,向縱深發(fā)展。從西堡口至東堡口的東大街上,是敵人的輜重隊,僅用來運輸駱駝就占了半條街。在我軍的強攻猛射下,這些駱駝連同他們的主人一個個倒下了。我軍乘勢利用駱駝的尸體作掩體,向敵人步步推進,沿街逐巷和敵人短兵相接,打起了巷戰(zhàn)。槍聲、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和喊殺聲此落彼起,聲震四野。
激戰(zhàn)半夜,三井大部為我軍占領,敵人被壓入北面殘堡之中。但還仗著大炮的優(yōu)勢與我軍形成了對峙。
這一仗的關鍵在于能不能拿下敵人的炮兵陣地。七一七團把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一連二排,排長楊時雨帶領全排戰(zhàn)士不顧敵人的炮火,踏著敵人橫七豎八的尸體,勇猛地沖上了位于敵人炮兵陣地的北堡高墻,把一束束手榴彈投向敵人的炮兵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還在發(fā)射中的敵炮兵殲滅,繳獲山炮一門,俘敵十余人。
敵人在丟掉炮兵陣地后,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只好寄希望于五寨之敵增援。
盤踞在五寨的敵人,已發(fā)現(xiàn)三五八旅給他們部下了天羅地網(wǎng),不敢輕舉妄動,只好死守在五寨城。
待到11日晨,三井鎮(zhèn)殘敵待援無望,只好乘我軍重新發(fā)起進攻之間隙,向五寨逃竄。
逃至麻子澗溝時,又遭我軍三五八旅伏擊,傷亡慘重。由于閻軍趙承綬部騎一軍過早撤出陣地,使敵人逃竄到五寨城。
三井一戰(zhàn),我軍擊敵300余人,俘敵28人,繳獲步槍數(shù)十支,其它軍用物資一部,繳獲一門山炮,這是一二○師在抗戰(zhàn)中繳獲的第一門炮,后被賀龍師長命名為“功臣炮”(現(xiàn)陳列在中國革命博物館)。
三井戰(zhàn)斗后,部分參戰(zhàn)部隊和縣城群眾在岢嵐縣城開了祝捷大會。
(王玉琴薦自《文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