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7月生于沈陽。畢業于北京防化學院,1973年入伍,1993年轉業到佳木斯市人民銀行。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佳木斯市文協委員,佳木斯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書法作品入選由國家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家協會、西泠印社、今日美術館、《中國書法》、《書法報》以及全軍、全國金融系統主辦的各類展覽并獲獎,入圍韓國大田研墨會19回作品邀請展,第3回東洋書藝術賽中獲獎。微刻書法在有中國內地、美、英、日、新加坡、港、澳、臺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第五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暨香港大型書畫藝術展中獲獎。書法作品刻石于河南黃河碑林、神墨碑林、中原碑林、安徽穎州西湖碑林、圣泉碑林、遼寧千山碑林、江西江南碑林、甘肅西王母萬碑林等名勝景區。發表書法篆刻作品600余件。作品和傳略被編入中國書法家協會1992年編輯出版的《當代書法藝術大成》及《當代中國書法篆刻家大辭典》等各專業辭典,被載入《中國美術網》、《世界名人網》等部分藝術網站。書法篆刻及微刻作品被書畫院、博物館及個人收藏并作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被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學藝術創作貢獻獎。
十多年前,在書展賽事中十分活躍的青年書法家白志軍,這幾年卻默默無聞。作為志軍多年的摯友,我卻看到他在書法篆刻的藝術領域里不知疲倦的探索著,更為他熱愛工作,珍惜生活,追求藝術的真情所動。
上世紀80年代末,志軍行書、篆書、篆刻已形成一定的風格。在他的行書中,可窺見《多寶塔》、《爭座位》、《祭至文稿》的神貌,那是幼年時認真臨習顏體取得的成果。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他沒有封閉自己,而是廣泛汲取傳統書法藝術的精華,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志軍著重學習于右任、王鐸、張瑞圖、孫過庭等書風,使自己的書法貼近傳統又不拘于一家,特別注重在筆法上下功夫。其行書甜澀相間,坦靜自然,散發著一種樸實大方的美感。眾多書家道友認為志軍的篆書更具特色。他從先秦《石鼓文》入手,遍臨《大克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等兩周金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觀其篆書一時難以辨別其書體的門派和師承。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借鑒與結合,將行書等筆法用于篆書中,大膽的使用側鋒,融入草法,打破篆書中鋒用筆的始終過程。其篆書作品具有新意而不失傳統,蒼勁豪邁,雄健古樸。志軍上世紀80年代初學篆刻,曾廣臨秦漢印。他認為刀即筆,印即書,篆刻作品就是一位書家篆書功底的真實寫照。他主張嚴謹構思,認真落墨,大膽奏刀,將自己的創作思維和毛筆的提按轉折在鐵筆的游刃之中體現出來。志軍的篆刻作品章法自然,刀法挺斫,極富筆墨情趣和金石韻味。
近年來,白志軍又癡迷于微刻書法,且小有成就。他能將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詩詞短文,刻在只有一分錢大小的石面上,需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窺其微、探其精,領略到其微刻書法的獨特藝術風采。微刻書法是“神刻意雕”的高層次藝術,要通過“微”和“精”來表達藝術內涵。白志軍的微刻書法體現了他二十多年臨貼摹碑的書法功底,其作品《書譜》具有濃烈的傳統書法風韻,得到了書法界的高度評價。
20多年來,白志軍遠避俗聊閑事,潛心讀貼臨池,研習書法篆刻。他拜師策己,敬業樂群,曾得到多位書法界名家的指點。他高雅的人格魅力和藝術品位,得到眾多書朋好友的尊愛。
(本欄目由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