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市
摘要:一般競爭參與者所抱的意愿是,獲取相對供給不足的目標指向物。要用普遍認同的規則組織競爭,完善稀缺目標指向物配給機制,強化競爭者的和諧素質,淡化競爭結果,強化參與意識,對公眾不斷灌輸通過競爭提高素質,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多做貢獻的競爭新理念。
關鍵詞:和諧社會;競爭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C9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605(2005)08/09—0090—03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物質和精神條件還不能充分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需求,競爭不可避免。為了使競爭科學有序地進行,促進社會和諧和全面進步,有必要就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問題展開討論。
一、對競爭進行正確引導和鼓勵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這種情形,有的人具有某方面的競爭能力,但缺乏競爭意識,忽視對系統科學的競爭理論的學習,因而影響了自己才能的發揮。必須在全社會深入探討和廣泛宣傳符合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要求的科學的競爭理論。這一理論包括以下基本點:(1)競爭是人才、知識,特別是科技創新領域的競爭。(2)競爭規則的合理性是公平競爭的基礎。為了使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參與競爭,社會應建立健全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公平合理的規則體系。(3)競爭的規則必須透明,競爭的目標指向物必須明確,競爭程序符合規則的要求。(4)競爭的目標指向物不能滿足需求,競爭局面的形成是由目標指向物的稀缺造成的。就是說,社會上存在著期望占有同一目標指向物的不同的群體或個人,但對不同目標指向物的追求并不形成競爭,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5)參與競爭者具有獨占目標指向物的愿望。所有的競爭參與者都希望獨自占有實際上已經存在的目標指向物,而不是與他人共享,即競爭具有排他性。(6)和諧社會大視野下競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和奉獻社會的能力,必須盡快打破以往由于種種原因形成的壟斷行業的壟斷地位,為社會團體和個人設置眾多的目標指向物,鼓勵團體和個人不斷地努力學習和實踐,積極地參與競爭,充分激發社會活力,提高公民崗位建功立業的質量,促進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
不少政府機構在決定實施電子政務發展計劃時,不免都會遇到資金和技術這兩大瓶頸。一方面是由于電子政務的實施需要較多的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并需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參與;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政府投入的經費和引進的人才數量都受到限制。為了突破資金與技術的瓶頸,需要我們超越常規,創新思路。在資金方面,可以大膽吸收民營資本以及非政府組織的資金投入,在確保電子政務安全的前提下,考慮通過適當方式授權企業參與籌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這樣既可有效減輕政府部門的預算資金壓力,又可一定程度上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在技術方面,光靠政府的信息中心以及政府的技術人員也是不夠的,要積極主動地聯合有實力的IT企業共同開發相應的軟硬件產品,縮短產品開發時間,提高電子政務裝備的水平。
社會在組織競爭時,必須使競爭參與者懂得,競爭是針對目標指向物而言的,參與競爭者關心的是對指向物的獲取。競爭者之間雖然存在著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矛盾心理,但其最終目的不是要反對其他競爭者本身,只是想獲取相對供給不足的目標指向物。社會學競爭理論告訴我們,競爭是存在于人們之間的一種復雜的互動過程,競爭參與者的行為受目標指向物的誘惑,其心理也會受競爭對手行為的影響。自身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對手表現出來的某些過激行為會加劇競爭的激烈程度,甚至可能使競爭白熱化。但競爭的最終結果必然體現為成功或失利,這種結果僅僅表明社會團體或個人針對同一目標指向物在某些能力方面的差異,只意味著此時此地競爭者機會的獲得或喪失,并不意味著對競爭失利者人格或道義上的貶斥。所以,要積極地參與競爭,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二、用普遍認同的規則組織競爭
在競爭的全過程中,影響團體或個人競爭行為、過程和結果的重要因素是競爭采用的規則。科學合理的規則不但能夠引發活力,而且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缺乏合理規則的競爭,是不公平的競爭,而且可能導致惡性事件的發生。不公平競爭會直接或間接地破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在競爭各方達成廣泛共識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規則開展競爭,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社會組織的管理者在制定規則時,必須注意競爭參與者的實際,使各方能夠對規則達成共識。如果一個組織或個人既是規則制定者,又是競爭參與者,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那么,由這種具有雙重身份的組織或個人制定的規則只能導致不公平競爭。筆者認為,競爭的組織者如政府機構要從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制定規則的重要意義。規則制定者應與競爭參與者無利害關系,使自己制定的規則能夠反映透明公平公正等特征,能夠將那些德才兼備、出類拔萃的人選拔出來。在規則實施的過程中,要耐心地聽取競爭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地調整、充實和完善規則,使競爭規則逐漸趨于科學。要使競爭行為科學有序,必須使社會組織和競爭參與者樹立遵循規則、有序競爭的意識。還須注意,規則遍布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法律更加微觀、更具有可操作性,對規則的制定是一個遍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龐大的體系,在制定規則和運用規則時,應注意提高廣大干部和公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聽取社會輿論對制定規則和實施效果的反映,對社會負責,使競爭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三、完善稀缺目標物的配給機制
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經濟已經騰飛然而物質文化財富尚不充裕的情況下進行的。為了使社會保證公平公正地給予每一個公民以平等的機會,促進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對稀缺目標指向物的配給機制。就是說,只要社會需求超過供給,就要采取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辦法,擇優滿足其對目標指向物的需求,進一步增強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管理能力和建設能力。在觀念上,在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上,要打破行業壟斷,在社會的各行業、各部門、各層次通過競爭擇優填補空缺位置。而要完善對稀缺目標指向物的配給機制,就要從社會的橫向和縱向的各個層面,制定科學規則,實行嚴密的目標管理,為國家選拔各類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的制度條件。確切地說,對稀缺目標指向物的管理配給,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不過,這種配給體系的發展完善,說到底,還要落實到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上。就是說,要強化組織領導者提高各類人才素質的觀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業,呼喚人的體力、智力、品質、德行的全面發展。在完善稀缺目標指向物的配給機制時,要把目標鎖定在提高人的素質上,特別要鼓勵
人們迅速提高科技創新素質。這樣,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機會就會增多,把握機會的能力也會增強。能夠在全社會普遍地調動人們的進取精神,因而也就能夠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
四、不斷強化競爭者的和諧素質
為了使我們的社會既能夠充滿活力,又能夠和諧發展,必須不斷強化競爭參與者的和諧素質,而且要把它當作人們的一種重要素質加以培育。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是團結友善的關系,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如果工作得當,競爭與和諧是相輔相成的。要教育人們和諧地與他人相處,不斷熟悉發展變化的環境,爭創一流佳績。現實中,確實有這樣的人,有才干但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干得更出色。如果不能與別人和諧相處,即使你的價值是一塊金磚,可放到哪里都不平,那就不如一塊普通磚好使。還有人過于計較得失,一點虧吃不得,多干了點滴工作就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這樣總是不行的。人們都知道,當今社會的節奏在不斷加快,絕大多數崗位機動性很強,臨時性工作比較多。如果遇到“份外”的工作就討價還價,這樣的人即使在競爭中勝出,也不會干出為他人稱頌的業績。當前,許多人能夠在工作中孜孜不倦地學習,學到了新知識、新技術,增長了才干;還有不少人持有各種資格證書,這固然是提高素質的表現。但技術、知識只是素質的基礎而不是素質的全部。有了和諧素質與競爭意識,就會克服自卑或盲目自滿、自傲心理,就會虛心求教,就會善于處理各方面的關系,正確認識自己,避免盲目性,不斷培育和諧的智慧。在競爭中講究策略,不斷在實踐中增強競爭力量,不斷地有所追求。古人云:“質美者以通為貴,才良者以顯為能。”就是說,具有才能的人以被社會所用為珍貴,素質好的人以被社會所了解為有用,仍有借鑒意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一切勤于吃苦、樂于奉獻的同志,都要珍惜社會為自己創造的機會,通過競爭讓社會了解自己。同時,要鍛煉自己、戰勝自己,去掉不該有的貪欲和對競爭對手的偏見,認識競爭的客觀性,在競爭中逐步強化和諧意識,明確和諧是競爭的要求也是競爭的目標。
五、努力培養公眾健康競爭心理
培養健康競爭心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首先要弱化競爭結果。一方面,社會管理者要為各種競爭參與者盡可能多地創造競爭機會,這樣可以減輕競爭者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各類人才的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強化通過競爭提高人們綜合素質的意識。既然競爭僅僅意味著此時此地機會的得失,那么,我們在實際操作時就要淡化競爭結果,強化參與意識。競爭可以發生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有個人之間的競爭,有群體之間的競爭,還有國家間的競爭。資本主義的個人價值觀強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是人們表現這種價值觀的舞臺。在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對于競爭參與者來說,要把競爭當作提高學識、才華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挑戰,不怕困難,以為國家多做貢獻的坦蕩情懷參與競爭,堅定獻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在競爭中完善和發展自己。其次,對于社會機構和社會組織者來說,要“運用強化手段,調控行為指向”。努力營造積極的社會競爭氛圍,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吸納先進的科學理念,強化健康的競爭心態,形成人人關注競爭,關注競爭環境中的每一個人的良好氛圍,多為他們積極參與、期望為社會做貢獻的精神喝彩。這樣,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競爭是社會成員間一種復雜的互動現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視野下的競爭機制建設,是涉及社會生活各領域、各層次的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做出努力。我們應深入研究和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競爭理論,正確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健全科學的競爭規則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建立合理的、面向社會所有成員的稀缺目標指向物配給機制,提高競爭者的和諧素質,強調競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國人的素質,淡化競爭結果,培養健康競爭心理,從而使競爭機制建設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巨大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