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華
41歲的王女士近來感到上下樓關節隱隱作痛,有時腿還打軟,幾次差點摔倒。她聽人說中年女性容易缺鈣,于是,便買了一些鈣劑服用,可不見好轉,只好到醫院就診。在為她認真檢查、詢問病史后,醫生的目光落在王女士時尚的裙裝上:“您的病因不是缺鈣,而是美麗的‘附加值太高了。長期,受涼,使膝關節提前告老,開始退行性病變。您得的病病名就叫髕骨關節病,也是骨性關節炎的早期病變。”原來,身材窈窕的王女士是公認的美女,一年四季都穿著裙子。專家在臨床中發現,像王女士這樣發生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病例越來越多,而且以女性為主。專家認為,這與許多患者有長期騎摩托車的經歷,或女性有冷天穿裙子的習慣有很大關系,受涼是該病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
髕骨關節病主要表現髕骨關節病最早的表現主要是: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有時腿打軟,以后逐漸發展為膝關節骨質增生,持續性疼痛;重者膝關節積水、腫脹、伸不直或蜷不住,甚至形成羅圈腿。該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確,醫學界推測與女性的生理結構、內分泌變化、生理性退化、勞損等有關。
如何防治髕骨關節病專家認為,預防髕骨關節病的關鍵是注意保暖。并提醒女性:寒冷的天氣里蘭定要穿得暖和,盡量少穿或不穿裙子;雨天盡可能不穿裙子和涼鞋;冬天騎摩托車時切記帶上護膝;要加強股四頭肌的鍛煉,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這樣做的好處是無病者可預防患病,輕癥患者可以起到康復治療的作用,防止關節進一步損傷。
目前,該病主要采用藥物、功能鍛煉、理療、按摩等方法治療。這些方法對輕中度患者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治療不及時,髕骨關節病遷延發展,患者最終要接受關節置換手術。
推薦兩套鍛煉方法
平躺在床上,膝關節伸直向上抬起30°C,反復數十次,以不感到太累為宜。
上班族可以每天在工作中間抽出三五分鐘時間,坐在椅子上或蹺起二郎腿,交替做小腿伸直與放下的動作,可以用手觸摸大腿前部,動作幅度以摸到大腿前方的肌肉收縮為宜。長期堅持,對防止病情的發生發展會很有幫助。
另外,我們提醒重癥患者,千萬別跟早衰的關節較勁,鍛煉一定要合理適量。許多患者錯誤地認為,壓腿或下蹲鍛煉效果好,其實這種方法不可取。重癥患者本身就關節勞損,滑膜增生和軟骨軟化,磨損的軟骨碎屑脫落到關節腔內,劇烈活動時,這些碎屑就像沙子一樣會摩擦軟骨,導致關節進一步受損,或滑膜夾在骨縫之間,引起滑膜出血或充血水腫及炎性滲出,加重病情。因此,重癥患者可選擇散步、慢跑等。