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俄雙方簽署協議,以互諒互讓的方式,徹底解決了兩國最后遺留的兩個地段邊界爭議,其中在國人關心的黑瞎子島領土劃分上,體現了兩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
國家之間的領土之爭,自古以來便是最棘手的難題。蘇聯瓦解前夕,中國于1991年與之達成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確定98%的邊界線走向,只剩下額爾古納河上游阿巴該圖洲及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黑瞎子島的兩個地段未能劃定。對沙俄鯨吞過滿清帝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言,上世紀90年代以后僅剩的爭議地區不過400多平方公里,真是九牛一毛。
然而,其實際價值雖不大卻關系到民族自尊心,牽涉歷史和現實中敏感的問題,何況中蘇在界河的島上還打過仗。2004年10月間普京總統來華,中俄于10月14日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兩國就中俄邊境兩塊未協商一致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達成協議,是政治雙贏的均衡合理的方案。”
這段聲明對邊界劃分的表述說得很含糊,不了解內情的人很難聽明白對爭議區如何以“雙贏”方式劃分,特別是許多國人不知道最關心的黑瞎子島究竟劃給了誰。從目前中俄兩國已經披露出的情況看,爭議區是以“互諒互讓”方式解決,按兩國都讓一步、都各有一份的精神來劃分,這也是讓雙方感情都過得去,使那小塊的領土糾紛不至影響兩國戰略伙伴關系這一大局的惟一可行辦法,也為國際上解決同類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邊界爭端是最大障礙
中國與蘇俄的歷史關系,真可用“剪不斷,理還亂”這種恩怨交織來形容。在近代歷史上,中國在北疆損失領土最多,1989年鄧小平接見美國前總統老布什時談到中蘇關系便說明關鍵有一個“三百萬”的問題,即舊俄在邊界東西兩段直接占領原屬清朝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蘇聯又迫使蔣介石承認外蒙獨立再分離出150萬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在中國革命期間蘇俄是最基本的支持者,新中國成立后又是靠蘇聯幫助建立起一個工業基礎。這種復雜的關系,使兩國關系既能結成“兄弟”和“戰略伙伴”關系,又容易互懷戒心。
當年的中蘇西段邊界現在僅55公里還算中俄邊界,其余已是中亞三國同中國的邊界,東段邊界卻被俄羅斯繼承,歷史上的怨氣也多集中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上。17世紀以前,這里是滿族發端地的北端,卻人煙稀少,沒有明確的邊界線。 1643年即滿清入關前一年,沙皇遠征隊闖入黑龍江流域,后被清軍打退,至1689年雙方簽訂大致劃定邊界的《尼布楚條約》。19世紀中葉清朝衰落,沙俄軍隊又向黑龍江北和烏蘇里江以東推進,占領了原屬中國的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并迫使清王朝于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兩江為界河。
按照近代國際慣例,像黑龍江、烏蘇里江這樣國際界河應該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清廷卻缺少近代地理勘測能力,也缺乏相關國際知識,俄國官員便乘機在不平等的《北京條約》的附圖中把象征邊界的紅線粗略地畫在中國江岸邊,不過條約文字中并未寫明此點。此后沙俄和蘇聯依據這條單方面畫上的“霸王線”,將黑龍江、烏蘇里江中600多個江心島(還不包括漲水便淹沒的沙洲)共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視為自己所有。
這些江心島中最大的一個,是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處的撫遠三角洲,中國人俗稱黑瞎子島,俄人稱大烏蘇里斯基島,面積350平方公里,東北端與俄遠東最大的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中國稱伯力)只隔幾百米江面相對。在1929年張學良與蘇聯開戰的中東路事件中,蘇軍認為該地關系伯力安危,上島將其占領,此后又常設哨所不肯撤離。其它江心島一般無人居住,蘇方未上島設哨所,卻將其多劃入巡邏線內。例如烏蘇里江上只有0.7平方公里,夏天便浸泡在水中成沼澤的珍寶島(俄方稱達曼斯基島),蘇軍也于1947年以后便將它劃入警戒線,冬季派人巡邏。中蘇友好時,中國居民冬天也常上島割馬草、破冰捕魚,蘇聯邊防軍人遇到并不干涉。不過這些島嶼歸屬得不明不白,日后關系一旦不好便會成為摩擦熱點。
邊界劃線留尾巴
新中國成立后同蘇聯有過十余年的“蜜月”時期,當時雙方都認為共產主義為期不遠,國界很快便不存在。直至1962年10月赫魯曉夫為中國大使劉曉送行時還說,“我們之間不存在邊界問題,對于共產黨人來說,邊界只是一個歷史范疇。”隨后兩國關系日趨惡化,雙方對邊界線的理解不一致更引發諸多摩擦,才于1964年2月在北京開始邊界談判。
在首次中蘇邊界談判時,中國首先申明歷史上的中俄邊界條約是沙俄侵華造成的不平等條約,不過考慮到既成事實,以及百年來蘇俄移民已在這里居住,同意以這些條約為基礎劃界,不過對江心島應按國際慣例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蘇方卻認為沙皇和中國皇帝都是掠奪者,他們之間的歷史爭端不應再追究平不平等,堅持不能承認自己是在享受侵略成果。對于界河上的江心島,蘇方拿出《北京條約》附圖為據,稱國界已劃定在中國江岸。
面對蘇聯這種霸氣不改的作風,一向倔強的毛澤東也針鋒相對,于1964年7月接見日本友人時公開改變過去對日蘇北方領土問題的立場,支持日本收回北方領土,并宣布沙俄占領中國領土這筆老賬還沒有算。蘇聯受此刺激,馬上以此為理由向遠東增兵,并停止中蘇邊界談判。此后中國人再登上江心島,蘇邊防人員便來驅趕甚至動武。在狂熱的“反修”氣氛下,中國邊防軍民也不示弱,不僅堅持不斷地登上有蘇聯邊防軍巡邏的江心島,而且都攜帶棍棒。
在“文革”初期國內大規模武斗的同時,珍寶島、七里沁島和吳八老島等地也上演著國際大武斗。 1969年2月,在中共九大前夕,出于強調共同對敵以克服國內難彌合的派性等復雜政治原因,毛澤東同意沈陽軍區在珍寶島打擊蘇軍的方案。與此同時,蘇軍遠東司令部鑒于邊境上拳腳和棍棒武斗愈演愈烈,也下令驅趕“入侵”者必要時可開槍。這樣,同年3月2日雙方巡邏人員便在珍寶島發生了開槍互射,3月15日更升級為動用大炮和坦克的交戰。
兩個態度強硬且各有相當實力的鄰國動武之際,是難以解決邊界問題的。雖然1969年9月中蘇總理在北京機場會晤同意以談判解決邊界分歧,戰斗不再發生,在長期劍拔弩張形勢下兩國代表談了十余年卻毫無結果。直至上世紀80年代中國不再“反修”,蘇聯也想盡快緩和對華關系,1986年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威發表講話,承認中蘇邊界可以按主航道劃定,雙方在邊界問題上20多年的態度僵持才終于打破。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實現了中蘇關系正常化,兩國都想友好的大局,使邊界一些小塊土地的爭端已顯得不大重要,雙方便在同年以務實的態度重新進行談判,蘇方承認主航道原則,中方也不再要蘇方承認“不平等條約”這種宣泄歷史委屈的要求。
1991年5月江澤民訪蘇期間,兩國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確定了東段邊界的明確走向。接著,兩國外交部專家組進行磋商,為中俄東段邊界勘界立標。同年底蘇聯瓦解,其法理繼承者俄羅斯仍承認這一條約,葉利欽在發展對華關系上還表現得更為積極。
按照雙方都承認的主航道為界這一國際慣例,珍寶島等島于1991年都被確認歸中國所有,不過卻留下一個尾巴,江心島中最大的一個即黑瞎子島的歸屬未能議定。再加上該島西側的銀龍島(也可算該三角洲)的一部分,以及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中的阿巴該圖洲,邊界上只有2%的地段即80余公里未劃定。兩國為了友好相處,真正首次實踐了鄧小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繼1996年以后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于1999年先對就已經劃定的地段邊界先簽署了《關于中俄國界線東段的敘述議定書》,留下一點尾巴繼續談判,使雙方發展關系不受影響,體現了小分歧服從大局。
在兩個遺留的領土分歧中,靠近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是江心沙洲,夏季漲水時常被浸沒,人們無法在此定居,爭執意義不很大,俄方讓步較容易。黑瞎子島則是一塊戰略意義重要之地,如果嚴格按主航道為界原則,自然應該屬于中國,俄國遠東地方當局卻堅持不肯交出,并在國內包括杜馬論壇上掀起鼓噪聲勢。
值得注意的是,蘇聯瓦解后一直稱贊中國共產黨堅持了社會主義的俄羅斯共產黨的代表們,近些年來也在攻擊葉利欽和普京政府向中國“出讓領土”,這到表現出他們與現在的中共一樣奉行的是國家利益高于意識形態的原則。
“雙贏”的解決辦法
黑瞎子島這塊地方不大,夏季有一部分(特別是靠近中國江岸的西南側)還是沼澤區,按理說雙方都有讓步理由。俄方按國際慣例和已承認的主航道原則,應該全部讓出。從中方來看,新中國成立時考慮到歷史造成的邊疆現狀,毛澤束、周恩來已確定尊重實際控制線以談判劃界的方針,而黑瞎子島在解放前20年已經丟失。不過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兩國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地方部門和民間呼聲對政府也形成壓力,中方全部要回或俄方全部讓出都很難。
俄方在黑瞎子島是既得利益者,其遠東地方當局反對讓步的呼聲最強烈。他們公開在報上列舉了諸多理由,說該島面積超過了列支敦士登或者馬耳他這樣的國家,只比新加坡稍小一點。島上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棲息著珍貴的毛皮獸和水鳥,支流以及河灘湖泊中常有的魚種比整個伏爾加河流域還要多。其土地資源又有很大價值,島上七成面積可做耕地、割草場或牧場,現已有果菜園15000個、農場10個以及幾個城中工業企業的旅游基地,并座落著兩個有常住人口的村莊,每年還有成千上萬個市民觀光。島上每年出產4000多噸土豆,夏天可喂養1500頭奶牛。島上又建有許多別墅,有些為哈巴羅夫斯克社會及政界名流擁有。從軍事意義講,如控制島東端,借助步槍就可以阻斷阿穆爾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航運業并能打到哈巴羅夫斯克城內。
俄羅斯地方當局的這些理由,全是既得利益的表述而不講國際法理。為了“維權”,哈巴羅夫斯克邊區政府還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在島上修建標志性建筑。他們于1998年安設了一個十字架,1999年9月至10月間又以創紀錄速度建了一座東正教的小教堂,137噸重的圓頂是用緊急情況部的米-26直升機運到島上,據此聲稱“教堂的建設再次證明這是我們的上地。”接下來俄方又筑壩攔水,2002年夏季還建起一座從哈巴羅夫斯克郊區連接島東部的750米長的浮橋。
中國官方對黑瞎子島的爭端,始終未加炒作,只在少量報刊上披露過此事,然而民間在互聯網上呼聲也不小。國人提出的索要根據也是理直氣壯,當年不平等條約已讓中國丟掉那么多領土,俄人又越過條約并違反國際慣例占領的那么一個島再要不回來,此氣難出。
面對這一兩難局面,中國領導人還是表現出政治智慧,俄中央政府也有些明智態度。考慮到中國下一步的能源問題和國防高技術發展需要與俄羅斯合作,俄方也需要中國這樣一個長遠的戰略伙伴,遠東的經濟發展也有求于中方,于是2004年雙方最后議定,阿巴該圖洲全部劃給中方,對黑瞎子島采取中線分界的辦法。據目前介紹,兩國官方在地圖上劃定的新邊界線,將島東北部有兩個村莊和新建教堂的部分共170平方公里留給俄方,島的西南部174平方公里劃歸中國,再加上此島西側的銀龍島也歸中國。俄遠東當局對此不滿地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面積減少了337平方公里。”
中俄能夠最后達成這樣的一個協議,解決了邊界問題遺留的尾巴,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普京政府在俄羅斯已是一個強勢政府,能夠控制地方當局。當然從歷史和現實的全局講來,俄方也并未吃什么虧。對中國而言,70多年前完全丟失的黑瞎子島雖未完全討回,總算歸還了一半,實際版圖上還是有這項。較之近代總是失地,這仍是國家日益強大的一種象征。
中俄邊界問題的最后解決,也給人以重要啟示。如今國際上共同發展的趨勢,勢必要求各國追求“雙贏”的結果,而不能再沿用當年中蘇反目時必要斗個你輸我勝的方式。為此,爭執的雙方都要尊重對方的利益,對國際上歷來棘手的邊界問題采取互諒互讓,小局服從大局,最終還是能夠達成對大家都有利、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
(原載香港《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