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放
“愛”得執著卻不能殊途同歸
劉博和趙晶都是獨生子女,是各自家庭里的寶貝疙瘩。
剛結婚時,兩人和劉博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矛盾起源于“愛的爭奪”。劉博家三代單傳,他從小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數重寵愛于一身。婚后,劉博出門穿什么衣服,什么季節蓋多少被子,生病時服什么藥,都是母親一手包辦,趙晶根本插不上手。漸漸地,趙晶不高興了,在她看來,公公婆婆應該給她和丈夫留下彼此表達愛意的機會,給她留足扮演妻子角色的空間。而且,在父母如此呵護下,劉博什么時侯才能成長為大丈夫、大男人呢?這些想法,趙晶不好直接對婆婆講,她就先對劉博說了,希望他去說服、改變婆婆。劉博卻說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啥都讓你享受現成的,啥都有人替你張羅,難道不好嗎?”趙晶的想法最終還是被婆婆知道了,婆婆特別傷心,認為自己是好心沒好報。
結婚第二年,劉博和趙晶準備買房單過。房子買在什么位置讓劉博和趙晶險些翻臉。劉博主張買距離父母家近的一個樓盤,趙晶堅決不同意,她的理由是:“離你家太近,我跟你媽容易鬧矛盾,對誰都不好!”其實她心里的真實想法是能跟自己的父母保持“近距離”。
劉博最終沒能拗過趙晶,兩人把房子買在了岳母家旁邊。對此,劉博的母親非常不滿。起初,劉母姿態還比較高,心里有氣兒,但嘴上不說,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母越來越覺得兒媳婦不順眼:“兒子原先是好孩子,但現在被媳婦教唆壞了。以前,兒子大事小事都讓我和他爸幫著拿主意,現在全是趙晶說了算。”婆媳矛盾全面爆發。
最讓劉母不能接受的是趙晶一天到晚就知道穿衣打扮,家里能一連幾天不開伙,兩人不是吃小飯館,就是到雙方父母家蹭飯。劉博以前從來沒有洗過衣服,現在不僅要洗自己的衣服,連趙晶的衣服也得洗。看兒子笨手笨腳、滿頭大汗地在那兒忙活家務,媳婦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劉母心疼得直想流淚。
在趙晶看來,自己和婆婆雖然住得比較遠,但婆婆一直沒有停止干擾他們的生活:“我們搬家時,婆婆幾乎天天到這邊來。那時我們剛結婚一年多,整天卿卿我我的,婆婆一來我們就得收斂,真是苦不堪言。但只要她來,我都以禮相待,可是她一進家門,就在我耳邊嘮叨個不停,什么要給劉博吃牛肉、雞肉,不能吃豬肉,怎么著洗碗省水……婆婆媽媽的,我聽著都累!我要是讓他兒子干一點兒家務活,她就沉著臉不高興,生怕她的寶貝兒子受委屈。”
婆婆來家里,的確幫他們做了不少家務,但趙晶越來越難以領情:婆婆進他們的臥室亂翻、一頓飯能哄著劉博吃6個雞蛋……到后來,婆婆見趙晶愛花錢,竟然干預起他們的理財和消費。趙晶覺得婆婆已經成了自己精神上的枷鎖!
獨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都不強,父母放心不下也是人之常情。但獨生子女的個性又特別強,不愿意讓別人過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這也無可厚非。想法不同的兩輩人,要想和平相處,只能溝通、理解、包容。
精神贍養,想要做好不容易
獨生子女得到的愛很多,但他們身上的負擔也很重。結婚以后,小兩口一般要贍養4位以上的老人。現在,他們的父母在物質上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少,但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卻增多。據調查,“獨+獨”家庭姻親之間的糾葛,有三成以上與精神贍養有關。
在北京某外資企業工作的王金成是4年前結的婚,妻子洪穎也是獨生子女。因為王金成的老家在外地,結婚后的頭兩年小兩口住在娘家。岳父說:“我和你媽都是公務員,有房子有工資有公費醫療,經濟上不僅不拖累你們,還能補貼你們。到時我們需要你們做的,就是多陪陪我們,別讓我們在精神上覺得寂寞。”
事實上,對老人的精神贍養,要做好相當不易。
岳母的表妹患癌癥,在病床上躺了四五年后去世了。患病期間,她不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也把兒女們弄得精疲力盡。王金成本想寬慰岳母:“她死了,對她是個解脫,對兒女也是個解脫。”但這句話讓岳母聽了不舒服,躺在床上生了好幾天悶氣,弄得王金成在家不敢再亂開口。
岳父退休后,迷上了圍棋,動不動要拉上王金成殺兩盤。王金成整天要忙工作,沒有時間多陪他玩。岳父對此不滿意了,對鄰居說:“現在我還沒有老得讓人生厭,他就不到我身邊來了,靠不住啊!”
王金成和洪穎最怕的就是過年。每逢過年,王金成的父母要小兩口務必回老家,說除夕必須在父母身邊過。婚后第一年,王金成和洪穎是在北京過的年,王金成往老家打電話,母親在電話里哭得淚人一般。第二年,兩人去了王金成的家,北京這邊的父母唉聲嘆氣了好幾天。到了第三年,他們有了自己的房子,自認為讓雙方父母都來自己的小家團圓是個高明的主意,沒想到雙方老人都不同意,小兩口無計可施,最后只好勞燕分飛,“各回各家,各陪各媽”。
一方面是老人對精神贍養的要求,一方面是獨生子女巨大的生存競爭壓力,再加上親家之間也可能相互較勁、慪氣,幾面合圍,親情難免受傷害。而且,中國人歷來寬待血緣關系,苛求姻緣關系,對兒子或女兒可以毫無原則,對媳婦或女婿則容易斤斤計較。因此,“獨+獨”家庭屢屢發生婆媳反目、翁婿失和的現象也就不奇怪了。據專家估算,在未來10年內,中國的“獨+獨”家庭將超過千萬戶,如何應對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值得關注。
(摘自《大眾閱讀報》 原標題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姻親關系》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