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創新的中國需要創投
張景安國家科技部秘書長
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經過多年奮斗,終于看到了希望和即將蓬勃發展的曙光,隨著中芯國際、盛大網絡等20多家創業投資支持的企業在納斯達克、香港創業板、國內主板等資本市場上市,這些企業的發展展示了一個創新中國的精彩和希望;伴隨著大量外資進入中國,伴隨著中國創業投資年度投資額的增長,中國創業投資行業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翻開了新的一頁。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很好,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發動機之一。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世界第三貿易大國。作為世界大市場的中國,轉變經濟結構的核心是自主創新,這將為科技企業和創投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一個創新的中國必然需要發展支撐創新的創業投資。只有創新才能煥發新的動力和活力,才能有新的發展,才能扭轉目前外資創投領先中國創投發展的局面,只有本土創投作為一個整體在中國獲利,中國的創投才能真正走上健康的道路,為此,中國政府在未來幾年里也將繼續制定有利于創投發展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優化發展的環境,進一步推動創投的發展。
當今世界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的世界,中國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當今中國,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而且越來越重要。中國只有發展高科技產業,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創新是發展高科技的源泉,創投是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器,也是高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孵化器,一個創新的中國需要創投。
中國創投突破10億美元
倪正東清科公司總裁
2004年的投資p但這可能會有不好的一面,就是會把價格做的更高;投資主要還是集中在IC領域,IC設計是2004年的亮點,2004年投了30多個IC設計的公司;退出非常活躍,2004年有20多家公司在新加坡、國內主板、香港主板上市;新一輪的募資賽跑拉開序幕;政策環境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因為在中國這個市場上特別是外資機構在中國的信心大幅度增強。
中國創投呈現以下幾個趨勢,投資總量繼續攀升、有些大案例成為影響中國投資的因素、新進外資數量顯著增加、外資和本土創投繼續上漲。
行業增長能否維持下來?
祖文萃凱雷投資集團總經理

這個行業是不是能夠維持下來,有沒有持久性?10年以后是不是還有一個10倍或者100倍的增長,如何在這個階段里持久,在發展的過程中把規模做得越來越大?凱雷集團是全世界私募投資上招標最大的集團之一,在全世界有差不多200億美元的資金,在14個國家、很多行業進行投資,現在凱雷是亞洲最大的資金來源,差不多有14億美元將投放到亞洲,而且還會有非常快的增長,在2004年12個月中,在亞洲其實主要看四個國家,那就是中國、印度、日本跟韓國。從長期戰略角度來說,中國逐漸變成亞洲最重要的一個市場,也可能成為世界的一個重要市場。所以在中國加快了凱雷的投資和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國是可以吸引人的一個市場,但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10億美元的項目,這是一個比較中期的目標,希望可以在兩年三年里找到。
已經出現了泡沫的苗頭
李建光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
我們迫切覺得在這個市場上的競爭壓力非常非常大,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在這個風險投資的領域,中國基本上是一個機會多、資本少的市場,我們大家都是伙伴,每個人都是一起做事情,但是從2003年的形勢來看,好象就是很多的資金在追求一些相對少的新項目,很多新的投資者,按照我們的感覺就是做事非常大膽,但結果往往證明人家做的對,比如泰格基金,他基本上就是做的很快。
2005年對IDG來說一個新事情就是我們會有一個新的基金,百分之百的做投資,這個基金從過去一億美金的規模擴大到一億五千萬美金,一方面我們會一如既往的投一些早期的我們熟悉的IT領域,另外我們會去探索一些新的領域,特別是在媒體方面,我們會把相當多的錢投入到這個方面,特別是跟電視有關的媒體,另外也會把一部分錢投到相對來說后期階段的投資。
從2004年的市場來看,基本上我們是并購和上市并舉,現在看到,并購得到的回報大概是在香港上市的十分之一。而在香港上市的回報是納斯達克上市的十分之一,雖然是從小做起,但是希望能做到那些最終能走向納斯達克上市水準的公司。如果市場還會像2004年這樣的狀態,我想2005年至少有兩到三家到納斯達克上市。我認為現在已經出現了泡沫的苗頭,就是大家在搶項目。我們愿意跟大家一起使VC在中國市場上能夠比較健康正常的發展。
外國VC逐漸在形成自己的風格
周志雄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合伙人
從2004年來看,在整個投資環境上有了非常大的改進,尤其在退出上,有十幾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退出的環境非常清晰,這給所有在中國投資的VC帶來希望。我想強調幾條體會,我覺得現在跟2000年、2001年相比有幾個突出的不同之處。一是融資企業投資人有一個越來越多的挑選余地。另外一個,在國內立足的外國VC逐漸在形成自己的風格。現在大家可能會越來越清晰,就是什么基金會愿意投什么階段的項目,而且這個基金里某一個合伙人或者是主要投資人會喜歡什么樣的項目,我覺得這已經開始越來越清晰了,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2004年和2005年整個投資環境和大家關注的領域應該不會有太多變化,主要應該還是在幾個大的領域,包括半導體,包括PC,還有一些新的寬帶應用。另外我們非常看好的是數字電視,包括有可能出現的IP電視,可能會在中國形成一個非常大的新產業。另外就是我們看到的整個在線服務逐漸成熟,所以我們看到很多2004年的題材都是在線服務的題材。另外,國退民進,私有化方面產生的機會越來越多。

中國投資項目的“三個代表”
陳友忠宏基創投總裁
創投面臨不同層次的挑戰,募資、退出在境外,找項目投資在境內,這種兩頭在外的運作雖然不是太理想,但是已經找到一個渠道可以獲利、退出,有一個良性循環,它的運作是有一個操作層面的,本土創投的挑戰是制度層面的,可能不是哪個局部的問題,是整個的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更大的政府作為才能處理。
中國是一個世界市場也是一個投資工廠,所以有兩方面的機會,一個是提供產品和服務,抓住本土市場的機會,第二個利用中國本土的機會去服務全球的市場。我提出一個中國投資項目的“三個代表”,我感覺中國有獨特的經商環境創投環境,所以這三個代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中國的特殊現象,在中國的項目,它的機會是代表最實用的技術方向、代表最廣大的持續需求、代表最廣大的市場需求。三個代表提出來的觀點是這樣的,第一個是龐大市場的優勢,代表消費者產品服務的一個投資機會;第二個是世界工廠的地位,還有就是中國有豐沛低廉的資源,代表外包服務造福全球的機會。在本土市場上,剛才也提到,代表消費者產品與服務的機會,只要做的夠深都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機會。
中國本土創投的成功要素
馮濤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中國本土創投的成功要素,首先就要善于做好溝通的工作,需要與投資者、企業家、投資服務商們打交道;第二要有超常的膽識和過人的韌勁。第三我覺得首先應該關注市場,其次是技術;第四要深入這個創業的圈子,深入行業的圈子,一定要在這個圈子里;第五是與國際接軌,在融資、項目敏感程度、投資等方面都與國際接軌。第六就是要善于利用董事會這種特殊的管理方式,對自己善于時間管理,投資的公司越來越多,投資四十多個公司,每個人的時間管理實際上都關系到質量的好壞。第七就是與資本市場應該若即若離,你既不能脫離資本市場,也不能離得太近,太近可能就會有跟風的情況發生。第八我覺得就是要切實提供附加值,不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是沒有競爭力的。最后一條就是投資流程一定要簡單明確,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太過冗長,太過冗長的話就沒有競爭力,流于形式的話也不能很好的控制風險,當然還有很多,合伙人的團結,合伙人的分工合作,還有退出因素等等。
中國創業投資面臨的八個問題
陳瑋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公有限公司的董事、總裁
2004年是中國創業投資的一個收獲年,有一些有趣的變化,應該說從投資總量來說,2004年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2004年的投資現在的趨勢在增加,但是這個增加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外資創投比內資創投規模要大許多,而且從2002年以后的變化趨勢可以明顯看出這種趨勢,2002年以后外資創投在中國逐步增加,而本土創投是在逐步下降的,2004年本土創投比起外資創投也是增幅緩慢。從資金比例來說,外資創投占的比例可能大一些。中國創業投資面臨著以下八個問題:

1.能否在投資公司的管理模式下實現有限合伙的方式,對中國企業是一個挑戰。
2.資金來源的渠道實際上決定了創投的模式,國外的機構主要的資金都來源于養老金的長期基金,而中國主要是來自于政府和企業的,這些錢都是短錢,追求的眼光就短,所以面臨了一些問題,整體上中國的投資企業和政府的投資占了中國創業投資基金的主要來源,短錢對于長期投資來說就會存在問題。
3.退出渠道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在中國還沒有根本的改善,雖然有一個象征意義的中小企業版,但離上市還很遠,法人股不能流通,在國內無法實現退出,實際上創業投資面臨的不僅僅是一個創業板的問題,退出渠道實際很多,但是沒有一個以創業板為核心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實際上使其他的退出,包括MMA、并購、股權轉讓等都很難完成,所以要建立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創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投資環境與創業投資體系,應該說現在中國市場在逐步改善,在創投環境上可能包括被投創業者的誠信、敬業精神、創業條件可能還不夠完善,另外有沒有創業的投資手段也很關鍵,因為在大陸,只能以普通股的方式進行投資,無法做CD,無法做優先股,無法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創投、法規建設、資本市場、中介服務到后續管理,現在都無法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形成一個好的環境。
5.管理層的利益對于創業投資規范管理優惠扶持問題。這個問題在中國實際是很多行業都碰到的,這個行業是重優惠扶持還是重規范管理?全世界的創投基本上都得到了優惠扶持,在中國目前基本上還沒有,據說新的管理辦法里面有,但是現在還在征求意見的時候就碰見了包括稅務、工商方面的較大阻力。希望這個行業能夠先發展起來,就得優惠扶持和規范管理并重,應該是先優惠扶持后規范發展,因為這個行業還很弱小。
6.外資創投與人民幣創投的問題,外資創投有利于創業本身的運作,中國兩頭都卡死了,行業不掙錢,沒有退出,另外我們也無法給管理層設計比較好的激勵機制,所以這個比較難做,所以一些比較適合于境外上市的項目都是外資投了,因為在這一點上人民幣投資是被排斥的。另外中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的時候,外資引進在業績考核上比人民幣引資要大一些,所以我們現在有一些嘗試,除了放了兩個合資以外也正在嘗試把錢轉到境外去,希望能和外資創投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競爭。
7.選擇投資高科技還是傳統產業,還是綜合性投資,在中國來說我覺得用創業理念來指導投資,成長性是創業投資的唯一標準,不管是賣蘿卜白菜還是賣高科技的。

8.投資能力與增值服務水平,中國創業投資嚴格來說也不過就是七八年、十來年的光景,還很年輕。這么短的時間要打造我們的團隊,確實有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中國本土創投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高我們的投資能力、積累投資經驗,對被投資企業除了錢以外還能幫助什么。另外,投資設備和管理手段也需要提高,外資大量進入中國,一方面帶來了壓力和競爭,另一方面,狼群進來以后也讓綿羊能逐步跑得快一點,所以積累投資水平是中國本土投資的一個重點。
早期投資還是有利可圖
鄺子平英特爾有限投資公司策略投資部中國總監
早期投資到底有什么好處?投入以后,和投資對象共同努力繼續帶來增值其實需要做的工作更多。 對北美不同的創投公司,通過一些獨立的評估機構查詢到這樣一些信息,從過去幾年來看,既做早期也做后期的,以及專門做成熟期的VC比較來講,從長期來講,做早期投資的基金回報率是比較高的,比如說從五年和十年這兩個數據來看,早期投資的回報率是47%,而各種投資的平均值加起來大概是10%。從2004年的第一季度換算回去,看三年來的數據,早期投資回報率也相對高一些。早期投資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領域,但從長遠來講,我認為這里面還是有利可圖。

做早期投資有什么特殊考慮呢?首先,關鍵的就是創業團隊能力怎么樣,在初創型企業里要看準這一點確實不容易,另外就是初創團隊創業決心到底有多大,雖然商業計劃書總是說得非常好,但是在創業過程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波折,如果這個初創團隊不是有非常大的決心,那這個案子就不好做。還有就是CEO的品格,因為在初創過程中,小事情最好不要鬧到法院去,這非常重要。當我們在選擇一個早期投入的時候,是很關心誰跟我們合作,因為在幫助初創公司的過程中,很需要和其他的VC共同來做,這樣跟我們一起來做個案的其他VC,是否有能力和意愿繼續做以后的融資也很重要。
建立客戶導向的投資機構
郭魯偉山東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按照創業投資的定義,創業投資應該屬于專業服務營銷的領域。如果中國的經濟形勢繼續這樣良好的發展下去,專業服務機構、營銷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理事事務所今后會不斷的面臨各種挑戰,對于創業投資機構而言,最終能夠使它成功,直接取決于它的客戶導向程度。客戶導向是想在任何市場上有所作為的投資機構的首要條件。那么,如何建立客戶導向的投資機構?
首先,由于資源有限,一個投資機構不可能服務所有的市場,必須結合自己的優勢和市場強調自己的投資領域,隨著時間的不斷深入,目標市場上明確的專業化投資已逐步成為本土創業的主要發展趨勢。
第二,對于創業投資而言,就是要做好資金服務和增值服務。
第三,就是建立適當的盈利模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和企業建立一種長期的信譽關系,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衍生出比較好的模式。
第四,建立非常有效的組織結構,因為創業投資是服務型企業,對于服務型的企業來講,服務人員和服務利潤是管理核心。要做到利潤增長——顧客的忠誠——顧客的滿意——服務的價值——員工的滿意——高效的支持體系這樣一套流程。
可以做長期投資的項目
郭德宏蘭馨亞洲投資公司合伙人

我們的投資標準很簡單,第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為本,我們要求團隊、CEO有很好的品格;第二個標準就是根據中國的整個大商業環境,這個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有一定的市場潛力;接下來要看商業運行模式,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可能是我們公司和其他基金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商業計劃行之有理,同時該商業模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功了,那我們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本地化的問題。還要考慮的就是這個公司是不是有競爭優勢,政府的許可、品牌、客戶關系、低成本銷售渠道,這都是我們在進行投資的時候要考慮到的一些因素。還要考慮這個公司的現金流怎么樣。
2005年以至今后幾年,下列產業將會比較被看好,首先教育產業、培訓產業,中國人非常重視教育,在中國教育產業市場是500億美元的價值;第二個是外包,我們看一下MST,還有其他一些國際經驗,還有TPO,不應該等到市場成熟的時候再進行投資,應該在早期的時候就進行投資。還有一點,由于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加,那么健康和醫療方面的服務也是一個被非常看好的產業,另外還有跟汽車相關的一些服務產業也很有潛力。中國人的購買力在不斷上升,到了2010年將會超過美國的購買力,所以名牌消費品也成為了一個被看好的產業。
技術制造業也是比較看好的產業,因為中國的成本比較低,生產力相對來講很高,所以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也會被繼續投資,還有一個是RFID,剛才很少有人提到這個,但是RFID也是一個被關注的投資領域,廣播頻率的識別,看一下歐洲的經驗,RFID往往是和產品綁在一起,如果一個公司能夠制造或發展RFID的話,也是風險資本金投資一個比較好的領域。
晚比零好
黃晶生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投晚期基金比早期基金從單項回報來講不是那么多,但是總比零好。似乎現在很多的境外投資商,一般來說都比較喜歡投晚期企業,會不會僧多粥少?在晚期投資階段,實際上規避著一些風險,比如新的技術風險、產品開發的風險,還有在一個初創團隊,在最開始的時候有很長的磨合過程,組織這個核心團隊也存在風險,以上這些一般在晚期投資都可以被規避。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商業模式的風險,如果這個公司已經產生利潤已經賺錢,而且賺錢的規模開始增大,這個時候就證明它的商業模式經住了市場考驗。要成立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案例,必須要上規模,所以增長規模這里面有很大的風險,在中國有些晚期投資公司,存在的問題是在管理機制上還并不完善,因此公司在各個方面都需要跟國際接軌。

管理一個晚期的投資基金,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投資組合的成功率提高,如果早期投資商,10%、15%、20%的成功率,但每一個非常成功的案子能掙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那么業績也算不錯,可是晚期投資商,15%,20%的成功率就已經顯得比較低了,因為單項回報并不是那么高,所以晚期投資商要提高整個公司投資組合的成功率,如果你能夠控制在50%以上,也就是你50%的公司沒有垮掉就可以賺錢,這其中有30%的公司是可以五倍十倍,其他的公司是三倍兩倍,那么你整個基金還是能夠賺錢,你的投資人還是會給你錢。
單項評估價值的方面,在投資的時候如何掌握進入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越是晚期投資,就越在乎成本。在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的現狀是競爭加劇,進入的成本眼看著向上飛揚,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目前我們采取的政策還是不去跟風,盡量堅持原則。
說到僧多粥少,現在很多競爭有外來軍團定期或不定期的航行,我們叫做“旅行的投資家”,但真正競爭中看是否增多,主要看“旅行的投資家”可不可以立地成佛?
我不認為現在中國有泡沫。在中國的創投界價值在提升,這是一定的事實,但是我的觀點是現在中國說起來應該還是沒有泡沫的,或者說泡沫有可能會自滅。因為靠飛行來管理你的受資公司,這件事情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行不通的,在中國也不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