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一過,春,也就意味著已經來了。
在這乍暖還寒的風里,攢動著無數迫切的生命,夾雜著無數心跳的聲音,中華大地上的花草鳥獸,無一例外地激動著,試探著,想要在這第一股的春風里,第一個展現自己的風姿……
在春的季節里,沒有什么能比中國直銷立法的話題更讓人激情萬丈熱血澎湃了。
隨著中國直銷市場開放的日子越來越近,美商如新的動作也就越來越頻繁。
2005年1月,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新中國)剛剛宣布其旗下的華茂營養保健品正式在中國上市,接著又宣布如新生物光子掃描儀將置于每個如新專賣店中,供顧客使用檢測,并計劃3月份推出可移動掃描儀。同時,如新中國還表示將在2005年上半年于北京和天津開設專賣店。
行業人士認為,如新中國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因為如新集團總裁賀楚門的預測,賀楚門預測中國直銷管理條例,最遲今年3月份出臺。
3月,冬去春來……
如新中國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如新就想進入中國市場,但如新準備進入的時機不好——1998年。1998年政府對直/傳銷一刀切,如新只好與中國內地相關規章制定機構密切聯系,開發出一套經過改進的商業模式,將生產基地、獨資專賣店和銷售業務力量有機地結合起來。1999年12月16日,代表如新先頭部隊的如新“絲昂”專賣店在上海開業,并用三年的時間發展到32家。
2001年12月10日,隨著中國加入WTO的鐘聲響起,中國直銷市場的開放,變得觸手可及,四個月之后,當時如新市場開發副總裁瑞持伍德表示:“如新公司計劃在華追加投資1,500萬美元,大力發展固定地點經銷專賣的經營業務。并做好準備在2003年初推出如新高檔品牌的個人護理產品。”
在中國加入WTO后一年,離“三年內為中國直銷立法開放”的承諾還有兩年時間的2003年1月8日,如新以108家專賣店大舉登陸中國市場。
至此,在中國禁止直/傳銷方式五年后,如新,這個海外直銷企業,第一次正式大規模進入內地市場。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如新小心翼翼地運營著“直營專賣店+專職銷售人員”的銷售模式,雖也招來幾次質疑與非議,但都安然度過。而2003年3.3億人民幣的銷售業績,無疑給如新總部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通過一年的穩定與磨合,如新在中國市場亦于2004年步入正軌。

2004年4月21日,如新集團在美國總部普洛沃市公布企業第一季度的營業額為2.6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個百分點,每股的收益同比增長了25%。這使公司的發展超過了先前的預期,如新方面分析認為,中國內地市場的強大推動力是其增長的重要原因。因為如新在中國營業額的增長速度是78%,遠遠高于北亞地區、北美地區、南亞太平洋地區,加之2004年2月,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鄧湛對外公開表示將“加快直銷的立法進度”。也或正因如此,2004年5月21日,如新集團首席執行官賀楚門開始了他的首次中國之行。他表示,“第一季度的報告讓我們深受鼓舞。”并宣布,如新將增加數百萬美元投資用于在上海建立生物光子掃描儀生產設施。而這將使如新企業集團成為全球生物光子掃描儀最大的生產基地。
2004年6月9日,“上海如新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正式改名為“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業內人士評論,“公司名稱改變的一小步,是如新啟動中國市場攻略的一大步。”
任誰都看得出來,中國市場在如新看來,是何等的重要。
賀楚門的那次中國之行,豪情萬丈,他表示,“如新不斷在中國增資,目的就是要與安利分庭抗禮,成為中國直銷市場的一匹黑馬。”
黑馬
如新中國真能成為中國直銷行業的黑馬?
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在海外,如新企業集團旗下華茂營養保健品的銷售收入占到集團總銷售的半壁江山。而安利中國的年銷售業績中,保健品也占到了60%。無疑,如新中國逐步引進保健品,將會大大提升其直銷商的積極性和銷售業績。如新中國能不能成為中國直銷行業的黑馬,可說不一定,但有這個可能,關鍵是看如新是否真正掌握了中國的國情,并采用了適當的策略。”
老實說,如新在中國的發展是超速的,2000年,如新在中國市場的利潤可說是忽略不計;2001年如新的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2002年的銷售額達2,000萬元人民幣;2003年為3.3億人民幣。

自2003年開始,如新在中國的銷售業績,年年超額完成銷售目標。
這一點,即使如新高層也未料到,2004年初,林克禮預計,“2004年如新中國將有超過100%的增長率,達到8,000萬美元(約6.6億元人民幣)。”
但實際增長率是300%,達到了1.2億美元(約10億元人民幣)……
然而,2004年,如新中國作了什么?除了增加15家專賣店外,憑什么創造了這個奇跡?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只有如新中國的直銷商知道。
那么,如新中國能否繼續保持他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直銷業的黑馬呢?
如果按照林克禮的希望——“華茂營養保健品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后,能占銷售收入的20%~30%”,以及如新前兩年300%的增長速度來計算。理論上,2005年如新中國的銷售業績大概將在37.5~42.8億元人民幣之間。
如新中國區總裁邱錦云透露,目前中國120家專賣店里擁有5,000多名店員,估計中國直銷開放后,如新在中國將擁有1.5萬~2萬個全職直銷商。也就意味著,如新中國的直銷商人數翻了3~4倍,但銷售業績是否也能翻3~4倍,達到30~40億元人民幣,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從2004年6月,上海如新改名為如新中國之后,也就意味著如新在中國的市場空間一下擴展了很多倍,按照目前如新在現有國情和現有市場所取得的成績來看,如新中國2005年的業績,翻3~4倍,不是沒有可能。
倘若真實現了銷售業績翻3~4倍,我們能不說如新中國是中國直銷市場的黑馬?
不過,一切似乎都在等待著2005年來驗證。
如新的2005年
中國直銷的2005年,是嶄新的一年,因為中國直銷市場在這一年會立法開放。
所以,如新中國的2005年,也將是嶄新的一年。
到目前為止,如新在中國實際投資已達8,000萬美元,先后建立上海奉賢個人護理品生產基地、上海金橋光子生物掃描儀生產基地、浙江湖州保健品生產基地,上海和北京分別建立了兩個研發中心,以及120家直營專賣店。
但對一個想做中國直銷業黑馬的企業,一個想在中國做大做強長期發展的企業,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這一點,行業知道,如新中國也知道。

“2005年,如新當大度發力。”一行業人士預測。
這從如新中國一些迅捷的動作里也能看出一二:2004年11月,如新重慶專賣店開業,12月合肥專賣店開業,同月,昆明專賣店開業。2005年1月11日,如新華茂光子掃描基地落成,1月25日宣布,將在中國內地的120家如新專賣店使用新型營養測量儀,同步推出華茂營養保健品,并計劃3月份推出可移動掃描儀,如新中國還表示將在2005年上半年于北京和天津開設專賣店。
而從如新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林克禮頻頻出現在內地、親自督戰中國直銷市場來看,2005年,如新中國醞釀著很多夢想。
按林克禮的想法,“麥當勞在哪兒,如新就到哪兒”。他認為,如新的專賣應當像麥當勞一樣,遍地開花。
邱錦云則表示,“如新準備今后五年再投2,000萬美元擴大基礎建設,另外預計在五年內還會投入3,000萬美元主打廣告。”
如新中國銷售暨業務拓展總裁鄧希凱告訴記者:“盡管目前在中國的生產只是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但如新將逐步向中國轉移生產基地,在中國建設全球最大的生產制造中心是如新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
如新中國公關部經理韓志遠告訴記者,“2005年,如新中國的動作會比較多。在店鋪方面,如新中國計劃今年開設60~70家直營專賣店,著重在西北和華北等二線城市,要在西北和華北的每個省會城市里,至少開設1家店鋪,2005年的店鋪總數計劃在180~190家;在產品方面,如新中國將分兩輪推出如新個人護理品,并陸續推出華茂營養保健品;如新中國目前還有一個1,000萬~2,000萬美元的投資項目,正在考察廠址之中。這個項目是‘蜜兒餐’生產廠,‘蜜兒餐’是為一歲以上的小孩提供的營養食品;同時,如新中國也將繼續保持與政府的緊密溝通,爭取拿下中國直銷的運營執照。”
用韓志遠的話說,“如新中國的2005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也會是精彩的一年。”
如新的春天
無論怎么說,2005年已經來了。
中國直銷市場要在這一年立法開放,中國直銷行業要在這一年競爭得如火如荼,而如新,也要在這一年播下中國直銷黑馬的種子。
所以,2005年的春天,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2005年的春天不僅僅是如新一家的,一年之際在于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中國直銷行業的眼里,這個定律依然存在。
不過,種瓜也好,種豆也好,都要掌握好時令,也要在播種之后,澆水施肥、除草殺蟲,方能保證最好的收成。
那么,我們就一起期待,期待一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