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元
一組調查數字顯示:我國政府機構年電力消耗總量占全國總消耗量的5%,能源費用超過800億元。比如在對北京48個市、區政府機關能源消費進行調查后,發現政府機關人均耗能量、用水量分別是普通居民的4倍和3倍,人均年用電量為7倍,用電高峰期每天的耗電量竟是老百姓的19倍。
這組沉甸甸的數據讓人感到無比郁悶。公務員耗電量憑啥是咱老百姓的數倍?酷暑難耐之時,他們在家也知道儉省,后半夜不惜爬起來關掉空調,以省下幾度電;難道進入機關大樓就可以盡情瀟灑,不管有人沒人都開足空調,聽任冷風颼颼,以致還要加外套?嚴冬寒冷之際,他們過小日子也講究精打細算,一看水費氣費取暖費清單,為多繳的幾元錢斤斤計較心疼難忍;難道在單位里就能放開手腳,不管自來水“嘩嘩”流,水表和電表飛速地轉?
現在,我們國家正在力倡建設“節約型社會”。處處倡導要求老百姓節能的政府機構,自己倒成了節能監督工作的“盲區”,這種怪現象著實發人深省。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連小學生都懂的道理,怎么到了充當一方群眾道德風向標的公務人員那里,就變成了耳旁風?從小處說,不懂得珍惜公共財產的人,不會算計績效成本賬的官員,替老百姓當家理財,難以讓人放心。大而言之,在官員頭腦中若起碼的節能意識也沒樹立起來,它更不可能進入執政理念,落實在行政決策中。而且政府機構本身的資源消費巨大、浪費嚴重,也擠占挪用了稀缺的發展資源,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如此“浪費型機關”,與我們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相距甚遠。
公務員群體的高能耗現象必須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就連新加坡的老板們對我們政府官員的大手大腳都表示驚訝和不解,認為“中國對政府機構等公共部門的資源浪費行為沒有強有力的約束”。官員們都知道貪污是有罪的,但從來沒有人說浪費會有罪、要判刑。這種觀念亟待改變。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政府機構理應率先垂范,推動全社會資源節約工作開展。
(摘自《雜文報》 原標題為《公務員耗電量憑啥是百姓的19倍》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