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記者和環境保護專家最近推出了長達8年的俄羅斯核生化部隊的調查結果。這一調查結果本身決不亞于引爆一枚“核炸彈”。
科拉半島的“海上核潛艇墳場”
每隔幾個月,總有一列通體墨綠色的專列“咣當咣當”地駛入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科拉半島的科拉港。這列只掛4節車廂的專列蹣跚地穿過大型吊車林立的民用碼頭,緩緩地停在極北邊的一處荒僻的碼頭邊。破敗不堪的貨運場里到處碼著一摞一摞的鋼質儲料罐。不明真相的人絕對不可能知道:這里竟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廢棄核燃料存儲場;墨綠色的小火車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核廢料專列!
俄羅斯惟一的廢棄核燃料處理工廠——“米亞克化學合成廠”深藏在距這里足足有2000英里的烏拉爾大山中,往那里運送廢核燃料的惟一辦法就是專列。運抵“米亞克化學合成廠”后,工廠將廢棄核燃料里的鈾和钚提取出來循環使用。特別專列每次可以運送588個儲料罐,每年往返10次,而俄羅斯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總共有7.2萬罐用過的核燃料,所以,按照目前的這一運輸能力,科拉港內堆積如山的儲料罐得用十幾年的時間才能拉完。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這里竟然泊著100多艘銹跡斑斑的核潛艇!每艘潛艇有兩個核反應堆,每個核反應堆可以卸下248至252罐的廢棄核燃料。當這些廢棄的核燃料從這些退役的潛艇里卸下來之后,馬上被裝進完全密封的特制鋼罐里,再由小艇運到碼頭貨場或者簡易倉庫里。在被裝上專列運往“米亞克化學合成廠”之前,它們得先放在碼頭貨場里“冷卻”好幾年。因此,這個位于巴倫支海和白海之間的科拉半島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核潛艇墳場”。5.56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到處是廢棄核燃料的倉庫。倉庫里堆滿了使用過的核燃料,有些倉庫破損得已相當嚴重了。
然而,俄羅斯卻對此無能無力,因為它再也掏不起拆卸這些核反應堆、切割核潛艇的錢了。
居住在科拉港附近的摩爾曼斯克市的居民們成天提心吊膽地過著日子。在市中心廣場上高高聳立著一個巨大的標牌,上面不斷顯示的數字除了標出日期、時間和氣溫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標示輻射程度的紅色數碼!他們的擔心不是多余的,因為“海上核潛艇墳場”帶來的死亡陰影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居民們的生命安全。
烏拉爾森林里的“毒氣冢”
俄羅斯中部烏拉爾河邊肥沃的沖積平原上到處是青翠碧綠的松樹林,間或還有高大挺拔的樺樹點綴其間。然而,大片大片的松樹林中間夾雜著如“瘌痢頭”那樣的神秘林間平地,平地周圍寸草不生。
頭發灰白的弗拉基米爾·波米卡拉托夫是前蘇聯的一名軍人,現在是一位頗有名氣的環境保護專家。他不時地用腳踢踢地面,然后再把手中的特制棍子插進土里尋找著什么。就在這時,他的棍子探到了他搜尋許久的東西——一枚毒氣彈!波米卡拉托夫知道,他找到的是“毒氣冢”。里面埋著數百上千噸的薺子氣和沙林毒氣彈!對于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因為前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化學武器,可絕大多數后來被蘇聯軍人悄悄地埋入地下忘卻了,沒有留下任何的地圖標識。
然而,毒氣彈卻沒有忘記人類。它們開始悄悄地毀滅著人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波米卡拉托夫帶領的科研小組對這里的土地進行初步分析后得出結論:這里的土壤包含有大量的砷。原本黑色肥沃的林地里彌漫著一種令人作嘔的金屬腥味。更讓人感到擔心的是:這些毒氣彈釋放出的有毒物質正悄悄地向居民區滲透,為首府奔薩5.3萬居民提供飲用水的蘇爾科水庫水樣中含砷量已大大超出了正常的標準。砷的毒性特別強,如果大量中毒的話,那么就會胃部痙攣、流血,體內失去鹽分而死;如果是長期慢性中毒的話,那么就會致癌。
然而,前蘇聯和俄羅斯軍人似乎已經完全記不得當年深埋在地下的“毒氣冢”了,也沒有在地圖上標示出來。“毒氣冢”惟一的標識就是一塊立在林區外的警告牌。波米卡拉托夫感慨地說:“這個地方已經完全廢棄了,沒有人管這些毒氣彈了。”距離“毒氣冢”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個名叫“萊恩尼諾卡”的小山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跟毒氣彈打過交道。今年72歲的瑪娜·扎亞諾娃50年代的時候就曾經在毒氣彈工廠里工作過。她回憶說:“就是大夏天,我們還穿著全套的防毒面罩和防護服。工廠的負責人還警告我說,千萬不要在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因為那里的土地受污染了。”37歲的埃蓮娜苦笑著說:“我們是一屁股坐在毒氣彈上!你們可能不知道,那森林里的‘毒氣冢’還真算不了什么。喏,你們往村子左邊走一小段的路就可以看到一個圍墻特別高聳的軍事基地。那才是俄羅斯國內最大的毒氣彈存放基地哩。里面存放的毒氣彈足以殺死全世界的人!”
流淌著輻射的葉尼塞河
寬闊平緩得像面鏡子的葉尼塞河靜靜地從中西伯利亞的博利什村前流過。然而,葉尼塞河美麗的面紗下面掩蓋著一場巨大的災難——葉尼塞河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輻射河。30多年來,來自上游的神秘污染滲入葉尼塞河的每一個角落——河床泥沙下、河中小島上和肥沃的沖積平原中。污染物包括钚-239、銫-137和鍶-90。在下游和各個村莊里,患白血病的兒童、得乳腺癌的婦女和基因變異的動物的數量不斷地增加。但是幾十萬居民幾十年來根本不知道造成這些污染的源頭在哪里。
其實造成這種污染的罪魁禍首正是位于葉尼塞河上游的3個秘密核武器城:庫爾賓斯克65號、圖姆斯克7號和克拉斯諾亞拉斯克26號。這3座連俄羅斯地圖上都沒有標出的秘密城市全都建在葉尼塞河的上游。它們為葉尼塞河畔的居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災難:1957年,位于葉尼塞河畔烏拉爾山中的圖姆斯克7號發生爆炸事故,一個裝有924加侖放射性物質的儲存罐發生泄露,但居民們全都被蒙在鼓里;克拉斯諾亞拉斯克26號是二戰結束后就建起來的生產钚的工廠,其核心部分就是選礦廠和化學合成工廠。工廠的兩座核反應堆就修建在650英尺深的大山底下。其中第一座反應堆于1958年就投入運行,而第二座反應堆是1961年開始啟用的。兩座核反應堆都是采取水冷卻處理,并且把冷卻的廢水直接排入葉尼塞河中!1992年冷戰結束后,這里的兩座反應堆先后關閉。然而,更大的錯誤發生了:這里的工程人員竟然把數百萬立方米的放射性廢料全都注入地層深處,結果不僅污染了葉尼塞河的表面徑流,而且直接威脅到整個流域的地下水資源!
(胡世民薦自《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