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于醫生上專家門診,她接待了這樣一位小患者。媽媽說孩子最近不乖,夜間出汗多,易哭鬧,頭長得大。追問病史,媽媽說孩子未曾服用過維生素D,平時戶外活動少,經過體檢,于醫生診斷孩子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什么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呢?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正生長的骨骼因缺乏維生素D,在成骨過程中不能正常的沉著鈣鹽,導致骨骼鈣化不良,骨質軟化,時間長了骨骼就會發生變形的一種兒童時期特有的疾病。人體維生素D的來源兩種。一種是內源性的,即體內自生的,但它需經過較為充分的日照后才能獲得。日光中的紫外線直接照射人體皮膚,皮膚內的維生素D3原就會經光化學作用轉變為前維生素D3,再經皮膚的溫熱作用轉化為可被人體直接利用的維生素D3。
另一種是外源性的,就是通過膳食或者藥物制劑獲得的。一般天然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魚,如鯊魚等魚類的肝臟中;人乳、牛乳、羊乳,以及蛋類、肉類等中含量很少;谷物、蔬菜、水果中幾乎不含有 。所以每日由食物中提供的維生素D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正常生長發育所需。
哪些因素會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
1、日照雖可使人體產生內源性維生素D,但由于受季節、地區緯度、衣著及空氣污染的影響,內源性維生素D的轉化非常有限,如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漫長衣著厚、南方多雨地區日照少,以及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使皮膚接受日照時間短,從而造成自身產生的維生素D3不足。
2、先天維生素D儲備不足及生長過速:母孕期維生素D缺乏,致使胎兒儲備不足;嬰兒生長過速,使需要量增加,致使體內相對不足;青春期生長加速,如果日照不足,也可有維生素D的缺乏。
3、胃腸道及肝腎疾病:慢性腹瀉,導致維生素D吸收不良;肝腎功能不全時,可使維生素D代謝發生障礙。
4、藥物的影響:某些藥物,如治療癲癇的藥物苯巴比妥可使維生素D代謝加速,人體需要量增加。
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具體表現
輕度的佝僂病通常會有多汗、易驚嚇、夜間哭鬧、枕禿等。嚴重時還會有骨骼的改變:(1)頭部:顱骨軟化,頂部有乒乓球感,囟門較大,且閉合晚,可呈方顱、臀形顱,出牙晚,琺瑯質缺損,易患齲齒等。(2)胸部:可有肋骨串珠,形成赫氏溝及肋骨下緣外翻,雞胸、,或漏斗胸。(3)脊柱:嚴重者可形成脊柱側彎或后彎。(4)骨盆:形成畸形,如小骨盆等。(5)四肢:可形成“手鐲”、“腳鐲”,站立行走以后出現“O”型腿或“X”型腿。活動期可有肢體疼痛、易骨折,身高變矮,坐、立、走的時間推遲。
另外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還常合并營養不良,貧血,先天性喉鳴,肌肉無力,腹脹,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如何預防佝僂病
1、適當的日照:日照即經濟、方便、又有效,同時可以增進健康, 減少疾病。日照時應少穿衣服,尤其是夏季,勿過分遮擋紫外線。 另外,請注意,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故隔著玻璃曬太陽不能達到日照的目的。當然也不可以過分曬太陽,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2、外源性維生素D的補充
(1)口服魚肝油滴劑:正常母乳喂養兒每日給予維生素D 400iu—800iu;早產兒每日600iu—800iu;孕母或乳母每日400iu—800iu
(2)維生素D強化食品強化奶、強化餅干等。
患了佝僂病該怎么辦
首先應找醫生,由醫生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進行分析,確定佝僂病的分期及程度,制定治療方案。以及是否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補充維生素D會發生中毒嗎?
過量補充維生素D會發生中毒,所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孩子的情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