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奎
王大爺是退休老中醫(yī),今年雖已85歲,但依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我們向他討教養(yǎng)生之道,他告訴我們:中醫(y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方能氣化正常,健康長壽。要想升清降濁,就要念好以下“六字經”。
一是“飲”每天早晨起床,喝一杯淡蜂蜜水。蜂蜜水不能太甜,淡淡的甜最好,這樣既可以給身體補充水分又滋潤腸胃,預防便秘。然后最好再喝一杯白開水,繼續(xù)沖洗腸胃。每天至少要喝6~8杯綠茶,并堅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時飲一杯白開水。既起到了“內洗滌”“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了胃腸道,利于軟化糞便通大便。每天喝一大杯酸奶(200毫升左右),有利于調節(jié)腸道內的有益菌群。
二是“調”調節(jié)飲食。人到中年以后,胃腸道功能隨之降低,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這樣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及腸道排泄。要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粗糧)食品、薯類、青菜、白蘿卜、芹菜、絲瓜、菠菜、海帶、西紅柿、蘋果、香蕉、梨等,每天可適當選擇其中幾種食物搭配食用,以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還要講究調節(jié)精神,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wěn)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三是“呼”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鐘,使小腹、腰背部有發(fā)熱感覺。隨著腹肌的起伏運動,胃和腸的活動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強,對糟粕的排斥更加徹底。
四是“揉”《黃帝內經》一書有記載:“腹部按揉,養(yǎng)生一絕。”我國唐代名醫(yī)孫思邈也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癥。現代醫(y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提高淋巴系統(tǒng)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防止和消除便秘,這對老年人尤其需要。選擇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揉腹,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五是“動”適度運動,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利于升清降濁。
六是“排”定時排便,不拖延時間,使腸中糞便常清。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以保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