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白宮和空軍不約而同地向外界放出風來,稱布什總統將在未來數周內簽署一項特別總統令,取消克林頓政府1996年強調的和平利用太空的政策,使美軍在太空部署防御和進攻性武器合法化。毫無疑問,太空軍事化步伐將大大加快,空間對抗將愈演愈烈。
美國力?!案叩亍?/p>
對于旨在打敗敵人的軍隊來說,太空或許是制高點。衛星可使現代軍隊的偵察更加清晰,通信更加快捷,制導更加精確。但是,如果從導航、目標跟蹤到監視、通信等一切軍事行動都依賴于衛星,那么這種依賴是否也會變成一種潛在的弱點?
美國是世界上使用衛星最多的國家。如果衛星出現問題,也許軍隊不會因此而迷失,艦船通信不會因此而中斷,飛機投擲的炸彈也不會因此而偏離,因為導航、通信、目標跟蹤以及監視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種,但毫無疑問,美軍的作戰效能將大大削弱。有關衛星防護以及瞄準對方空間系統的研究課題對美國的吸引力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1998年“銀河”衛星事故使美國80%的尋呼臺業務暫時中斷,許多有線、廣播傳輸設備也都無法正常工作。此次衛星事故只是一次技術上的故障,而敵國或恐怖組織一直在想方設法利用一些較廉價的地面干擾機或天基技術使衛星失效。
但是,對衛星進行直接破壞就會造成嚴重后果。拉姆斯菲爾德多次指出,要警惕“空間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即利用美國空間領域的弱點對衛星進行突襲,進而使其癱瘓。美空軍于2004年8月2日頒布的反空間戰的條令強調了控制“高地”的重要性,因為控制“高地”不僅可保護空間設施,而且還可禁止敵方對“高地”加以利用。反空間戰既具有防御性,又具有攻擊性。它對于維持美國目前空間優勢至關重要。
目前還無法確定其他國家對空間戰的研究范疇。當然,許多國家都具有空間發射能力,其中包括俄羅斯、中國、印度、韓國和伊朗等。而恐怖組織也可能籌資數百萬美元向空間發射某種物體,以瞄準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空間系統。
衛星面臨多方威脅
衛星可能面臨哪些威脅呢?敵方可以在空間引爆核武器,以產生使衛星發生故障的電磁脈沖。敵方還可將一些碎物射人衛星軌道,就像從天橋上向飛馳而來的汽車投擲石塊;也可以將某種激光器或槍炮瞄準衛星,以燒毀其部件或直接將其引爆。微型衛星比常規衛星輕得多,其發射和在軌運行成本都相對便宜,可用于搶占一些重要通信衛星或監視衛星的軌道,并迫使這些衛星偏離其運行軌道。
對抗微型衛星、天基武器、核爆炸或軌道碎物的一個方法就是在空間建造某種系統以消除這些威脅。空間武器進一步完善了天基彈道導彈防御,因為它既可跟蹤和摧毀出現于空間的導彈,又可跟蹤衛星或衛星面臨的威脅。事實上,攻擊衛星可能更容易些,因為它們的軌道是可估測的。
在天基武器方面有兩種基本觀點。持贊成觀點的人認為,研制空間武器不可避免,因此,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如果想進行自衛并捍衛自己的“高地”,最好能在其他國家之前研制出空間武器。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空間武器耗資巨大,并且很有可能無法良好運行,同時還會給其他國家造成威脅,從而迫使這些國家竭盡全力地去發展空間武器。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通過談判和制裁使其他國家無法開發空間武器。
另外,對空間目標進行打擊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爆炸或動力沖擊會產生大量碎片。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軌道碎片項目辦公室估計,目前在環繞地球的飛行物中直徑超過100毫米的物體已有1.1萬多個,而直徑在10—100毫米之間的飛行物數量則已可能超過10萬個。美國國防信息中心副主任特里薩·希切說,一個彈子球大小的物體足以完全摧毀國際空間站,因此那些決定炸毀對方威脅衛星的國家也將會使本國衛星面臨進一步的危險。與之相反,主張用空間武器破壞彈道導彈和其他威脅物體的人則認為,如果對方的威脅足夠大,那也值得去冒增加太空碎片的風險。人造衛星經常為了躲避靠近的碎片而調整其運行軌道,因此,太空中的碎片即使多一些也不會有大礙。
使用能破壞衛星且不會產生碎片的微波武器或各種類型的電磁武器效果又會怎么樣呢?目前,美國正在科特蘭空軍基地對這種武器進行研究,但目前研制出的武器的體積太大,無法搭載在衛星上,而且不能重復使用??铺靥m空軍研究實驗室的發言人透露,目前新建的高功率研究技術實驗室正在研究一種“飛行器制動器”。它是一種可以使飛行器失效而不需將其摧毀的射頻設備。該技術目前處于哪個開發階段或者能否在空間得以應用仍不太清楚。另外,在衛星上使用這種技術的一方可能無法確定該設備是否發揮了作用,因為被攻擊的衛星還會繼續在軌道上運行,而要遠距離地判斷它是否還在正常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較好的方法是用一顆衛星將另一顆衛星推出其正確的軌道,使其部分或完全失效。當然前提是該衛星可根據命令攔截其他衛星。但衛星機動變軌并非易事,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燃料,而衛星所能攜帶的燃料非常有限。
對抗核爆炸威脅的反空間戰是導彈防御項目的一部分。但一些專家卻對核大國是否真的會向太空發射核武器表示疑問,因為這些國家不會希望自己的衛星通信也陷入癱瘓,因為即使是間接的,核爆炸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對恐怖分子而言,如果他們能獲得核武器,并具有將它們發射至太空的能力,那么他們為什么不在地面將其引爆而
要將其發射至太空呢?
部署“航天雷”
“航天雷”實際上就是反衛星衛星,一般都是微型衛星。許多國家都在研制微型衛星,而且到目前為止已在太空進行了試驗。; 關心全球安全科學家聯盟的勞拉·格雷戈博士說,事實上,那些依賴衛星進行軍事行動的國家已開始擔心微型衛星的威脅。不過,微型衛星的爆炸有可能會對需要保護的衛星造成損壞。當然如果定向能技術得以真正應用,那么當有其他“已方”衛星位于附近時,定向能的應用就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如果微型衛星率先發動攻擊,那么當微型衛星撞向目標衛星時,空間武器系統很難改變微型衛星的方向。格雷戈說:“有一種觀點認為,部署‘航天雷’將比部署目標衛星要廉價得多,這樣,通過大量‘航天雷’便可使防御方癱瘓?!?/p>
雖然微型衛星可能可以成功破壞一顆重要的衛星,但一些專家稱,軍方完全可以制定計劃以具備冗余能力。美國擁有的衛星比其他國家多得多。例如,全球定位系統每12小時至少需要24顆衛星來環繞地球。損失一顆衛星雖說會使某一區域的接收質量下降,但不會使整個系統關閉。要使整個系統崩潰則要破壞10—17顆衛星。同時,如果某一區域的通信因此而受到影響,那么無人機或有人駕駛飛機也可臨時用作通信中繼。關心全球安全科學家聯盟主任大衛·瑞特說:“單個衛星易受攻擊并不意味著整個系統易受攻擊。如果你對衛星的這些弱點表示擔心,那么,你需要考慮的就是研制更多的備用系統。拿臺灣海峽來說,很明顯在一個短時間內,特別是在危機爆發期間,美國可能會采用無人機載或是其他什么形式的區域性傳感器。”
據美國軍事學院從事空間研究的帕特·福特教授的觀點,對于典型的區域性沖突,那么衛星偵察能力即使是臨時減弱也是不能允許的。在上述情況下,中國(大陸)就有可能在對臺攻擊中獲得一定的優勢。反衛星(ASAT)技術對衛星具有深遠影響,因為讓一顆衛星停止工作2小時、5小時甚至10小時就是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在這段時間內,中國(大陸)可在臺灣海峽沿岸快速部署。福特說:“從軍事角度來看,由于作戰部隊對多種通信設備的依賴性,你會發現,只要使 1—3顆衛星無法正常工作就足以使整個網絡完全癱瘓?!?/p>
但對威脅衛星實施“硬摧毀”并非易事,因為這些衛星所產生的碎片很有可能會損壞那些需要保護的衛星。事實上,衛星非常脆弱,幾乎所有的物體,從細小的灰塵到太陽能面板上的物體都能對其造成影響。因此,攻擊衛星的關鍵所在不是所使用的武器類型,而是跟蹤在軌目標的能力,不斷靠近目標,并在第一時間向其“開火”。此外,美國還必需有能力對微型衛星的發射進行跟蹤并了解這些衛星是否逼近了其他衛星。軍事策劃人員可通過天基武器對可能發生的衛星攻擊以及對特殊地區的作戰影響進行預測,進而制定計劃以具備冗余能力,比如使偵察飛機處于待命狀態。
計算機網絡入侵是一種無需大量空間系統就可摧毀衛星能力的攻擊方式,目前被看作是一些國家的主要發展方向,因為黑客人侵的成本非常低。另外,通信干擾也廣為應用,目前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也正在對其積極探索。地面干擾機可通過射頻信號使衛星通信臨時喪失工作能力。該系統將被作為反空間戰的首要能力進行開發。
研制保護衛星的攔截系統
要消除威脅首先需要對其識別。對各政府而言,目前對空間目標的跟蹤方式主要以地面為主。為了對空間目標進行跟蹤,空間監視系統必須具有實時跟蹤能力,美國目前正計劃研制這種系統。1996年,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對空間監視衛星進行了首次演示。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已歷時多年。2004年3月,美空軍選擇由波音公司和鮑爾航空公司領導的項目小組研制空間監視系統,并對其進行初始作戰試驗。該系統將于2007年后半年進行發射。準確、實時了解空間目標信息的關鍵是:當目標靠近天基武器時,操作員必須能分辨出該威脅是否來自其他國家,是否是軌道碎片,是否是故障以及其他。
為了截獲威脅目標,美國導彈防御局目前正計劃于2012年前在空間部署3—6個天基攔截器作為導彈防御技術的試驗臺,但還無法執行快速確定導彈的發射和方向以及衛星是否受到微型衛星的威脅等任務。美國國防信息中心的希切說:“發現威脅并發射攔截器必須在數秒內完成,所以一套運行良好的系統必需擁有數千個天基攔截器,這樣才能有機會擊中導彈。但僅這種小型系統的發射就需要400億~5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該系統的生產、運行以及每6~10年進行更換的費用,而這些工作又不可避免。”
天基武器的反對者說,除了系統的復雜性和成本問題之外,美國作為衛星技術和使用領域的先驅,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禁止空間武器。當然,一個國家簽署條約并不意味著它一定要遵守條約。但是,強制執行條約的方法卻很多。禁止核擴散條約已在世界上取得成效。
反空間戰將會越來越激烈
一些人認為,一個對衛星系統如此依賴的國家,天基系統的安全總是最重要的。目前許多國家都具有衛星發射能力,要保證它們不會對衛星造成威脅將變得越來越困難。美空軍2004年8月的反空間戰條令特別指出,敵軍很可能使用激光、電磁脈沖以及動能反衛星武器來破壞和摧毀衛星系統;實際上,攻擊性反空間戰也將使用類似系統來防止美國衛星遭受破壞。
但目前美軍用于空間武器的開支卻很少。在美國國防部預算中沒有直接列出空間武器的任何預算,它們都隱含在其他預算中,比如先期概念技術開發、小型殺傷武器以及其他項目中。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一位資深人士于2004年12月初對一項機密偵察項目提出異議。他認為該項目給國家安全造成了危險,而且花費巨大。一些專家得出結論,該機密項目很可能就是某些衛星項目。就像導彈防御項目一樣,對空間戰的發展是否在技術上可行,是否會成為未來沖突的導火索,是否是對現實的一種準確預測,討論仍將繼續進行。有關研究從來也沒有停止過。
(何豫摘自2005年3月《國際電子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