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就在美國加緊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之際,俄羅斯已經研制出一種導彈發射的新方法。在這個“秘密武器”面前,美國耗費巨資打造的NMD將成為一堆廢銅爛鐵。
“空中發射”很神奇
《簡氏防務周刊》披露的這種新型導彈發射技術,名為“空中發射”。“空中發射”是區別于目前地面發射和海上發射的一種全新航天發射方式。目前,俄羅斯的“空中發射”技術在全球處于領先水平。據《俄羅斯報》報道,參加“空中發射”計劃的科研機構陣容強大。來自俄宇航科學院、“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烏克蘭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的專家經過數年研究,確定了洲際彈道導彈與運輸機安全分離、平穩發射等關鍵技術方案。
這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構想。根據該方案,被改裝的“空中巨無霸”安-124型遠程運輸機可攜帶長30米、重100噸、裝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飛至1.1萬米的高空。當飛機進入預定位置后,機尾的艙門將被打開,形成一個“斜坡”。當導彈尾部移到艙口后,飛機機身逐漸豎起。當機身與水平線呈76度夾角時,機艙中的大功率活塞把導彈推向艙口,使其順“斜坡”滑出。與此同時,運輸機作出緊急躍升的特技飛行動作,迅速與導彈分離。之后,導彈上的特制降落傘會自動打開,以穩定導彈的飛行姿態。待其穩定飛行6秒后,降落傘裝置與導彈箭體分離,一級助推發動機會產生約190噸的推力,使導彈以每秒3.8公里的速度飛向預定軌道。經過目標定位,導彈進入大氣層攻擊地面目標。
2006年是關鍵年
在高空從飛機上發射火箭并非什么新鮮事。早在1974年,美國空軍就首次在C-5“銀河”運輸機上發射了“民兵”式火箭。后來,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等都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
俄羅斯“空中發射”計劃是從1997年開始的,研制之初是為了占領輕型衛星發射的國際市場,主要是出于商業考慮。根據俄羅斯當時的構想,“空中發射”系統可完成多重任務,比如:為低軌道通信衛星提供組網和補網發射等太空任務。俄“空中發射”項目負責人希羅博科夫不久前表示,研究工作已基本結束,預計將于2006初進行首次空中衛星發射。
軍事專家認為,空中衛星發射技術的成熟,也就意味著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技術的成熟,因為兩者的發射原理和過程基本一致。只不過前者火箭上搭載的是衛星,后者搭載的是核彈頭或常規彈頭而已。
俄羅斯選擇在2006年初進行首次空中衛星發射也并非偶然。因為按照美國政府的計劃,NMD的第一批攔截系統將在2006年部署到位并投入使用。俄羅斯選擇同一時間使用“空中發射”技術,其意圖非常明顯。目前,美國的反導系統已初具規劃,阿拉斯加攔截導彈已開始戰備值勤,加利福尼亞范登堡基地也將在年底前部署攔截導彈。美國正與一些歐洲國家秘密談判,在它們的境內部署反導系統。在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美國以烏茲別克斯坦的基地為起點,力爭在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等國建軍事基地,給戰機裝備激光攔截武器。在亞太地區,美國把日本、韓國作為反導試驗場,部署“標準”海基反導系統。到2006年春,美國將完成15艘“宙斯盾”驅逐艦、3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部署計劃。可以預見,2006年將是俄美導彈與反導系統“短兵相接”的一年。
“空中發射”優點
作為世界上五個核大國之一,俄羅斯已經建成了地面、空中、海上“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空中發射”技術的成功,將徹底改變俄羅斯在與美國戰略博弈中的被動局面。
首先,采用“空中發射”技術,俄羅斯飛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起飛,在高空任意地點發射導彈,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這一技術的成功,意味著俄戰略核力量具備了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機動打擊的能力。對于擔負秘密使命的衛星來說,從空中發射可以大大增加隱蔽性。此外,空中發射能提高火箭本身的運載能力,與對等的從地面發射的運載火箭相比,彈頭裝藥量可增加一倍。
其次,俄羅斯擁有大量安-124型飛機,一旦技術成熟,便可大量部署并投入使用。安-124是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技技術聯合體系研制的遠程重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400噸,最大航程為1.65萬公里。“空中發射”多采用現有設備,安全性能經過多年實踐檢驗。俄方已改造了4架安-124型飛機,目前正在進行測試。
第三,“空中發射”成本低廉,可軍民兩用。從空中發射1公斤有效載荷需5000美元到6000美元,而從地面發射則需2.5萬美元到3萬美元,在海上發射也需7000美元到9000美元。這一技術不僅可以用來發射導彈,還可以發射商業衛星。據俄專家估算,實施“空中發射”計劃需投入1.3億美元,該系統建成后每年進行10次發射,3年便可收回投資;若每月發射4至5次,就可占據低軌道衛星發射市場近一半的份額。這樣,俄羅斯不僅擁有了突破NMD的“撒手锏”,還同時擁有了賺取外匯的“聚寶盆”。
俄有多少“撒手锏”
幾個月來,俄羅斯不斷亮出對付NMD的“新武器”。2004年2月,俄航天兵發射了速度達到5倍音速的核彈頭,據稱這種彈頭在高速飛行時可以靈活調整,能突破任何反導系統。11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又宣布“俄正在試驗一種新型核導彈”。
國際輿論分析認為,這些舉動除了有捍衛其大國地位、重振軍事強國雄風的意圖外,還表明俄方已經改變了與美國的斗爭策略。
(曲銘芳薦自《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