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賢
健康人的血液由于自身的緩;中作用,其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人體內環境基本處于中性略偏堿性。但由于環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平衡的飲食習慣,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使血液pH值小于7.0時就變為酸性體質。據一項都市人群健康調查發現,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大城市里,80%以上的人體血液pH值經常處于較低的一端,使身體呈現不健康的酸性體質。專家們指出,酸性體質是產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癥、痛風、癌癥等現代“富貴病”的主要根源之一,也是很多疾病不易根治的重要因素。
現代人酸性體質的根源有:①飲食結構不合理。專家指出,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酸堿食物比例為1:3,長期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是導致人體酸性化的原因之一。②嗜好煙酒。大量飲用酒類,特別是大量飲用啤酒,在體內產生二氧化碳,極易導致人體酸化。③運動不足。現代人的運動量大大減少,有的人對運動的認識不足,長久不運動導致酸性代謝物滯留體內,體質酸性化,誘發許多“富貴病”。④心理負擔過重。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工作、情感上承擔著許多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時,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免疫功能低下,新陳代謝失衡,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⑤生活無規律。⑥環境污染。由于空氣、飲用水、蔬菜、水果等受到嚴重污染,人們攝入了大量有害毒素,其中的酸性物質在體內滯留造成體質酸性化。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體液偏酸時,細胞功能就會變弱,機體的新陳代謝就會變慢,廢物不易排出,肝、腎、心臟負擔就會加大。所以,酸性體質者常會出現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腮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失眠、心悸、胃部不適、腹瀉、便秘等癥狀,到醫院卻檢查不出什么毛病。這些癥狀就是營養過剩所致的酸性平衡,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形成疾病。日本學者曾做過試驗,抽查100位癌癥患者的血液pH值,結果,這100位癌癥病人的血液全部呈酸性。據統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脂血患者,也都是酸性體質。可以講,這類疾病絕大多數與酸性體質不斷惡化有著密切關系,并認為酸性體質即是百病之源,也是很多疾病不易治愈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預防疾病,首先要預防酸性體質;要治愈某些疾病,必須糾正酸性體質;要確保健康,就必須改變飲食結構,做到酸堿食物合理搭配,多吃堿性食品,才有利于健康長壽。
那么,堿性食物如何中和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人體攝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人們食用適量的酸性或堿性食品后,其中的非金屬元素經體內的氧化生成陰離子酸根,如碳酸根、硫酸根等,在腎臟與氨結合,生成銨鹽而被排出體外;其中的金屬元素經體內氧化,生成帕離子堿性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結合,生成各種碳酸鹽,從尿中排出。這樣的新陳代謝維持著機體的酸堿平衡。影響機體酸堿平衡主要原因是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失衡造成的。
酸性食物:富含磷、氯、碘、硫等元素的食物為酸性食物,如大麥、面粉、大米、花生等谷類食品,豬肉、牛肉、雞肉、鴨肉、蛋類,魚、蝦、蟹、牡蠣等動物性食品,還有油脂,酒類等,此類食物要少吃。在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將口感酸性的橘子、醋等當作酸性食物,其實這類食物雖吃起來會有酸感,但食物在體內代謝產物是堿性。
堿性食物:富含鉀、鈉、鎂、鈣等元素的食物稱為堿性食物,如菠菜、胡蘿卜、香蕉、番瓜、梅干、檸檬等蔬菜、水果,奶類及豆制品,菌類和海藻類食物,此類食物可適當多吃。
(編輯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