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澎
在中國、韓國等亞洲的一些戰爭受害國看來,日本首相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已經成為日本能否正視那段侵略歷史的標志。那么靖國神社到底是怎樣一個神社呢?
展示軍國歷史
靖國神社位于日本東京千代田區,占地10萬平方米,始建于1869年。起初是為明治維新時期在內戰中死去的數千官兵“招魂”而建,“靖國”就是“鎮護國家”的意思。
靖國神社后院門口有一對13米高的花崗巖大石燈籠,底座上有16面浮雕,其中有10面涉及了侵華戰爭的史實:1894年甲午海戰、1900年入侵天津、1904年攻占旅順口、1905年入侵沈陽、1932年空襲上海……
院子東側還有一個占地近萬平方米的陳列館,叫做“游舊館”,是2002年花了很多錢重新建造的。“游舊館”里面展示的完全是一個軍國的歷史,展出的大多是當年日軍官兵的遺物,其中包括日本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軍禮服和“神風突擊隊”隊員的遺書等,館外的空地上則擺放著火炮、魚雷等武器。
靖國神社最主要的建筑物是本殿。目前,本殿里供奉的246萬所謂亡靈中,有210萬死于二戰,大多是日對外侵略戰爭的戰犯和炮灰,如擺放有臭名昭著的東條英機等14名二戰甲級戰犯和約2000名乙、丙級戰犯的牌位。當年,日本侵略軍出征之前都要來這里宣誓,表示戰死后將“魂歸靖國”。
通常,如果旅游者要進入本殿,必須寫下自己的姓名、地址,還要交一些“參拜料”,相當于中國人所說的香火錢。進入本殿,也就意味著不再是參觀,而是參拜了。8月15日,中國人稱之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在日本則被稱為“戰敗日”。每年的這一天,總會有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穿著二戰時期的日本軍服,耀武揚威地來靖國神社參拜。
美化侵略誤導青年
近十年來,王選作為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索賠訴訟原告團團長,曾經幾十次站在日本法庭上,幫助那些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細菌戰的受害者。幾乎每次到日本進行索賠訴訟,她都會帶一些原告團成員去靖國神社。王選說,如果你要了解日本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必須要看靖國神社,你才能了解這場訴訟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
靖國神社里有一間大屋,進去以后可以看到,從上到下全都是死去的軍人照片,描述日本怎樣以軍事手段征服了其他國家,而對于給他國人民帶來的傷害則只字不提。所以,當王選他們看到這一切后,就憤怒地留言,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采用的哪些軍事手段違反了國際法,表達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細菌戰受害者的正當主張。但是,當下次王選帶團員再來看他們前面寫的東西時,卻發現日本人在上面寫了很多罵中國的話。
王選說:“每次去靖國神社,幾乎都看到有老兵集會。他們帶著家屬趕很遠的路來,穿著以前的軍裝,嘻嘻哈哈地在那里拍照紀念。”
現在,靖國神社還建立了會員制度,專門招收25歲以下的日本人參加。靖國神社通過對會員進行“教育”,傳播對歷史的“解釋”、描述對歷史的“觀念”,其實是歪曲歷史,誤導年輕一代。許多日本年輕人不了解那段歷史,覺得自己的先人是在為國家捐軀,很了不起,是民族之魂。
靖國神社不是宗教
靖國神社和其他神社是完全不同的。
靖國神社是明治維新時期政府建造的,他們需要讓老百姓當炮灰,到侵略戰場上為天皇獻身。侵略臺灣、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每次戰爭陣亡中的骨干分子死去以后,牌位放到那里,讓后來的年輕人看到,你死了以后能成神。從內容來說,靖國神社和佛教、神道都沒有關系。
靖國神社的門非常大,高25米,鐵柱子的直徑是2.5米,意在突出它所謂的威儀。過去靖國神社只屬于日本軍部,直接歸陸軍省、海軍省管,這在宗教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東西。
靖國神社只招軍人的亡靈,而且軍人還有等級之分。是不是對天皇忠誠,是不是對日本國家忠誠,這是判斷一個日本軍人能不能進入靖國神社的最高準則。如果是一個逃兵,被抓回來處死了,那么他的牌位是進不了靖國神社的。
有人說它表面像是個神社,但其實是一個日本軍隊的榮譽社。靖國神社使勁把那些參加侵略戰爭死掉的戰犯等說成是“魂歸靖國”的英靈,把這些侵略者說成犧牲者,是為日本做出貢獻的“英雄”,企圖通過模糊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區別,擺掉日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
(摘自《書刊報》 原標題為《靖國神社里鬼名堂多》 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